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卢晓周
欢迎关注公众号:性感营销; ID:yingxiaoxinggan 订阅个人专栏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卢晓周

无论在乡下,还是在城里,都要远离这4种绝非善类的人

卢晓周  · 简书  ·  · 2017-11-29 20:15

正文


无论在乡下,还是在城里,都要远离这4种绝非善类的人

卢晓周

我差不多20岁左右就背起行囊在外讨生活,而这之前的岁月—自记事起也差不多都是在离家很远的学校度过的,因而我对于鄙乡的人和事,很少有细致和确切的体察。我一贯的慵懒和宅,就是在家,也很少出门,很少和外人打交道,那些看着面熟的乡邻,其实并没有多少了解。

今年有幸得以在老家呆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对这熟悉而陌生的乡邻和风土人情,有了格外的认知。我一向对有些人把农村描绘成田园诗画般的世外桃源,不太感冒。这些人要么从来没有在农村生活过,要么只是文艺青年般的无病呻吟。

虽然在物质生活上,今日的农村已今非昔比,不必诧异于在乡村公路上疾驰而过的各种豪车,也不必对各家各户的小洋房赞不绝口,这些物质上的飞跃,这些乡村基础设施的日益改进,其实更彰显了如今乡下人精神世界,乃至健全人格的建立上的滞后、贫乏。

那些曾经在我看来格外淳朴、厚道的人,在更为深度的了解和多方面的信息印证之后,则有了更为确切的真实的面孔。比如扩建家族祠堂大门外的绿化带,在遭遇钉子户的抵制之后,一下子就把这些平时看起来或厚道、或难缠、或强悍、或秉公、或善于打小九九的人给分别出来了。就是这样一件小事,也即刻体现了中国式的尴尬:主事者在架不住大家要拆除钉子户的吵闹声中躲得不见踪影;而那些叫嚣声最大的人,在 面对钉子户时,却成为了和事佬;在背后义正严辞的指责钉子户的人,大多却成为围观的沉默者。更有甚者,和钉子户达成了一致的立场,对众人的合理要求进行最为严厉的声讨。

在这件小事的过程中,鲜少有人始终如一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更没有敢于力排众议、推动事情往正确方向进行的人。这些沉默的围观者的表情,和倒在李逵的板斧之下的人没有两样,和在菜市口围观谭嗣同的人没有两样,和鲁迅当年在日本影画中看到的人没有两样。

把画面跳开,来到一个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村口,同样的一群人,他们或慷慨激昂声讨阿三的非法入境,或面露微笑彼此嘘寒问暖,或滔滔不绝讲诉自己的财富故事。

这样的人,在北上广深的富丽堂皇的甲级写字楼里,也常见到。在一个会议室里面对一个议题,鲜少有人能秉直发言,或者也是山高水野、不着边际的说上一通。但转瞬到了洗手间或各自的格子间里,他们有立即议论纷纷,好不热闹。

这样的人,在如今的社交媒体上,更是如过江之鲫。特别是在各种群里,总有这样的人,你鲜能看到他们对一个是非曲直非常明显的议题表达自己的立场,在任何观点冲突中,总能看到他们一副和事佬、八面玲珑的面孔。

这样的人,特别是我遇到有人抄袭文章的时候,常常见到。他们说,天下文章一大抄;抄你是看得起你;抄你的文章也是帮你传播;用不着大动干戈等等貌似有理,实则谬论的话。就这么简单的一个事情,他们绝不会有任何是非观念。

我一直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想把这些人找到一个准确的表达,想来想去,还是孔子的“乡愿”能够精准的刻画这类人。我对孔老夫子的儒家一向腹诽的比较多,但独独对他说的“乡愿,德之贼也”这句,大加赞赏。

何为乡愿?孔老夫子的原意大概是说那些没有道德底线和原则、趋炎附势、两面三刀的伪君子。孟子说:“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媚世者,大多八 面玲珑,四处讨好,能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谁也不得罪,人人都夸好。不见得有什么大奸大恶,但却时刻准备着投靠强者,而不忘给弱者一脚。

还是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说得好:“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孔子何以弃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人心肠。”

孔老夫子当初说的乡愿,专指山野村夫,所谓乡,说的就是一脸忠厚老实面相的乡下人,但大多却有着狡黠的心思。当然,在今天,乡愿者,不仅仅局限于乡下了,在各种人际关系学、情商学、职场学的灌输滋养下,这种人无处不在,比比皆是。“没有对错,只有不同”,这句话很多人奉为处世圭臬,而这不正是没有底线和原则的行为吗?很多人推崇的所谓情商学,不过是培养乡愿的鬼把戏罢了。

这些人大多衣着光鲜、谈吐儒雅、交游广阔、永远正确、时刻理性。你表达一下情绪,他说你愤青;你说一下真相,他说你较真;你坚持一下立场,他说你固执。总之,在这些人眼里,确实没有对错,也没有不同,只有利益。用今天时髦的话来说,这些人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些人当然不都是一个面孔,在我看来,这些人有着4种不同的类型,这4种人就是我们居家旅行、职场商场一定要远离的4种人。

