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企业存储技术
企业存储、服务器、SSD、灾备等领域技术分享,交流 | @唐僧_huangliang (新浪微博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企业存储技术

扒一下 “中国移动600PB存储集采” 的内幕

企业存储技术  · 公众号  ·  · 2018-03-16 08: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谁能中标,啥说了算?

能让我写点技术无关的东西,确实不太容易。昨晚有位朋友转给我一篇文章,只是点进去简单看了中标结果,就初步做出如下判断。

有些读者朋友可能知道,上述文章后来被删除了,修改后再发出来。我撰写本文的初衷与后面的改动无关,而是来自原始版本中一些信息透露出的 内幕


如上图, 3 个标段中有 2 个流标,是因为通过测试的不到 2 家。请接着往下看:


这里指出某司是 最后一家测试,这一点使其处于比其他厂商更有利的位置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第 2 标段,在前面测试的都没有通过,显然最后一家知道了这个结果,所以没必要做无用功测试了。因为即使通过也达不到 2 家的要求。

关于第 3 标段的描述就有点学问了:这里只说某司没有参与,那么 会不会之前已经有一家通过了测试,而最后一家故意想让这个标段流标呢? 这些年我参与的投标项目不算多,但中标后被友商在 PoC 中废掉等情况也遇到过。

假设我上面猜测成立的话,这样做的动机可能包括:

1、 不想让测试通过的友商中标?

2、 知道自己产品的测试表现不如那家友商,不希望人家中标较多的份额?

……

注意我上面用的都是疑问句,接触或者没接触过生意的朋友可以有自己的判断。在这里我只是想论证为什么排在最后测试较为有利这个观点。

当然,也可能某司只是在“公平、公开、公正”的规则下偶然被排在了最后测试。但我们都不是 3 岁孩子了,从这里面看出的也许还只是冰山一角吧?

回过头来再看看 3 家中标者,是不是只有达到一定的公司规模、手里具备一定的资质(关系)才可能出现在这里呢?您还会认为 产品技术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吗?

最后列出我引用的那篇原文:

历经大半年,中国移动近 600PB 分布式文件存储集采结果终于出来了 ....

https://pan.baidu.com/s/1Fds5T9YLhqJIDq9oYMWEsw

是不是一直能打开我可不保证哈:)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任何组织机构无关,如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欢迎在留言中批评指正。 进一步交流 技术 可以 加我的 QQ/ 微信: 490834312 。如果您想在这个公众号上分享自己的技术干货,也欢迎联系我:)


尊重知识,转载时请保留全文,并包括本行及如下二维码。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企业存储技术》微信公众号: HL_Storage


长按二维码可直接识别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