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发杭州了,我是从黑龙江鸡西坐飞机到烟台转机然后飞杭州,这次给周日的产品训练营准备了很多干货。
早上看了个视频,内容是对于不同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车载智能助手测试,主要对比语意理解和执行能力。
比如,用一连串的语音指令让车完成不同的操作,开空调、关车窗、调温度、设置导航、播放音乐等等。
过去,这些操作只能通过手工的方式串联完成。
现在,一条语音指令就可以实现全部并联完成。
不过我倒是在想另一个问题,其实这些指令取代的是传统的点按式交互操作,也是过去软件产品的主要交互方式。
用户在产品中完成一个任务,往往需要通过点击、输入、拖拽等方式完成,这个过程所达到的效率并非最优解。
假设要在网上买一本书,需要先打开电商 App,然后通过输入框搜索书的名称,接着选择对应商品,填写收货地址,完成支付。
如果把这个过程中简化为一条语音指令,那就是「我要买一本 xx 书,送货到 xxx」。
至于在 App 中的一顿操作,只是目前产品提供的一种解决方案。
那么,随着 AI 技术和大模型能力的进化,当前以 App 为主体的产品解决方案是不是也会发生变化呢?
简单说,我们以后是不是还需要 App?
说下我的猜测,我觉得一部分 App 可能会逐渐消失。
我们现在通过互联网产品完成各种生活任务是通过两个介质的组合,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硬件,以及以 App 和网页为主的软件。
长期看,我觉得智能手机还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目前技术发展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
但是,以 App 和网站为主的软件或许会因为 AI 大模型能力的进化而产生变革。
我说这么一种场景,你们可以感受一下。
未来我们还是会使用智能手机,但是里面需要下载的 App 会很少,而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本身会演变成一个超级 App。
目前这些提供服务的互联网 App 产品依旧可以对外提供服务,但是他们会以开放新接口的方式面向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提供支持。
我们会拿起手机说一句指令,然后由手机去调用不同服务商的 API 完成功能任务,最后我们得到结果。
例如,我这周日在杭州举办线下产品训练营,那么我就需要预订机票和酒店,同时也要选择和预约上课地点。
我只需要告诉我的手机助理,我 12 号需要下午的飞机到达杭州,酒店住在 xx 附近,价格区间在 xx,要求无烟房,然后帮我找一下酒店附近的会议室场地。
紧接着,手机助理会帮我出几套方案,包括具体的明细以及价格,我只需要最终选择一个方案并完成支付即可。
这个过程中,手机助理可能会同时调用携程、美团、支付宝的接口,而我就不需要来回切换不同的 App 进行操作。
按照这种逻辑,各家产品依旧在提供服务,只是方式变了,效率提高了,用户价值产生了增量。
基于这个假设,未来可能也会出现类似的超级 App,它本身不是一个具体的服务,而是一个入口,然后它去帮我们完成各种事物处理。
这么一来,我们每个人就可以有一个自己的智能助理,生活工作效率会提升很多。
同时,我们也不再需要安装那么多的 App,然后来回在不同 App 之间进行切换使用。
当然,这种场景并不适合所有产品,像一些社交和内容型产品还是需要独立的 App,因为信息密度和功能密度更高。
我们还是会聊微信、刷抖音、逛小红书,但我们或许不再需要复杂的各种电商 App 或者生活服务类 App 了。
从历史来看,互联网产品形态的变革一直是以技术驱动为前提的。过去是这样,未来也会是这样。
当过去的一些网站消失时,App 出现了。
当未来的一些 App 消失时,新的智能体也会出现。
在这个过程中,依旧有属于产品经理的机会,但一定不是按照过去的产品逻辑去做未来的产品。
产品经理的发展不是伴随产品形态的,而是伴随互联网技术和价值创造的。
理解了这一点,现在很多产品经理的焦虑至少可以减少一半。
始终攥着手里的牵马绳,永远也摸不着方向盘。
以上,共勉!
·················
唐韧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