第一种、阴淡淡

这种类型的人,对谁都是一副不冷不热、不远不近的面孔,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一团和气、人畜无害,好人先生做派。但实则惯于背后放冷箭,而且让人猝不及防。

只要有机会,他们总是习惯性的要把别人阴一把,可能事情并不是很大,但他们的阴招却让人叹为观止,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心思之机巧,手段之阴损。

这种阴淡淡的人,大多还喜欢扇阴风点鬼火,看似一句毫不经意的话,却能化腐朽为神奇,让两个毫不相干的人互生芥蒂,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阴淡淡的人,大多一副弱者姿态,与世无争,好像全世界都在占他的便宜,他似乎受着无尽的委屈。但只要他们一出手,大多都是狠招,而且明明是你吃亏了,别人还会数落你的不是,而阴淡淡的人则正偷着乐呢。

阴淡淡的人永远不会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他永远不会站队,也不会站对。他永远不会让别人知道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有在整个形势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才会决定出手,而只要这种人出手,基本上就能置人于死地。

第二种、应远不应近

这种类型的人,对亲朋好友一概恶言相向,犹如仇敌,但对外人却十分温和有礼。与亲人相处,轻则冷漠无情,重则咒骂。但与外人相处交谈,却如春风般温暖,平心静气,轻言细语,嘘寒问暖,百般呵护。

对亲朋鄙之为狗屎,对外人待之如亲娘,两幅嘴脸,转换自如,变脸之快,令人惊叹,我们乡下对这种人有个生动的比喻:狗脸变。

这种人对有钱有势的人,更是刻意接纳,点头哈腰,低眉顺眼,生恐这些人不理自己。对于弱者、穷人,哪怕是自己的亲友,这种人总是想方设法的要踩上一脚,而且还会显示出自己悲天悯人、恨铁不成钢的神情。

他们对与自己八杆子打不到的人,总是有求必应,对自己的亲友却犹如路人。

这种人大多都是农村媳妇居多,这些中老年妇女,可以说是乡愿恶行的集大成者和优秀代表。

第三种、大话嘹天

这是我们鄙乡的一句俗语,真是生动活泼,是汉语口语的最有活力的优秀证明。这句话不能成为人人熟知的成语,真是可惜了。

所谓大话,就是吹牛逼,嘹天,就是吹牛逼惊动了天地鬼神之意。说明这牛逼吹得相当厉害,都惊天了,何况围观群众呢?

上至国家政策、军事力量,下至个人财富、经历,都是大话嘹天最好的题材。在大话里,你会看到最让人难以想象的奇迹,可以看到这世界上最快最简单的致富秘籍,可以看到中国军队打遍天下无敌手,美日韩欧闻风丧胆,三哥菲佣屈膝投降。

当然最生动、最引人入胜的大话,还是他们的暴富神话。但几乎可以肯定,这些大话没有一个字是真实的。

在今天的社交媒体上,大话嘹天者,真可谓比比皆是,形形色色的各类大师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他们最鲜明的特色,就是他们为自己加冕的各种耸人听闻的头衔:某某第一人、某某大师、某某导师等等。

其四、钻钱眼

这种类型的人,就是一件事,哪怕是利己,但坚决不要利人,如果不利己,那是万万不要提及,总之一句话,一切以金钱的多寡作为衡量的标准。

这种人考虑所有事情、关系的前提就是利益,如果对自己没有好处,在他眼里,你就是怪物。

有好处要捞,没有好处,创造条件也要捞。如果对自己的利益有丝毫损害,那就是不共戴天之仇。

雁过拔毛,雨露均沾,是这些人的典型处事方式,他们似乎很热心,热心到别人挑大粪都是插一根手指,而且恨不得放在嘴里舔舔。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似乎还是一个能人异士,但问题就是,如果没有明显的好处,是不会看到他们的鬼影子的。

这四种类型,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活动,有的是处心积虑,有的则是天性使然。有朝一日会得到改变吗?很难。

窃以为,小农意识是乡愿的温床,而乡愿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表达,但自私自利才是根本。如果说曾经短暂的集体经济的方式,确实为乡下城里培养了一大批有着高尚情操的人,他们可以为集体利益付出个人的代价,但现在几乎已经绝迹,每个人的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是利益的算计。哪怕只是蝇头小利,也会让他们沾沾自喜,乐不可支。市场经济放大了乡愿的恶行,市场经济为乡愿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切都不应该得到谴责。在乡愿者看来,这正体现了他们过人的聪明才智。

我常常想,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不可能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虽然现在很多人,人五人六的出没在北上广深的CBD,出入豪车美女,颈缠粗大金项链,但根子里,还是一个乡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