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往往认为《权力的游戏》这样复杂的故事非要用复杂的方式来描述不可,但事实却相反!
因为庞大的角色阵容、巨多的场景和复杂的故事线,每个场景反而紧密依靠叙事的基本要素。但基本要素是什么呢?为什么亲密对话的场景和电视史上最磅礴的史诗战役可以共用一套规则?为什么不时打破这些可以让整部剧更加抓人和充满悬念?
我们来看看一个场景是如何搭建的,为何不同情感间的叙述过度如此重要!以及如何玩弄观众对电影的常识的预期来编排私生子之战。一起解读《权力的游戏》。
什么是场景?What is a Scene?
场景的定义比较微妙,有些场景是单个的简短镜头,有些场景可能长达几十分钟,有些发生在单一的地点,有些集合了跨越多时间地点的事件。所以与其从外部来定义一个场景,不如从它的内在元素着手。正如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写到,场景是迷你版的故事......不论何时何地,它都是欲望、动作、冲突和变化的统筹。
场景的结构
我们来看看如何利用这四个元素创造场景的结构,在第六季的第四集中,囧雪终于和珊莎.史塔克团聚了,他们见面后的第一场对话,我们称之为叙述性的开场白。编剧用囧雪和珊莎的对话来回忆过去,重叙旧情。
desire -接着,推进情节的欲望出场了。
action -珊莎想让雪诺帮助她复临冬城,所以她直接采取行动试图说服雪诺。
conflict -这就导致了冲突。最终这个场景在珊莎最强烈的争论中结束。
change-这台词一说,故事出现了变化。
珊莎的目的很明确,所以接下来故事进入了新的轨迹,但是这个变化不仅仅是为了情节创造新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具感染力,一个场景还需要有情感价值的过渡。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写到,我们创设观众的感情经历,始于意识到只有高兴和悲伤两种情绪。麦基为情绪赋予价值,高兴归于正面,悲伤归于负面。他还继续说到,作为观众,我们被故事引导进行价值观转换,从而体验情绪。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权力的游戏》令人难忘的场景是从绝望中突现希望,或者成功在望却突然失败,或是单一价值观转换有时也能支撑三分钟的对话场。像私生子之战这样的大场面需要更多的价值观的转换。
尽管规模宏大,这场戏的拍摄规则其实和囧雪和珊莎对话是一样的。该集的导演米盖尔很形象地解释了该场景。米盖尔说:“我一直把它看作是一场酒吧斗殴,两个家伙在酒吧里打起来了,然后各自叫人来助阵。”
Desire 囧雪的欲望就是打败小剥皮,夺回临冬城。
Action 他采取的动作就是开战。
Conflict 军队间的厮杀构成了冲突。
Change 囧雪在珊莎的帮助下攻下临冬城,这就是变化。
因为该场景长达23分钟,所以需要多个价值观转换,让观众不断处于兴奋当中。
囧雪试图营救瑞肯落入了小剥皮的陷阱,迫使他的军队提前展开攻势。他的部队残余被包围,眼看要全灭。
直到他们在最后一刻突围,让囧雪单挑击败小剥皮。但是主创并没有就此满意,主创告诉我们:“我在寻找一条主线,可以贯穿整场战役。正如艰难堡的尸鬼大战,我认为最有效的就是跟随演员,随时从囧雪的视角出发,让这个场景更具震撼力。因为在这样一场战役中,一个战士可以经历海量的价值观转换。这就是为何单一视角是如此扣人心弦。”
镜头跟随囧雪,带我们体验迅速而意外的价值观转换。这一切都展示了,情绪的起伏是多么重要。当情节带着观众经历情感价值观的转换,我们代入到故事中获得感染。但是主创不仅仅依靠情节来创造情感转换。通过戏弄观众的期待,他们可以更进一步。
首先有必要理解,电影是一种语言。特写、全景、快速剪辑、长镜头、预接、主观音效、这些都是与时俱进的语法。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都对这些语言十分适应,我们可以从一个特写中的滞留凝视,读出画面中的浪漫之意。
我们也明白在战争场面中声音变得低沉,并不意味着所有战士都安静下来了,这只是我们处于某个角色的感官体验而已。当配乐与剪辑搭配正确,即使没有台词,我们也能理解画面。私生子之战中运用了三种方式把我们熟知的电影语言用来反杀我们。
第一是如何运用背景音乐,当每一个广受热爱的英雄壮烈牺牲时,都会伴随着史诗级的音乐。所以当囧雪身处危险时,也响起了相应的背景音乐。给观众一种他也许快要壮烈的错觉,比如当他面对小剥皮的军队冲击之际,当他被自己的人马所践踏。
另一个玩弄我们预期的例子,称之为离别场景。《权力的游戏》从不吝啬杀死角色。但通常会在死亡之前有个完结场景,调子乐观到不正常。
开战前夜,托蒙和达沃斯俩的谈话也是如此,带着完结意味,调子异常乐观。
我们很容易觉得这是他们的告别场景,尤其是他们的对话里不包含任何关键情节信息。通过这些场景,暗示观众他们很可能会死亡,让我们特别关心他们的安危,当他们活下来的时候又格外松口气,但是最让人惊喜的玩弄观众期待的例子,是在开战之前。
这个段落印出来三之规则,三是创造一个模式所需的最少步骤,无论在影视叙述,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它都经常出现。很多经典名言都包含三个部分,我们的故事会包含开头,中部和结尾。哪怕是举个例子,也得举出三个才显得完整。
所以当反派想要杀人,你要先创造一种悬念。他可以在第一箭就杀了他,或是第二箭,但为了打破规则,当他理应在第三箭击中时,却没有成功,导演甚至加入背景音乐来强化这种期待,让观众认定第三箭一定会杀了他。当预期没有发生,我们充满了不安,不禁产生疑问,这是要干什么呢?也许囧雪还有希望救下他?也许瑞肯真的可以活下来,就算第三箭把他射死了,瑞肯之死也足够震撼。
但通常打破常规,利用观众的电影常识来操纵他们,导演利用虚假的希望增强了张力,终极的价值观转换。
私生子之战融入了所有优秀场景的必备元素,借助大量的价值观转换,这段戏超越了单纯的特效大场面。它甚至更进一步,利用观众对俗套场景的期待,让我们感受到囧雪的希望,挫败和忧虑。这也再次展现量如何讲故事和故事的内容一样重要!
对基本法则的掌握和打破能制造出强烈的几句效果,同时进一步开拓电影语言,所以《权力的游戏》已经播完七季,观众仍然满怀兴奋期待无法预料的新篇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