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Nature
专注前沿科学动态,传递科普信息。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iNature

硕士研究生一作!浙江大学,最新Science

iNature  · 公众号  ·  · 2024-08-09 09:56

正文

iNature

柔性集成在金属有机框架( MOFs )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的配置受到MOF载荷和机械顺应性之间权衡的影响。

2024年8月8日, 浙江大学 赵俊杰团队(第一作者为2021级硕士研究生罗昕宇)在 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 Wrinkl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thin films with tunable Turing patterns for pliable integrat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 报道了MOF薄膜的皱褶结构,建立了一种由聚合物面涂层限制和控制的界面合成方法,并在皱褶薄膜中实现了多个图灵基元。

这些薄膜具有完全的MOF表面覆盖,并具有高达53.2%的应变容差。增强的机械性能允许薄膜转移到各种基材上。还获得了具有高H2/CO2选择性(41.2)和高H 2 渗透率(8.46 × 10 3 气体渗透单位)的膜,转移后的缺陷可以忽略。 研究人员还通过避免暴露在恶劣的MOF合成条件下,在精密电极上实现了软湿度传感器。 这些结果突出了褶皱MOF薄膜在即插即用集成方面的潜力。

释放金属有机框架( MOFs )的全部潜力需要与最大暴露的活性表面集成。这对于膜、电子和生物医学设备等多种应用至关重要。然而,一个基本的权衡是存在的:增加表面上的MOF质量分数不可避免地会损害机械性能,导致材料更硬、更脆。 由于 MOFs 固有的低断裂应变,先前尝试解决这一挑战,特别是在薄膜结构中,都面临着局限性。当与可变形的基材配对时,这些结构特别脆弱,通常在微小的应变下导致裂纹和失效。
该研究报告了MOF薄膜的皱褶结构。可变形结构赋予增强的应变容限,与平面结构相比,褶皱提供了额外的暴露表面。与在其他无机材料中产生褶皱结构的常见方法不同,开发了一种利用扩散驱动不稳定性来产生褶皱MOF薄膜的合成方案。 两种试剂在扩散速率上的显著差异可能导致不稳定性,从而导致局部激活和远程抑制。产生的产物浓度的时空分布是产生起皱表面所需要的
具有图灵图案的MOF薄膜的褶皱配置,以实现即插即用集成(图源自 Science
在合成中使用了一种聚合物面漆(PEBAX2533;(软聚醚嵌段和刚性聚酰胺嵌段的嵌段共聚物)为沉积在ZnO表面的原子层(ALD)上的界面反应提供了一个受限的场所同时控制MOF共试剂[Cu(NO 3 ) 2 和三甲基酸]向聚合物-Zno界面的扩散。在这个密闭空间内,从ZnO表面释放的碱性水解产物向上扩散,并引发快速的HKUST-1 [Cu 3 (BTC) 2 ,其中BTC在暴露于共试剂时生成苯1,3,5-三羧酸盐],提供必要的短程活化。形成的MOF核和纳米颗粒阻碍了反应物的扩散,满足了图灵模式的抑制条件。数学模型预测,调整试剂浓度和聚合物面漆的厚度可以有效地改变反应扩散条件,从而实现多种类型的图灵图案。 因此,该研究通过实验探索了这两个参数,并获得了具有可调谐图灵图案的褶皱MOF薄膜。这种起皱的MOF薄膜可以很容易地转移到各种基底上,用于气体分离膜和软传感器等应用。


参考消息: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n8168

END

内容为 【iNature】 公众号原创,

转载请写明来源于 【iNature】


微信加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