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体外诊断观察
检验医学网媒体矩阵,分享检验医学及体外诊断行业价值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iantPandaCV  ·  《超大规模操作手册:在 GPU 集群上训练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体外诊断观察

全线发力,艾迪康成长价值正在兑现!

体外诊断观察  · 公众号  ·  · 2024-12-11 11:50

正文

点击上方名片  关注体外诊断观察



近日,在“格隆汇·全球投资嘉年华·2025”活动中,艾迪康控股(9860.HK)荣获“年度成长价值奖”。



这一荣誉的取得,得益于艾迪康背后坚实的逻辑支撑,其隐含的价值理念同样值得深思,不妨就此来探讨。


时代趋势下的行业机遇


今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持续深化,特别是在 DRG、分级诊疗和技耗分离 等政策的推动下,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对高质量医学检验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为我国ICL行业注入了蓬勃的发展动力。


特别是自去年医保控费政策实施后,医院对成本控制的需求急剧增加,而ICL行业凭借其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优势,与政策导向相契合, 市场份额逐渐呈现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作为国内ICL行业先行者,艾迪康凭借其规模化、专业化的服务和市场先发优势,早已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从商业战略层面看,公司采取 “特检业务+共建业务” 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以实现业务的高质量增长。一方面,公司高度重视特检业务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并通过专业化和学术化的商业推广来增强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依托“标准化管理”和“全流程体系”的双重保障,公司的共建业务通过为医联体及龙头医院提供整合式优质服务,确保了业务的可复制性和长期持续价值。


从市场布局角度看,截至2024年6月30日, 艾迪康已构建起覆盖全国范围的35个自营实验室, 这一全国性的集成网络能够为医院和体检中心提供全面且高质量的检验服务,稳固其在行业内的集约化布局。


从具体检测项目上看, 艾迪康目前提供的检测组合涵盖了常规及特检共计4000余项医疗检测, 充分展现了公司在检测服务上的专业性和全面性。


当然,艾迪康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不断通过自研与合作等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服务质量。


目前, 公司已建立起六大技术中心,覆盖临床生化、免疫、分子病理、血液流式、质谱和基因等关键领域, 并在2024年新增超200个新项目,将检测服务拓展至细胞、遗传等多个前沿领域。 在合作方面, 早在2022年,公司就与全球知名的肿瘤精准诊断公司Guardant Health建立了长达20年的独家技术合作关系,为其带来更先进的肿瘤精准诊断技术和市场渠道,进一步提升了艾迪康在精准医疗领域的竞争力。


此外,艾迪康还紧跟当前AI技术的热潮,将AI技术融合应用于业务创新,持续激发未来发展活力。目前,公司 深度应用AI技术,已累计辅助阅片超500万张, 充分展示了其在AI技术应用方面的实力。


逆势增长的业绩表现


过去几年间,行业内企业的业绩表现普遍不理想,而反馈到资本市场上,则表现为相关企业的估值受到明显压制。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 艾迪康却展现出了逆势增长的态势,即便是在ICL头部企业业绩预减、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其业绩依然亮眼。


从今年上半年呈现的数据来看,艾迪康实现营收14.66亿元。其中,常规业务同比增长超10%,特检业务快速提升,同比增长超30%。 而在盈利指标方面,上半年艾迪康实现毛利5.6亿元,毛利率超38%,经调整后净利润达到1.08亿元。



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艾迪康均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特别是在行业整体承压的情况下,可谓实现了逆势突围。


未来增量,值得期待


站在当下来看,作为行业优秀选手,艾迪康的成长性仍不容小觑。


实际上,以行业视角来看,除核心能力的构建外, 艾迪康在行业发展趋势中的前瞻性和适应性也是其持续脱颖而出的关键。


短期内,行业的一系列新变化正有力支撑并促进艾迪康业绩的修复与提升。



一方面,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陆续出台,包括地方债务化解、医保预付款政策等,都将为艾迪康等业内企业提供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助力其业绩增长和市场扩张。在这些政策红利的加持下,结合艾迪康自身灵活高效的机制,将使其能迅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公司预计在行业新阶段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艾迪康持续推动降本增效、提升运营效率的策略,已初显成效。反映到财报上,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下降,都为公司的盈利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公司也正不断 加强检测能力、丰富产品组合、并积极拓展未开发市场,以深化ICL业务网络的广度与深度, 为其长期发展提供了可预见性和确定性。


后者来看,行业长期的发展空间广阔,这也决定了艾迪康这类企业存在较高的成长天花板。


从行业渗透率及规模增长潜力来看,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目前我国ICL渗透率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2021年,我国ICL的渗透率仅为约6%(按ICL检测市场规模占临床检测市场总规模的百分比计),而日本达到60%、德国达到44%,美国则有35%。


此外,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 到2026年,我国ICL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223亿元增长至51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8.2%,这也预示着 ICL行业仍处在快速发展期。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另外,ICL行业作为规模经济效应显著的领域 新进入者面临较高门槛。 艾迪康作为国内三大ICL龙头之一,将从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受益,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


特别是近年来, 行业整合与出清加速,释放出更多市场份额给头部优秀企业,为艾迪康等企业的业务带来增量机遇。


当前,ICL行业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型,竞争焦点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与效益的提升。 换言之,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谁有更好的成本优势、服务质量、运营效率,谁就更有机会脱颖而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