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唧唧堂
唧唧堂学术管理分享平台,更好的学术阅读与写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海峡都市报闽南新闻  ·  大反转!即将抵达泉州!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唧唧堂

唧唧堂:PR心理学评论2024年3月论文摘要8篇

唧唧堂  · 公众号  ·  · 2024-05-22 22:24

正文


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回忆与熟悉度角色:阈值与信号检测过程的混合

关于工作记忆是反映一个阈值回忆过程,仅维持有限数量的记忆项;还是一个信号检测过程,其中每个学习过的项目的熟悉度都会增加,这一话题一直备受争议。通过回顾多种材料和测试条件下视觉工作记忆研究的接收者操作特征(ROC)表明,信号检测和阈值过程都对工作记忆有所贡献。此外,这两种过程的作用因条件而异:在需要进行二元老/新判断时、变化相对离散时以及海马体不参与表现时,阈值过程尤为重要;相反,在需要信心判断时、材料或变化是全局性的,以及海马体参与表现时,信号检测过程发挥更大作用。此外,ROC结果指出,在标准的单探针工作记忆测试中,处于活跃回忆状态的项目支持“接受回忆”和“拒绝回忆”反应;而在复杂探针测试中,回忆倾向于优先支持“拒绝回忆”;在项目识别测试中,则倾向于优先支持“接受回忆”。更有增长的证据显示,这些阈值和基于强度的过程与不同的意识状态有关,分别支持基于感知和感觉的反应。

Yonelinas, A. P. (2024). The role of recollection and familiarity in visual working memory: A mixture of threshold and signal detection processes. Psychological Review, 131(2), 321–348. https://doi.org/10.1037/rev0000432


人类重新配置目标和干扰物的处理以应对不同的任务需求

面对干扰时,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与目标相关的信息(目标信息),或者减少对与目标冲突的信息(干扰信息)的关注。人们如何使用认知控制来在目标和干扰信息之间分配注意力仍不清楚。我们通过开发一种新颖的“参数化注意力控制任务”来解决这个问题,该任务可以“标记”参与者对目标和干扰信息的敏感性。我们使用这些精确的注意力测量来开发一个新的过程模型,以解释参与者如何控制对目标和干扰的注意力。通过三个实验,我们发现参与者通过独立控制对目标和干扰信息的处理来满足这项任务的需求,显示出对激励和冲突操纵的独特适应。激励倾向于优先增强目标处理,而前一次试验中的冲突倾向于优先抑制干扰。这些不同的控制驱动因素在试验早期就改变了对目标和干扰的敏感性,并迅速随后通过反应性重配置以适应任务相关的特征敏感性。为了提供这些实验发现的过程级解释,我们开发了一个新的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采用具有吸引子动力学的证据累积机制来重新配置目标和干扰处理。这些结果提供了控制重新配置的计算账户,为如何优化多变量注意信号以实现任务目标提供了新的见解。

Ritz, H., & Shenhav, A. (2024). Humans reconfigure target and distractor processing to address distinct task demands. Psychological Review, 131(2), 349–372. https://doi.org/10.1037/rev0000442


更新、证据评估和操作者可用性:理解信念的理论框架

几十年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信念通常是非理性的。在最好的情况下,信念可能是通过启发式过程形成的,这种过程可预测地导致次优结果。在最坏的情况下,信念是受动机推理驱动的奴隶,使人们得出他们偏好的结论。在本文中,我们认为,狭义上的信念更新可能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对证据特别敏感,对欲望或激励认知上不可渗透。然而,在任何更新发生之前,一系列的过程介于世界中的信息和主观上令人信服的证据之间。我们区分了正确的更新和证据搜索、接受、假设规定、相关信息整合及推理等过程。我们回顾了研究,强调每个问题固有的计算难度,并得出结论,解决方案必须是启发式的且易出错的。除了偶然的失败,证据评估过程(不同于更新)可以被动机渗透,因此可能受到人们欲望和目标的偏见。鉴于这一区别,我们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用于整合信念研究,将信念涉及的认知过程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在第一层,更新被认为大致是贝叶斯的,并且对欲望和目标不可渗透。相比之下,第二层的过程,即搜索和评估证据的过程,是认知上可渗透的。此外,我们强调,鉴于必须解决的问题的难度,第二层过程必然是启发式的,并表现出有限的理性(Simon, 1956)。最后,我们指定了一组相对不变的特征,这些特征通过使不同的信息处理方法可用来影响第二层过程的使用。我们的框架提供了对信念更细致的理解,允许对非理性进行粒度定位,并可能有助于调和现有文献中的争论。

