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刘某,男性,34岁,于入院前2周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纳差、腹围进行性增加来院就诊。
查体:血压、体温、呼吸、脉搏正常,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腹软,全腹未触及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腹水征阳性,肠鸣音约3-4次/分钟,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腹部彩超检查结果如图1所示,可见密度不均匀腹腔积液,内见细光点回声随体位移动,初步考虑为结核性腹膜炎。
图1 腹部超声检查结果:B超可见密度不均匀的腹腔积液,内见细光点回声随体位移动。
癌胚抗原(CEA):17.99μg/L,糖类抗原199(CA199):122.40U/mL,糖类抗原糖链抗原72-4(CA72-4):90.72U/mL;血腺苷脱氨酶:12.1U/L,血乳酸脱氢酶:202U/L,血T-spot阴性。
腹水:CEA>1000μg/L,CA199: 963.72U/mL,CA72-4 286.94U/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40.17μg/L;腹水外观淡黄色、略黏稠,成胶冻状,李凡他试验阳性,镜检红细胞++,蛋白定量24000g/L,比重1.014。
腹水沉渣涂片:增生与退变之间的间皮细胞、淋巴细胞,未见其他。腹水找结核杆菌阴性、结核DNA及结核IgG抗体均阴性,腹水T-spot阳性。
全腹CT:
① 结合病史考虑腹膜炎,大量腹水;② 右骼窝区管状样结构,考虑阑尾扩张;③ 肝脏多发小囊肿;④ 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建议隔期复查。
图2 大网膜成饼状,CT腹腔横断图像上出现肠曲被前面及两侧的肿瘤组织限制在中央
图3 扩张成管状阑尾
PET-CT检查:
(1)腹盆腔大量积液,腹膜略厚,其间散在小淋巴结,代谢轻度增高,倾向腹膜炎可能性大,建议治疗后复查并密切复查肿瘤标志物;(2)双侧颈部领下、双侧腋窝淋巴略增大,代谢轻度增高,考虑炎性病变;(3)右肺下叶胸膜下钙化灶;(4)肝内多发囊肿,胆囊壁略毛糙;(5)右侧骼窝区细条形软组织影,代谢稍增高,考虑阑尾扩张。
电子胃镜:
(1)胃息肉(1枚己摘除);(2)反流性食管炎(A级);(3)慢性胃炎。电子肠镜未见结核、肿瘤性病变,未见阑尾开口扩张及周围组织红肿糜烂性病变。
图4 回盲瓣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腹水原因不明,
考虑:
结核或腹膜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当时建议其行腹腔镜下腹膜穿刺活检,患者表示拒绝,遂予以试验性抗结核治疗。经规律性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患者腹胀、纳差加重,伴腹痛及发热,营养状况较前明显变差,体质量减轻约10kg,再次入院。
查体:
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触诊全腹韧,腹膜下可触及板状肿块,成饼状,位于脐周,大小约5cm,稍硬,活动度可,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
血液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7.1×10
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735,C反应蛋白(CRP):64.4mg/L,血沉:87mm/h,白蛋白:30.7g/L,降钙素原:0.88μg/L。肿瘤标志物:CEA:14.42μg/L,CA199:183.12U/mL,CA72-4:78.42U/mL。腹水肿瘤标志物:CEA>1000μg/L,CA199>1000U/mL,CA724 258.13U/mL。
腹部B超:
(1)轻度脂肪肝,肝囊肿;(2)胆囊壁异常高回声,考虑可能为息肉;(3)腹腔大量积液(肝前、腹腔分别见深度3.3,10.2cm异常无回声,内见细光点回声,随体位移动)。患者经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无明显疗效且肿瘤指标明显异常,故排除结核性腹膜炎,考虑腹膜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建议患者行腹腔镜下腹膜活检术,患者表示同意。
腹腔镜下观察:
肝脏、脾脏、全部结肠和系膜、腹主动脉旁、乙状结肠系膜根部、盆腔侧壁无肿大淋巴结。可见大网膜形态异常,挛缩呈饼状,表面大量清亮滤泡,小肠轻度充血,肠间隙见大量纤维性渗出。经脐下纵行切口抬起大网膜,弯钳阻断大网膜组织内血管,切取约3cm×3cm大小网膜组织送检。病理诊断结果:(大网膜结节)大网膜弥漫黏液湖样结节,局灶见黏液上皮及异性黏液细胞,形态倾向浸润性或转移性黏液性肿瘤,免疫组化:villin(-)AE1/3(+)。
送上级医院会诊后回报:
(大网膜结节)纤维脂肪组织中见大量黏液湖并见少量轻度异型的黏液性腺体,考虑为低级别腹膜假黏液瘤,请检查阑尾。
图5 大网膜弥漫黏液湖样结节,局灶见黏液上皮及异型黏液细胞
此患者转入上级医院行开腹探查可见大量淡血性腹水,吸净腹水后行右半结肠、大网膜切除术、清除胃周肿物术,同时术中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病检结果示: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累及浆膜下层;(右半)结肠及回肠浆膜下见黏液湖及轻度异型黏液腺上皮浸润,结肠切缘浆膜下见病变,回肠切缘浆膜面见无细胞黏液,肠周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纤维脂肪组织(大网膜饼、肝圆韧带)中见黏液湖及轻度异型黏液腺上皮浸润。符合伴发低级别腹膜假黏液瘤,来源于阑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