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复星中高层的沟通里一直要讲的是,到复星来必须要知道的七件事情,这七件事情也是文化价值观。我们讲价值、讲文化、讲愿景,讲讲虚的东西。
-有强烈的意愿做事情,“指挥老板”
-利用好内外部资源,拥有整合资源的能力
-对结果负责
-真正的企业家,永远都在创新的状态中,永远都在从0到1再到0的路上,要敢于和勇于自我革新、不断创业
到复星来,如果谁问我说:老板你要我做什么?你告诉我该怎么做。这样的人我原则上就不要了。我要的是你告诉我怎么办,你给我几种方案,你首选哪一种方案,是你想做,我们要这种人。第二种说,老板,我很佩服你,我很愿意为你打工,我为复星做贡献。我不缺你,我不想你来为我做。复星投了葡萄牙保险之后,Jorge(葡萄牙保险集团CEO)就说,你帮我从国有企业体制解放出来,让我做企业家的事情。他自己想做事,有企业家精神。
人有周期,企业家也是有状态的。我们要哪一种人呢?能力不断归零,重新开始。面对这么大的市场,说自己经验很丰富的人基本上不能用,经验就是他的负资产。我情愿用一些没有经验善学习,不断调整自己,这种企业家状态的人。
产业有周期,资本是有周期的,有些人改变不了。但有一样事情是自己可以改变的,就是你自己的状态。要管好的是自己的周期。如果找原因,第一要找的是自身的原因,你对这些周期有足够的意识吗?第一意识就是企业家精神,对自己负责,管理好自己的企业家精神。我们有3+28个合伙人,不在企业家状态就被淘汰,让更有状态的企业家来做。
-允许甚至鼓励企业中存在灰度;灰度即边界模糊,没有“你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发展中的民营企业,员工要自我定位,需要发自内心的想法去做更多的事
-为新业务的成长、个人的职业成功找到路径
企业管理一定要有灰度,不要希望把什么事情都说得很清楚。各个团队之间的业务边界不是描述得越清楚越好;新业务的发展也不是越清楚越好。最好的状态是适度的灰度,适度的边界,重复这种状态。而不是工业社会越精确越好,每个人都是螺丝钉,把每个人都切割成只懂一点点,在这样跨界的时代没什么好处。比如,我在同一个区域的投资或者是同一个产业的投资肯定会有两支团队,至少有两支团队。我们保险在全球有五个团队。
灰度讲下去可以讲很久,自己去体会也是灰度。我从来不是说想得很清楚再往前走,我们都是边走边搞清楚,这就是我允许我自己的灰度。灰度就是前面有一点点亮光就往前走,第二步的时候亮光还是会往前走。千万不要这里到那里所有镀金都找好了。我们要往前走,小步快跑,不断迭代。
适度灰度是当然了,如果太灰度就是雾霾了。
-问题的出现是正常的,要积极地对待问题
-主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的“抱怨”和“等待”
我不要听抱怨的人,一上来都是别人的错,复星内部如果两个人没有合作好,我不听原因,肯定两个人都有原因。两个人没有合作好,两个人都不是好东西。当然再听是谁更不好,首先两个都不好,不要抱怨。复星一大堆问题,你来就是解决问题的。所以我最不要的就是抱怨的人。我只要解决方案。你来就是来解决问题,你告诉我要带来什么正能量。
|投资纪律|
-坚持投资纪律,三个“纬度”判断项目,踏实认真的进行基本面分析
-“别人贪婪我们谨慎,别人畏惧我们勇敢”
-注重商业最根本的逻辑和本源:在对的时间,找到对的方式,与对的人,做对的事(为社会解决痛点,为客户创造价值)
投资纪律,永远强调。复星最根本投资逻辑就是做对的事情,就是我永远问你,你为客户解决什么?然后为什么是你?
我们去全球收购,很多人觉得你是做
投资的。什么叫做投资?我去全球收购的目的是什么?收购唯一的目的是什么?收购的唯一目的就是他比你自己重新做更快、更好。复星要做的事情是为中国中产阶层的富足、快乐、健康提供解决方案。我自己提供这个解决方案太慢,也不可能,所以要去收购。收购投资只是一种方式,不是目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通过这些收购投资,把他们打通了之后,更好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用巴菲特的说法,你投资了1%或者是5%,你是这个公司的一部分,应该看这个公司价值的增长,而不是只看股票的涨涨跌跌。我们要跟对的人在一起做对的事情。通过投资看到它背后为客户创造的价值,这就是投资纪律。
有两点要强调:一,很多东西其实常识性的,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大家会有一种侥幸心理。不是说你不意识到危险,而是意识到危险之后心存侥幸。你要克服不是看不到危险,而是看到危险之后说我不要了,我站起来要走了。
第二,很多大企业,转型为什么那么难过?千万不要以为诺基亚没有看到技术变化。他们看到技术变化也做到很多布局,但是原来的利益太大了,他们不够狠去切。从0到1再到0什么意思?任何大企业、小企业的创新、创造一定要有归零的心态。每个企业家要始终保持创业,企业家状态就是你面对新生的世界,每天在变化的世界,不要为以前所有的经验所困扰,我以前是什么经验,现在该怎么做?归零,重新思考。
投资纪律对复星来说非常强调。如果谁跟我说:老板,很便宜,20倍的PE,上市公司40倍。我关心的是,这20倍的企业基本面好不好?值不值?团队怎么样?有一句话,守正出奇,我让团队不要给我看基本技巧,我要看基本面,这个企业值得投就去做。
-通过内部融通,把所有优势都整合进提供的产品中,提供“令人尖叫的”、有产品力的产品
-“闭环”思维整合资源,解决客户“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