Sommer, J., Musolino, J., & Hemmer, P. (2024). Updating, evidence evaluation, and operator availability: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belief. Psychological Review, 131(2), 373–401. https://doi.org/10.1037/rev0000444


寻求执行功能评估的更佳实践:方法学问题与潜在解决方案

执行功能(EF)的多组成部分性质早已被认识到,这推动了对EF组件之间的共性和多样性的更好理解。尽管已取得了进展,但在EF任务中的表现操作化仍然相当不统一,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CFA)模拟的EF结构仍然是一个争议话题(Karr et al., 2018)。本研究展示了这两个问题是相关的,显示了任务基础性能指标中不同的操作化方式如何影响使用CFA得到的EF结构模型。使用来自294名儿童(8-12岁)的自助法数据和九个EF任务(涵盖抑制、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我们首先展示了通过单一任务得分(例如,Flanker任务中的不一致试次)相对于差异分数(例如,Flanker任务中不一致试次减去一致试次)进行EF操作化时,模型收敛性和接受度有所提高。此外,我们显示,相较于准确性和漂移率,响应时间显示出较差的模型收敛性和接受度。漂移率是漂移扩散模型中众所周知的指标,被发现在模型收敛性和接受度之间提供了最佳折中,用以用CFA模拟EF。最后,我们检验了EF任务中各种表现操作化方式如何影响CFA模型比较,在评估EF结构时讨论了这些结果的理论基础。

Yangüez, M., Bediou, B., Chanal, J., & Bavelier, D. (2024). In search of better practice in executive functions assessment: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Psychological Review, 131(2), 402–430. https://doi.org/10.1037/rev0000434


一个统一的整数、分数和小数算术模型

本文描述了UMA(统一算术模型),这是一个实现为计算模型的儿童算术理论。UMA基于FARRA(分数算术反映规则和关联;Braithwaite等,2017),这是一个关于儿童分数算术的模型。与FARRA以及之前所有的算术模型一样,只关注一种数字类型的算术,而UMA则模拟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算术运算。该模型使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教科书系列中的算术问题进行训练;其在每个年级结束时进行的测试表现与之前实证研究中儿童的表现进行了比较。在整数算术(研究1)、分数算术(研究2)和小数算术(研究3)中,UMA显示出与之前儿童研究中记录的错误类型、问题特征对错误率的影响以及策略使用上的个体差异相似的特点。此外,UMA生成了基础算术技能和高级算术技能之间的个体差异相关性,这与算术发展的纵向研究观察到的相似(研究4)。结果支持UMA关于算术发展的主要理论假设:(a)大多数错误反映了通过两种机制(过度概括和遗漏)从标准程序中的小偏差;(b)问题间错误率的变化反映了固有难度的影响和不同的练习量;以及(c)策略使用上的个体差异反映了学习和决策过程中参数的底层变异。

Braithwaite, D. W., & Siegler, R. S. (2024). A unified model of arithmetic with whole numbers, fractions, and decimals. Psychological Review, 131(2), 431–455. https://doi.org/10.1037/rev0000440


自相关贝叶斯采样器:概率判断、估计、置信区间、选择、信心判断和响应时间的理性过程

规范决策模型旨在将嘈杂的(感官)信息最优化地转化为分类决策,但这种模型与人类行为的实际表现存在质的不匹配。事实上,领先的计算模型只有在添加了偏离规范原则的特定任务假设后,才获得了高度的实证支持。作为回应,我们提出了一种贝叶斯方法,该方法隐式地生成了一个对感官信息反应的可能答案(假设)的后验分布。但我们假设大脑无法直接访问这个后验分布,只能根据它们的后验概率抽样假设。因此,我们认为决策中规范关注的主要问题是整合随机假设,而不是随机感官信息,以作出分类决策。这意味着人类反应的可变性主要源自后验抽样,而不是感官噪声。由于人类假设生成具有序列相关性,假设样本将会自相关。在这个新问题表述的指导下,我们开发了一个新过程,即自相关贝叶斯抽样器(ABS),它将自相关假设生成基于一个复杂的抽样算法。ABS提供了一个单一机制,可以定性地解释许多概率判断、估计、置信区间、选择、置信度判断、响应时间及其关系的经验效应。我们的分析展示了在探索规范模型时,观点转变的统一力量。它还例证了“贝叶斯大脑”使用样本而非概率操作的提议,以及人类行为的可变性可能主要反映计算噪声而非感官噪声。

