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慧智
品读道德根文化图书,饮用传统文化源头甘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墨香中华  ·  不惊扰别人的宁静,就是慈悲 ·  5 天前  
墨香中华  ·  生命的境界(值得一读)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德慧智

伏日之“伏”,关注身国内而用“暑”文修身 —— 小暑的民俗文化

德慧智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7-06 20:03

正文

干支纪年:丁酉年 丙午月 甲午日


 

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一溪通四境,万岫饶层霄。

鸟翼舒华屋,鱼鳞棹短桡。

浪花机乍织,云叶匠新雕。

台榭罗嘉卉,城池敞丽谯。

蟾蜍来作鉴,螮蝀引成桥。

燕任随秋叶,人空集早潮。

楚鸿行尽直,沙鹭立偏翘。

暮角凄游旅,清歌惨泬寥。

景牵游目困,愁托酒肠销。

远吹流松韵,残阳渡柳桥。

时陪庾公赏,还悟脱烦嚣。

 ——唐代·杜牧《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

 

小暑的民俗文化



1.六月六节


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六,是民俗文化中一个传统的节日。这个民俗节日,源于道德根文化对宇宙天地的五运六炁(气)周期律的掌握,也说明道学在继承中一直保持着经纬不绝的脉络。在《云笈七签·三洞奉道科》中记载:“六月六日为清斋暑。”这里的“清斋暑”,也就是指清净心、清净意、清净身,并且还要斋戒口识,不食腥荤,戒除撒谎欺骗,搬弄是非,奉承吹捧,诅咒谩骂等,从而顺利与天相应,感格体悟“暑”气能量的养生、修身方法,顺夏时之度而民不有疾。


民间自从丢失了内求法以后,只是保留着内求法产生的外用法。例如,每逢六月初六,人们采草药煎汤洗浴清暑,就是传统的习俗之一,对于消暑养生作用较为明显。这些习俗都跟修身密切相关,要想自己的心能够产生真火,就要管好自己的口识和耳识。因为心在舌尖下有一个窍,古人有“心开窍于舌”之说。而对于耳识,左耳为丙火,右耳为丁火,需要适时地同步关闭耳的门和舌的门,从而进行“予善信、正善治”的治理,而不被一些道是非、乱吹哄、欺骗撒谎的话搅乱体内心火的明亮程度。


 

这里所提出的“清斋暑”的清净意、清净心,最后都要落实到清净六根上来。六根真正清净了,自然天德纯阳能量的“暑”就会顺利进入中丹田里面,从而能将“者”守住,将信德厚土和信仪守得住。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通过经典诵读中的“之乎者也”,将天阳能量引入到中丹田,然后默默地观察,使一滴一滴的心液,滴到下丹田的坩埚中。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在炎炎夏季,把握住了心静,心里的液体就能够顺利地生出来,整个人自然就凉下来了。所以,要把握住六月六节气期间的这一特点,顺四时之度进行求证。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民间还是有一些虽丢失了内求法本义但却仍然有外求效果的外用法保存下来了。


另外,六月六,也叫洗晒节、天贶(kuàng)节等。关于“天贶节”的说法,起源于宋代。“贶”即“赐”,赠送的意思,即天赐之节。相传北宋真宗皇帝赵恒有一年六月初六告诉满朝的文武百官,说他马上要得到一部天书,是天贶给他的,于是就把这一天定名为天贶节。宋真宗是不是在忽悠老百姓,先另当别论,但却并不影响“六月六”这一天的能量性质。在元明清三个朝代的官方和民间,还有在六月六当日洗马和洗象的习俗。《西游记》的作者就采信了此节气,在描述唐僧晒经的时候,就恰好是在六月初六。当然,在六月六这个节日里,如果有人腹读记忆力比较好,还可以学一学苏轼,在这一天也搬一把椅子坐在外面阳光下,晒晒自己的满腹经纶,晒晒肚皮。这一日,庙观晒经,文人晒书,农民晒种,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对比农民晒种,修身者也可以由此联想一下自己体内的真种子是什么。


 

2.伏日祭祀感恩


每年的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伏日之“伏”,对于内修其身的人而言,就是要收摄自己的身口意三识,清净心、清净意,关注身国内而用“暑”文修身;对于外用的治事而言,则是要有“隐伏避盛暑”的意思。


伏日祭祀感恩,首先是要用于每个人的身内,这种现象远在先秦时已见著录。古书记载,伏日所祭乃“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因为,按照传统的说法,炎帝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让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地球上五谷孕育生长旺盛,从此人类再也不愁衣食。所以,人们为感谢炎帝的功德,便在每年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便有了在伏日祭祀感恩的礼仪。


而在修身实践中,内与外也要同步求证,实现天人合一,对于炎帝、祝融同样要感恩,但这个感恩和实践的过程,却是要在体内同步有所体悟。


 

小暑农谚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大暑小暑,有米懒煮。

见暑不种黍。

伏里种豆,收成不厚。

种豆入伏,押宝有无。

暑伏不种薯,种薯不结薯。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过了小暑,不种玉蜀黍(玉米)。

麦不见伏,伏不见麦。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

头伏萝卜,二伏白菜。


 

摘自:《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夏》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来购买此书!



小暑不只是个炎热的节气,而且全息性地浓缩着内文明的信息 !

小暑,静待最热的日子到来——小暑物候和天文内涵

小暑时节,“无病三分虚”?——身识与口识养生

“修之身”正确地解读早期人文之文——夏至的寻根探源

夏至正午时  立竿不见影——夏至的天文内涵

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民俗篇

更宜调息静心 常如冰雪在心——夏至的正善治养生

夏季养生的关键,就在于调养好心肾这一对火与水——夏至口识养生

心中阴火邪风的清理导引方法——夏至身识养生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夏至简述

身内阴阳二炁能量的运动,如果高度接近自然规律就会健康——夏至物候

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诵读效果的天壤之别——启动先天肾气!

为什么古人说“修道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凤毛麟角”——揭秘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的能量差异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