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点拾投资
点拾是由行业最专业的投资研究人组成,专注于中国和海外新兴领域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等行业研究。我们的研究,已经获得行业内最优秀的投资者认可,特别是消费,科技互联网和跨境比较是我们的优势。我们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能为您的投资助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宛央女子  ·  哪吒也不过是在拼爹 ·  23 小时前  
宛央女子  ·  穿真丝内衣的福报来了 ·  23 小时前  
宛央女子  ·  关于大S,大家到底在意难平什么? ·  昨天  
彬彬有理  ·  48岁病逝,谁书写了大S的人生剧本 ·  2 天前  
彬彬有理  ·  大S猝然去世:活到最后是慈悲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点拾投资

广发言 | 曹建文:以均衡投资的力量 穿越周期的迷雾

点拾投资  · 公众号  ·  · 2024-06-15 18:58

正文

导读:

珠江滔滔,不舍昼夜。

在时间的洪流中,风流终被裹挟而去,唯价值沉淀。

何谓价值?《资本论》赋予了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定义: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在证券投资领域,价值通常是在说企业内在价值和市场赋予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好公司需要日积跬步打造护城河,好生意需要千锤百炼形成强壁垒。好价格,也需要在市场的波动中等待时机。价值投资背后,凝聚着时间的结晶。

我们邀请到广发基金的基金经理,请他们分享对于时间的认识,对价值的思考。

让我们,以时间的名义,为时间正名。

让我们,以价值的名义,为价值赋能。

珠江滚滚,一江春水向东流!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可以说,万物皆周期,周期永不眠。在投资的世界里,周期无处不在,甚至可以说,投资最首要的就是判断周期。对于宏观对冲、周期投资者而言,需要具备周期思维;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均值回归需要周期的力量;对于景气、成长投资者而言,也最好是在公司或产业处在比较好的周期阶段参与进去。


周期不仅是影响市场波动的背后力量,更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轮回。“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古老的周期思想在现代经济的运行中并不过时,每一次萧条的背后,都有繁荣的种子在孕育;而每一次繁荣的表面下,也可能潜藏着未来萧条的风险。同样,市场的每一次低谷,都可能是下一次繁荣的前奏;人声鼎沸的巅峰,也可能是走向低谷的开端。


成功的投资离不开在对周期深入理解之上的运筹帷幄。基于对周期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投资时机,降低泡沫带来的风险,以追求组合的稳健增值。在过去十多年的投研实践中,如何基于周期思维来构建均衡的投资组合,是我持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周期轮回,推动市场前行


对投资组合影响较大的周期,通常包括经济周期、政策周期、产业周期、估值周期等。而在基金组合投资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周期,还需要判别基金经理的周期。


一般而言,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总体发展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不同的经济学家和机构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识别和预测这些周期,但大众普遍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


根据周期长度及变化,经济周期可以被分为不同级别。常见的短周期有基钦周期,其周期长度一般为40个月左右,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库存的周期性变化。当市场需求增加时,企业会增加库存;而当市场需求减少时,企业则会减少库存,从而形成一个库存调整周期。


中周期有朱格拉周期,其长度一般为9~10年,主要反映的是企业投资和信贷的周期性变化,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会增加投资;在经济萧条时期,企业则会减少投资。此外,还有更长的康波周期,通常历时50~60年,主要反映的是长期的经济发展趋势,其变化通常与科技创新、资本积累、国际贸易等长期因素有关。


政策周期是指政府的经济政策变动规律和节奏。政策周期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等方面。从宏观角度来看,其变化往往会导致经济体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引发市场价格的波动;从微观角度来看,其变化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发展前景,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和股票价格。


产业周期是指某一产业或者行业从兴起、发展、成熟到衰退的周期性变化过程。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可能是由于技术的进步、消费者需求的变迁、政策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与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相比,产业周期更关注行业内部的变化和动态。对产业周期的把握,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在投资决策中做出更为精准的判断。


估值周期主要是指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化。大部分投资者都是“买在人声鼎沸时,卖在无人问津处”,但物极必反,在大部分人都很悲观时,由于筹码结构的变化,成交异常低迷,股价往往转为由乐观者定价。由此,观察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化,树立逆向思维,对投资决策十分重要。


