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中央社”消息,诚品书店创办人吴清友因心脏旧疾,18日晚间辞世,享寿68岁。
诚品书店创办人吴清友创立的诚品书店1989年成立于台北市,之后发展为综合型书店,结合商场经营模式,开创文化创意趋势,并以24小时不打烊特色吸引观光人潮。
诚品书店2004年获《时代》杂志亚洲版评选为“亚洲最佳书店”,2011年获选为“台湾百大品牌”文创服务类别企业,2015年8月4日台北敦南诚品书店被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选“全球最酷书店”。
台湾地区文化部门负责人郑丽君对吴清友的离世表达震惊于哀悼。郑丽君表示,吴清友所开创的诚品书店,为台湾人文及阅读环境带来典范性的改变,不仅成为30年来台湾日常重要的人文风景,引领生活美学风格,也成为国际瞩目的文化品牌。
人,生不由你,死不由你,但生死之间总得做点什么!
说出这句话的吴清友,把书店开遍两岸三地,昨天,他逝世,引发爱书人刷屏!
其实,吴清友的故事,35岁前的经历与大多数财富新贵的故事类似,但不一样的,是他接下来30年的经历与选择。
在一场大病之后,吴清友创立了诚品书店,书店开业后连续亏损15年,投资人对她失望至极,妻子跟他不停吵架,可是他,在实现盈利后也没有把赚钱作为经营宗旨。
诚品书店之所以与其他书店不同,在于吴清友跳出经营“书店”的思维来经营书店,他卖的不是书,而是生命里的美好记忆。
他用了很多经营方法,最后,让无数读书人对于这个人文空间的热爱,超乎
外界想象
。
根据相关统计,2010年,台湾人每年去诚品书店超过1亿次,相当于每个台湾人一年至少去4次。
2013年,诚品书店营收是130亿台币,会员98万,书店营收占30%左右。
在台湾取得成功后,吴清友又带领诚品走向香港和大陆,香港铜锣湾希慎广场店于2012年8月正式营业,诚品生活苏州店则于2015年11月落成启用。据报道,杭州、南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也陆续向吴清友发出邀请,希望洽谈落户事宜。
吴清友,到底有什么绝招,能做到企业家梦寐以求的“名利双收”?
以下内容来自吴清友演讲实录,有部分删减,重点已突出:
1950年代,我出生在台湾西南沿海,小时候是家里表现最差的小孩,但我得到非常多的爱,尤其是我的父亲,他给了我这一辈子最伟大的养分。那个年代,台湾很贫困,父亲经历了非常大的风波。但是,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也是一位伟大的爱人。
他把生命定为“
留得清白在人间
”,虽然没有钱,但很有骨气,希望他的小孩将“诚”字作为生命的信仰,“财物有时而尽,惟有‘诚’字是终身受用不尽的”,所以我有机会成家立业,所有公司全部以诚为始。
我经历了年少的贫困,但运气很好,工作十几年积累了很多财富。1980年代左右,我经营一家小公司时,读到一本《灵机实务》。通常,公司做年度计划都会沿用去年业绩,但这本书讲了一个新的概念:当你做一个新计划,可不可以把一切想法归零再去考虑呢?
它让我自问两个问题:一、不做原来的行业,我做什么?第二,生命归零,我又期待什么?我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而手术在当时是很危险的。这就逼迫我思考生命的问题,重启了一段旅程。
诚品书店不是商学院的好案例,却是我对生命的一种创作和探索。
诚品赔钱的15年,是我一生中最丰富的时间,因为这让我第二次看到了自己。
第一次看到自己,是当我拥有的金钱超过生活所需之后,觉得钱不是那么重要。
经过诚品赔钱的15年,我至少看到了自己对生命态度的诚恳,即便是执迷不悟,不知变通。
其实,我不是一个笨人,但我不想做太容易的事情,而是要做自己认为是有兴趣、有意义,或者做一些从来没有人用这种方式做的事情。
诚品是服务业。但服务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上过很多美式、欧式商学院的课,至今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商学院举的案例,全部都和金钱有关,和得到客户的欢心有关,和职位升迁有关。但很多从事服务业的人不是光要这些的。
诚品有很多同仁,大学毕业、硕士毕业,愿意站在结账柜台用恭敬的态度、两手递一本书给读者,他们想要得到的是什么?
服务的终极目标是精进自己、分享他人。每一个从业人员希望明天的我比今天更精彩。能不能把所有陌生人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般?
