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mbiz.qpic.cn/mmbiz_jpg/zTLMAiaoFibs5ppZnJVGjeDqIuUb0LE6AgYrSJN2F2MAPma2HILwpdXRVaPJam1LCHl5KTQicbzxJUq53VFwg8oLg/640?wx_fmt=jpeg)
特朗普要派出贸易谈判代表团来华了,成员有美财长姆努钦、贸易代表莱特西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和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阵容够强大的,据说时间就在这一、二天。如何应对,就跟打仗一样,战略上藐视,战术上要重视。看看当年日本对日美贸易摩擦的应对,信心与底气就上来了。
日本战败后能够从废墟中迅速重新崛起,离不开美国当年的一手扶持。当然,美国也不做亏本买卖,亲手把日本“这头羊再度养肥了”,是为了源源不断地“薅羊毛”。美国除了通过经贸往来从日本获利外,驻日美军的绝大部分开支从开始到现今均由日本买单。但日美同盟关系再好,也没能阻止日美贸易摩擦的出现。从20世纪50年代起,双方先后在纺织品、钢铁、彩电、汽车、半导体等多个领域产生过纷争,其中尤以80年代的日美贸易摩擦最为严重。进入90年代以后,逐渐减弱,但并未完全停息。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迎来两次石油危机以后的最佳发展阶段,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时期效益明显。日本经常国际收支1981年转向盈余,1984年达到350亿美元,1985年为历史最高,有492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经常国际收支1982年出现赤字,1984年赤字达到880亿美元。美国把这一切归咎于“日本对美贸易顺差”,称“日本生产的汽车、电子产品等占据了美国市场,加之日本操纵本国汇率,低估日元,影响了美国产品的竞争力,云云。”双方经过多轮交涉,最终,还是日本做出了妥协让步,双方分领域签署了一系列贸易协定,这才逐渐平息了贸易纷争。日本陆续同意自主控制对美出口,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开放半导体市场、取消对美部分农产品进口限制、开放建筑市场等。特别是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本按照美国的要求令日元大幅升值,使日本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相对减弱。1985年1美元可兑换217.4日元,到了1986年变为1美元兑换158.6日元,日元对美元升值37%。进入90年代后,日本战后崛起的黄金时代成为历史,经济上直追美国的进程被强行打断,加上泡沫经济的崩盘,日本经济发展进入低迷期。因此,后来日本经济界才有了“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之说。
不过,如果因此就说日美贸易摩擦结束了,还为时过早。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抱着美国利益第一的宗旨,几乎向所有国家开出敲诈清单,不管是盟友兄弟,还是所谓的“竞争对手”。就算安倍首相使出浑身解数讨好特朗普,日本也未能从这份清单中被剔除。美国的要求很直接,日本应购买更多美国产品,既包括先进的战机、军舰、导弹等军用装备,也包括美国的汽车、农产品、金属制品等;日本还必须努力削减对美贸易顺差。不过,这次日本政府没有像过去那样,对美唯唯诺诺、不敢言不,而是采取了绕过问题、高层交涉、尽量拖延的战术,努力避免日美正面冲突。
美国自2002财年开始,政府连年财政赤字,2009年度甚至达到1.4万亿美元(占GDP9.8%)的峰值。奥巴马上台后,致力于减少财政赤字。2013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减至1万亿美元以下,2015财年进一步降到4384亿美元(占GDP2.5%)。但另一方面,美国政府负债总额仍是有增无减,截至2017年7月达到19.8万亿美元,直逼20万亿美元大关。随着美国对叙利亚发起攻击,未来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还可能进一步攀升。有专家预测2017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可能近万亿美元。这也是特朗普急于向很多国家下手的深层原因之一。
从以往日美贸易摩擦及国际重大事件来看,美国从经济上敲打他国的手法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直接发动战争,刺激内需,掠夺战败国资源,顺势敲诈盟友;二是武力威胁加经济制裁,遏制竞争对手发展,抢占市场及资源;三是调整货币政策,利用美元特殊地位,赚取高额回报;四是挑起贸易摩擦,利用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迫使对方就范,迟滞其发展,趁机捞取经济实惠;五是设置政策障碍,阻止发展中国家产品、资本进入美国市场获利;六是强硬要求别国购买美国内滞销、过时、低质量、高污染产品及技术,达到获利目的。这其中,日本或多或少地经历过一些“被选择”的无奈。例如,第一次海湾战争,日本出资130亿美元为美国发动战争买单。伊拉克战争时,日本既出钱又出兵,支援美军行动。如今,美国再次挥舞所谓经贸规则“大棒”,敲诈完了韩国,又敲诈日本。不过,日本似乎也没有以前那样“听话”了。
当年日美贸易摩擦争论焦点之一,就在于日本汽车在美销售情况要较美国车好。美方称日本车抢占了美国人的就业机会。于是,日本干脆把部分汽车生产线搬到美国,雇佣美国工人生产。这样既堵住了美国政府官员的嘴,又实现了当地生产当地销售,成本相对降低,利润空间也可观。正因为如此,随后的几年,日本对美贸易顺差并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如今,特朗普再次拿日本轿车出口美国数量过多问题说事,要求日本给美国车进入日本市场开绿灯。对此,日方的答复是,“美国车过大过重,不适合在日本的公路上行驶”。日本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甚至公开拒绝就相关问题与美举行双边谈判。另一方面,安倍首相则趁访美之机,继续寻求扩大日本汽车企业在美设厂规模。此外,日本对于急需的美国先进武器装备,不惜花重金加以采购,但对于美国要求的农产品进口则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这种基于需求和利益的接招方式,已经与以往日本政府唯美之命是从的做法大不相同。
相比之下,美国近期对华开列的无理贸易要求清单可能比日本当年面对的有过之无不及,美对华经济讹诈之意图也更加露骨。但我们不可能听之任也,也不必要过度反应。如果我们因此自乱阵脚,作出不合适的决策,那么很可能正中那些不希望中国快速崛起的国家的下怀。当年的日美贸易摩擦给日本不仅带来过灾难,也曾经带来过机遇。譬如,经济结构从出口主导型向内需拉动型的转轨,政府财政结构的重新建构,汽车生产基地从国内向海外的转移,等等。与日本相比,我们今天有着更加有利的应对态势,只要经略得当,稳字当头,有选择地接招,或顺势而为,或避而不谈,或转危为机,一切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不怕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趁乱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