Zhu, J.-Q., Sundh, J., Spicer, J., Chater, N., & Sanborn, A. N. (2024). The autocorrelated Bayesian sampler: A rational process for probability judgments, estimates, confidence intervals, choices, confidence judgments, and response times. Psychological Review, 131(2), 456–493. https://doi.org/10.1037/rev0000427


算术的心理框架

尽管我们知道算术是正确的,但从哲学、数学逻辑或认知科学中尚未有符合科学严谨标准的解释来说明算术的来源,以及为何加法和乘法是其基本运算。我们提出一种新的假设,即算术有其生物学起源:许多适应性行为,如空间导航,表明生物能够对表征的量进行类似算术的运算。如果是这样,这些运算——加法和乘法的非符号前身——可能由于进化而最优,因此可以根据适当的标准识别出来。我们将这一问题框架为一个元数学问题,并使用序理论标准证明了四个定性条件——单调性、凸性、连续性和同构性——足以从不可数无限类的可能运算中唯一地识别出实数上的加法和乘法。我们的结果显示,数字和代数结构是从纯粹的定性条件中涌现出来的,并且作为算术的构建,为何加法和乘法是其基本运算提供了严谨的解释。我们认为这些条件是前言语的心理直觉或感知组织的原则,它们基于生物学,并塑造了人类和非人类如何感知世界。这是一种康德观点,表明算术不必被视为宇宙不变的真理,而应视为我们感知的自然结果。代数结构可能固有于我们感知系统形成的世界表征中。

Grice, M., Kemp, S., Morton, N. J., & Grace, R. C. (2024). The psychological scaffolding of arithmetic. Psychological Review, 131(2), 494–522. https://doi.org/10.1037/rev0000431


镇静剂、解离药、致幻剂、兴奋剂和大麻素对叙事记忆的独特影响:对急性药物对回忆、熟悉感和元记忆的作用的审查和重新分析

尽管不同类别的精神活性药物产生的意识状态被认为是独特的,它们对情景记忆及更广泛的认知效应方面却出人意料地存在重叠。情景记忆由多个子过程支持,这些子过程在精神药理学中大多被忽视,而它们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药物类别。在这里,我们重新分析了10个先前发布的数据集中的情景记忆信心评级(总共28种药物条件),使用信号检测模型来估计情景记忆中涉及的两种意识状态和一个有意识控制的元认知记忆过程:自主回忆具体细节(回忆)、无细节检索的诺福认知(熟悉感)以及对记忆决策的回顾性内省(元记忆)。镇静剂、解离剂、迷幻剂、兴奋剂和大麻素在这些记忆过程上有独特的效果模式,这些效果取决于它们影响编码、巩固或检索(分别是记忆痕迹的形成、稳定和访问)的阶段。镇静剂在编码阶段可靠地损害回忆和熟悉感,但在巩固阶段增强了回忆。解离剂和大麻素在编码阶段损害回忆但对熟悉感的损害不那么可靠,而大麻素在检索阶段增加了错误回忆。这些药物引起的编码障碍偶尔伴随着元记忆的增强,这可能是因为减少了刺激间的干扰。迷幻剂在编码阶段损害回忆,但倾向于增强熟悉感,且不影响元记忆。兴奋剂在编码阶段增强元记忆,在巩固阶段损害元记忆,在检索阶段增强熟悉感和元记忆。这些发现暗示了药物引发的特有现象的机制,如镇静剂导致的遗忘和迷幻剂的几乎触及感。最后,这些发现汇聚成一个模型,即记忆的数量和稳定性影响元记忆。

Doss, M. K., Samaha, J., Barrett, F. S., Griffiths, R. R., de Wit, H., Gallo, D. A., & Koen, J. D. (2024). Unique effects of sedatives, dissociatives, psychedelics, stimulants, and cannabinoids on episodic memory: A review and reanalysis of acute drug effects on recollection, familiarity, and metamemory. Psychological Review, 131(2), 523–562. https://doi.org/10.1037/rev0000455



唧唧堂学院推荐订阅


以下专栏及课程,安卓手机用户可通过下方小程序链接订阅,苹果手机用户请通过文末“阅读原文”链接访问唧唧堂学院H5页面订阅。


论文导读


**心理学**

心理学论文导读会员(年度)

2024心理学论文导读600篇

心理学百篇热门论文导读专栏(2023年第2期)

心理学百篇热门论文导读专栏(2023年第1期)

心理学百篇热门论文导读专栏(2022年第2期)

心理学百篇热门论文导读专栏(2022年第1期)

人工智能主题论文导读专栏


更多心理学论文导读专栏请访问

唧唧堂学院



方法班课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