专栏名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君陪你度过经济、投资里的漫长岁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经济报道

欠款2亿,“最好骑”的小蓝也倒闭了!对行业有何启示?

21世纪经济报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11-19 16:5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 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斑斓的共享单车去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街头。


但好景不长,今年9月以来,已有3Vbike、悟空单车、酷骑单车、小鸣单车、町町单车等相继停止运营。


而近日,号称“最好骑”的小蓝单车也传出公司总部人去楼空,拖欠供应款而被围堵的消息。16日晚,其创始人李刚发表声明致歉,正式宣告了行业“第三名”黯然退市。


本文综合自丨央视新闻(cctvnewscenter)、经济观察报



多家共享单车企业相继停运




“小蓝单车”创始人致歉宣布倒闭

折射行业困境


“辜负了各位,对不起。”


在小蓝单车倒闭的消息发酵了一天后,其创始人李刚于在某科技媒体上发来了公开信, 并称未来将由“拜客单车”全权代理小蓝单车未来的运营。


作为业内综合排名第三、素来以“体验好、管理精细”自居的一家单车公司,它的停摆折射了整个行业的困境。


△小蓝单车创始人李刚



欠款高达2亿,用户押金难退


有媒体报道, 目前小蓝单车拖欠供应商款项高达2亿元 ,涉及70余家供应商,大部分供应商被拖欠款项在100万元左右,部分供应商被拖欠款项高达800万元。


而押金问题,始终是共享单车行业的焦点问题。


今年3月22日,小蓝单车推出了半年特权卡,费用为199元,只要在有效期内6天有骑行记录且未退押金,180天后即可全额返现;


9月末,特权卡进入返现期,但有不少网友表示小蓝单车突然强制升至全年特权卡,将用户提现时间推迟半年。



10月20日,小蓝单车曾发布公告,用户于2017年10月30日之前的退款申请,将于2017年11月10日前退还完毕。 但这一承诺并没有兑现,不少“受害者”的押金至今还处于冻结状态。


号称“最好骑、用户体验最好”的小蓝单车,因为押金难退,位列投诉排行榜第一。截止10月30日,全国投诉量达到了2810件,解决率仅为20.5%。


目前,针对公司解散、用户退押金难的问题,李刚等小蓝管理层尚未有公开表示。



曾经的行业“第三”何以走到今日的潦倒境地?共享单车的“凛冬”来了吗?大浪淘沙最后谁能屹立不倒?



小蓝单车死亡启示:

资本回归理性,行业告别烧钱时代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在摩拜和OFO相继完成了天量融资之后,上一周, 被称为是“穷死了的”小蓝单车,用拖欠用户押金和供应商欠款追偿无果这样的尴尬谢幕充分诠释了马太效应的力量。


在今年1月拿到A轮4亿元融资的小蓝单车,一度被认为是“最好骑的共享单车”。OFO和摩拜虽然在一开始策略不同, 但到了后期,成本控制成为了一致的选择。


但小蓝单车算是一股“清流”,其批量车型不断尝试专业自行车才有的变速、减震,甚至是碳纤维车身、带导航的电子屏。按照小蓝单车CEO李刚的曾经设想, “用户关心什么?车子好不好骑。市场关心什么?六个月后还能不能骑。” 他预测,随着7、8月雨季到来,铁车架产品损毁率会变高。


但是不幸的是,用户既没有如他所判断选择最好骑的,而是选择了离自己最近的。 市场也没有如他判断的在乎六个月之后能不能骑,市场只在乎占有率。


更为不幸的是,在后来的7、8月,雨季并未到来之时,共享单车《指导意见》的政策重压却先行一步。限量、限广告,使得曾经试图在单车内置广告屏幕、走精品高端路线的小蓝单车尚未入夏获得“甘霖”,就进入了万劫不复的凛冬。


共享单车从发轫到如今批量死亡不过数年。从边缘的悟空单车宣告死亡,到抱团取暖的第二梯队永安行和哈罗单车,再到如今的“第三名”小蓝单车。他们或是困于技术、或是毁于团队,或是囿于政策。 但这些表面死亡原因的背后, 无非都是简单的一句话,没钱了


小蓝单车所显现的马太效应,不止在共享单车领域发生。在创业领域风口转向速度越来越快的当下, 资本开始越来越聚焦于头部,不再有人愿意充满不确定性的漫长等待,不再有钱愿意光顾那些商业模式的追随者,即使是第三名。


不过,看起来更加急功近利的资本,或许可以说是回归理性的抉择——那个被认为是“人傻钱多速来”的创业泡沫时代,事实上正在通过各个行业的“小蓝单车”们的相继死亡而宣告结束。


相比当年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热衷用PPT讲共享经济故事的创业者们,通过商业模式变革一度获得的大量资金与机遇,正在让位于以AI为代表的技术流创业。这当然也不是坏事,从野蛮生长走向成熟谨慎,这是市场规律充分作用的结果。商业模式的创新固然能够改变历史,但改变世界的终归还要回到技术创新。


当然不能否认,企业史大家钱德勒的论述依然有价值:新技术企业最惊险的一跳,是由以技术研究能力为主,转到建立商业和职业能力上来,这是企业走向大发展的里程碑,也是判断一个投资对象前景的关键标准。


而我们再回到个案,共享单车因其重资产,首先是一个极度依赖前期投资的行业,只有不断烧钱供血,才有继续厮杀的门票;而以小蓝单车为代表的追随者们,本质上并没有不可替代的技术核心竞争力,这是它无法应对创业道路上不可预测风险的最关键原因之一。


对于创业者来说,在泡沫挤出、梦想破灭的那一刻,或许也是时候停下来反思以往追逐的风口本身。无论是怎样的商业模式,无论是高端路线还是低端覆盖,核心竞争力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最重要一步。如何抛开对互联网“烧钱”思维的盲目追随,探索那些小而美的可能性,这或许是当下创业者的挑战,但却是中国智造的机遇。



央视评论:优胜劣汰是市场规律


彩虹易逝,黄橙坚挺。 毕竟资本偏好会带来市场的马太效应 ,共享单车领域中领先的两家公司已经拿钱到手软,剩下的共享单车却对B轮融资都望穿秋水,最后消失在绝望的等待中。


当然,小蓝单车等“彩虹系”单车的离场并不意味着共享单车乃至共享经济的失败,毕竟行业龙头已经都已经成长到“独角兽企业”的规模。



共享单车借助移动互联技术打造出“说走就走”的绿色出行方式, 已经成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走出国门,进入世界其他市场,体现出了创新的活力。


市场的力量既会带来群雄并起,也会形成一枝独秀的局面,让其它的竞争者黯然离场,之前网约车市场中曾经上演的巨头并购的情节也可能在共享单车行业重现。这些变化都是市场竞争的结果,都会让最终留在赛道上的玩家更加坚韧。


凛冬将至,春亦不远。


(本文不代表21世纪经济报道观点,投资有风险,入市风险自担)



21君

小伙伴们,你是否经常使用共享单车?你认为现在的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如何?


百万读者都在看……


3万亿居民存款从银行消失!钱到底去哪儿了?


中产阶级,这3个方法让你迅速亏掉100万


“双11”包裹堵在“最后一公里”,快递小哥:插上翅膀也送不完


本期编辑 刘巷


21君

老铁们,给21君点个赞再走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