对于基金组合投资来说,我们还需要在以上周期的基础上,学会判别基金经理的周期。一方面,市场上的“常胜将军”凤毛麟角,行业新锐层出不穷,基金经理队伍的演进和更迭自有其规律;另一方面,基金经理有自身较为稳定的投资理念和风格,其投资策略的调整可能会落后于市场。对基金经理周期的理解和把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投资决策,从而做出更适合当下的选择。


这些周期最终会共同作用于市场,形成更细分的牛熊周期、风格周期、板块周期等。通过对周期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投资时机,减少泡沫带来的风险,努力追求组合的稳健增值。



身在周期中,难识真面目


带着后视镜的视角回顾历史,往往比较容易识别和分析彼时所处的周期,然而,当我们身处于周期中的某个环节时,却难以预判未来的情况。“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正是利用周期指导投资的过程中容易碰到的痛点。


例如,回顾1973年OPEC石油禁令引发的石油危机、2000年的互联网科技泡沫破灭,以及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等历史事件,我们会发现,每一次危机导致股票市场暴跌之后,股市估值都处于历史的相对低位,因此在后续10年里,市场的超额收益通常都十分显著。但在危机到来前,却很少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的风险;危机来临后,既没人可以准确判断市场底部具体在哪,也鲜有人敢于相信市场终会“柳暗花明”而大胆出手。


究其原因,预测周期有四大难点:一是周期本身具有复杂性,不同周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准确预测变得困难。二是历史数据具有不完整性,虽然每一轮周期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但也都有新的变化,如技术变革、金融产品创新、投资者结构的变化等,都可能对周期产生重大影响。三是周期变化是非线性的,意味着其并不是一条简单的、可预测的直线或曲线,可能会在某些阶段非常平稳,而在其他阶段变化剧烈。四是预测模型具有不确定性和局限性,目前的模型通常基于历史数据和假设,但这些假设并不总是成立,也可能导致预测的准确性下降。


如前文所述,经济、政策、产业、估值等都有其自身的周期属性,我们很难做到准确预测。就连看起来较为容易分辨的基金经理周期,要准确预判也并不容易,我们不仅要考虑基金的收益和市场所处的周期,还需要深入评估基金经理的能力圈及体系迭代,评估其未来跑赢市场的概率。


显然,对周期的把握是逆人性的,想在每一个转折点都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敢于执行,在实际中很难实现。再加上市场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即便能对周期做出正确的判断,也并不意味着在每一个周期都能赚钱。因而,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投资禀赋和偏好,去选择适应周期轮动的方法。



均衡配置,穿越周期


经过多年实践,我认为均衡配置是应对周期变化较为有效的策略:通过长期均衡的投资策略去分散风险、提升胜率,在周期的轮回中提升组合的适应性,力求实现组合的稳健增值。


均衡配置的本质,是避免在单一维度做极端的风险暴露,通过在多个低相关性的方向适度分散配置,以提升组合整体的稳定性。对于基金组合而言,均衡配置不仅仅意味着在A股资产内部进行分散,也意味着跨越市场和地区、在多个类别之间进行分散,努力达到穿越周期的目的。


尤其是在宏观突发事件频现的时候,不论周期如何演绎,都可能会有某一类资产走出较为良好的表现,从而为整个组合“托底”,这也正是均衡投资的魅力所在。例如,由于美股、黄金和A股之间具备较低的相关性,将这些资产组合在一起,可以明显降低组合的回撤,提高组合的胜率。长期来看,组合的收益风险比明显高于单一资产类别。


在配置此类低相关性的资产上,FOF产品天然具备独特的优势。FOF的价值不在于选择表现最好的基金,而在于它可以在国内的股/债、商品,以及海外的股/债、衍生品等大类资产之间进行搭配和切换,从组合构建的角度选到互补的“选手”,从而推进产品的“有效前沿”,提供较为独特的收益风险特征,这是其它产品形态所无法做到的。而且,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跨地域、跨大类的资产配置一直是难点和痛点,FOF就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解决方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