顾客只不过是在分享我精进过程当中某一个当下。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完美的目标,但至少表达了我们对服务的态度和对生命的态度。
利益也有近利、远利、短利、长利之别。我对事业的经营关照几个面向——对社会、对文化、对城市、对读者的全面关照。
商学院的教育一般把客户当成是消费者,而我们把顾客看成是一个读者,一个人。
当你把顾客看成消费者的时候,你看的是顾客的钱,而没有注意到他是一个人。
有的诚品书店开在医院里。我看到,病人在我们卖简餐的地方吃一碗热腾腾的面,跟他在购物中心吃一碗面的感动是不一样的。
我有机会在医院服务一个有病痛的人,让他有那碗牛肉面的满足感,这是非常好的。
卖一本八卦杂志和卖一本好书,在POS机上可能显示的都是25元人民币,但有良心的经营者会知道,那是不一样的。
在诚品书店,我们摆了差不多400个公共座位。从零售店的经营来说,这些座位是无效率的,应该拿来摆更多的书和商品。
诚品的理念是“连锁不复制”。复制可以快速发展、成本降低,但我们不复制,每一家诚品店都不同:书的组合不同,装修的空间和气质不同。
在大学,我们用的材料非常简朴但又自成风格。因为那里是学生们进出的地方,不必去用光亮的大理石等豪华材料。要让学生进入书店之后,觉得这个空间是属于他的一部分,人和空间的融洽度是合意的,不要让学生觉得这是一个奢华的空间。
诚品书店一开始不是要为了卖书,而是要推广阅读,所以会从人、空间、活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人们来书店不仅仅为了买书。
诚品希望在书店环境的设计中,将颜色、灯光、布置或者同仁的微笑都考虑进去,甚至还有烹调分享,都是为了人。我们准备了一个30平方米的独立空间,让年轻创作者去进行实验性的装置或者其他创造性表现。
我们开了一个音乐厅,我们知道一年就要赔400万人民币,但它是诚品的梦——为平时不能在国家级殿堂表演的人提供一个专业发表创作的空间。
诚品办的活动绝大部分是免费的,因为在我们看来,
人文思维关乎
人和自我、人和他人、人和社会、人和天地、
甚至人与鬼魂之间。
经历25个春夏秋冬之后,我的生命才学到从容;曾是学家笔下的悠然自在,现在才化为生活中的美好。
全球化是一个灾难,导致强者更强、富者更富、大者更大。绝大部分人要在商场一争长短,100个人当中赢家不会超过10个人,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类可能开始要转变了。无论如何,人是城市当中最珍贵的资产;人最重要的素养是人文和艺术方面的素养,就是善、爱和美的素养。
书店行业,大家都在讲网络化、电商,但诚品讲的是人和人之间、人和空间之间、人和书本之间、人和讲座、表演等之间的互动。诚品出版了几本刊物,用的名字都与此有关
。
当你不能改变世界的时候,必须要改变自己,要厘清自己的价值,保有心灵层次的安宁。
台湾有一位很有名的文学家曾经讲过,活在当今社会,假使没有一点文学和艺术的涵养,日子是很难从容过下去的。生命终究是我们最重要的关口,而不是生意和钱。
诚品在商业经营上备受批判,但我至少信守当年的信诺,希望一本书、一句格言、一首名曲、一个新的思想剖面、一件艺术创作品、一栋感人的建筑与空间,都能产生一份灵动力,丰富大家的精神与心灵。
25年来,我陆续实现了这些愿望。现在我们有电影院、音乐表演厅、画廊、艺文空间、诚品讲堂,在苏州建造了未来诚品在大陆发展的第一个项目。我真的觉得奇怪,好像上天在冥冥之中促成了很多好的因缘。
一个企业真正的创新是在价值和理念部分。
假如把事业和人生做一个整合性的思考,以生存、生活、生命,或物质的生活、精神的生活、心灵的生活三层次,对应到经营上来,就是先求生存,再求领先,领先之后,有的人要成为产业的第一,而诚品希望让顾客满意。在繁忙的都市当中,希望书店成为城市人的客厅。到书店里可以放松,可以从容。
2011年,我到北京和很多官员见面,他们问我对北京的意见,我很坦率地讲,北京的读者值得书店的经营者给予更好的待遇,给他们更好的空间、更多元的选择、更亲切的服务,要让更有灵魂的活动注入书店的氛围。
当代大陆的企业家要有更好的人文素养,必须要关怀这个社会,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过度精明取得的利益是一种掠夺。商业认为你的KPI好,经营效益好,从人文观点来说,实质是在衍生成强弱贫富。
没有钱,诚品活不下去。但我心里同时也非常明白:如果没有文化,我也不想活了。很多人可以买到香奈儿,但买不到气质;可以买到很好的床,但买不到安稳的睡眠;可以买到豪华别墅,但买不到温馨的家庭;可以买到很好的食物,但不一定买到很好的食欲。
有一位建筑评论家说过,真正知道一个理念至少需要花20年的时间;至于亲身体验而至深信不疑,则需要30年光阴;要能够随心所欲地应用,将要耗掉50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