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年感
从台湾回来后,同行的小伙伴会经常聊起我的「中年感」。
比如,早上起床时候一边听电台,一边做早操。
其实也包括,尽量喝热水,每天走一万步以上。
按理说,28 岁还算是年轻的尾巴,但也慢慢开始理解,一个人也要照顾好自己。
这是一次半夜肠胃病发后的改变。
当时已经跑了三次厕所,最后索性坐在椅子上,不敢去医院,怕这路程中车辆颠簸,肠胃忍受不住,弄得一片狼藉。
就这样坐到五点,好些了,就烧了壶热水。手靠在玻璃杯旁边,温度顺着肌肤,借助血液传导到肠胃。
第二天依旧按时上班,依旧笑容满面。
没什么好抱怨的,谁让自己前一天晚上去吃火锅。
(二)孤独感
前两年我会喜欢组局。
一群小伙伴,游山玩水,吃喝喜乐。
后来,大家为了各自的感情或事业,慢慢散落天涯。
每个人注定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这很无奈,但也是事实。
人可以从悲伤的感情中出来,但也会开始慢慢开始回避热闹。
这一年,将更多的时间用来沉淀。回到住处,打开电脑,看一本书,写一篇文章,自得其乐。
偶尔会冒出来的孤独感,是那种感觉写了几句很有感慨的句子,却无人分享。
《第一财经周刊》里有一期讨论过孤独,里面有句话很有共鸣:
人生中有很多孤独需要你独自穿越,而穿越之后,你会觉得自己比以往强大更多。
(三)傻劲
今年做过一次对外培训,朋友推荐的。
很多人都猜不到,这是第一次。因为自己不接受工作日的这种活动,基本作罢。
对方说可以协调,最后选在一个周末。
6 个小时,从上午到下午,对自己是一个挑战。前一天晚上完整地演练到 2 点,才安心地睡下。
第二天,虽然口干舌燥,但还好,大家比较满意。
这是关于 PPT 的。
也有不关于它的。上半年公司办了一次培训,HR 说去讲讲最近的课题成果,对象是各平台公司总经理和董事长。
自尊心作祟,不希望别人感受到自己的紧张。前一天偷偷找了个会议室,完整地排练了四遍,直到所有的内容可以脱稿而出。
一切顺利。
奥,今年还做了一次线上的分享,在「一块听听」的平台。
对接人是英杰。
她说我是她见过的第一个,开场前在平台上把内容一字一句地试讲一遍的人。
我确实是一个比较傻的人。
因为记忆力不太好,只能用这种笨功夫。
(四)10万+
公众号已经跟 PPT 的关系没那么大了。
更多的,是一些生活和工作的感受。
刚开始会有朋友在后台疑惑,说曹将你怎么变了。
等到我想要回答的时候,显示「对方已取消关注」。
转型确实是有阵痛。
但说实话,大多数关于 PPT 的内容,已经在书里说了太多。一味去重复,反而没什么意思。
人如果总是停留恋旧,那么这辈子也就那样。
不如做一些改变,老老实实地写,至少能感觉到自己的成长。
毕竟,写作这件事本身,既是对外的表达,也是对内的自省。让自己觉得没有白过每一天,那也会心安。
还好,这些文字因为是基于实践,也会有它的生命力。慢慢也收获了更多关注,也得到了一些认可,甚至也能有超过 10 万+ 的阅读量出现。
破 10 万阅读量那天,自己不断在后台刷新。
还是逃不过这种虚荣心的劣根性,但毕竟是普通人,希望有牛X的里程碑来让自己觉得,你做的事是有意义的。
(五)知识星球
这也是今年的一次尝试。
我很抗拒微信社群,除了工作之外,基本上所有的群都设置了静音。
因为它们总少不了灌水,也总会分散太多时间。
我喜欢知识星球里的状态,每天一个小的总结,大家也以主题的形式分享。因为有金钱作为进入门槛,所以人数不会太多。
不占用每个人过多时间,大家像似曾相识,又互不打扰。
这种感觉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