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不山大叔
让思考更有效率,让时间更有价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贵州日报  ·  突然宣布:全面免费!可退款! ·  8 小时前  
百姓关注  ·  最新:拐卖王星的团伙成员全部被捕!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不山大叔

6岁女孩被父亲活活打死:“爸爸,求求你放过我吧!”

不山大叔  · 公众号  ·  · 2019-07-19 21:35

正文




6月7日那天,是端午节,距离山东女孩杨瑞立中考,还有3天。


就在这一天,16岁的杨瑞立,被父亲用刀捅死。



行凶者,杨爱静,明为人父,却枉为人!


据邻里亲友透露,这位“父亲”,长年以来,情绪激烈,脾性暴躁,动不动就对妻女大打出手。


杨爱静每次边打边摔东西,以至家中杯子碗筷,没有一对是完整的。


而品学兼优的女儿,更是他频繁发泄情绪的的施暴对象。



本该像花朵一般被父母呵护的年龄,杨瑞立却每日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


不去走亲戚、看手机不刷碗、不去洗澡……任何让父亲有一点不开心的理由,都会让这个女孩挨打。


因为长期被父亲猛击脑袋,女孩总说头疼。


两人最后一次争执,是在家中的房间:


你服了吗?


服。


两句简短的对话后,16岁的杨瑞立被爸爸连刺4刀,倒地身亡。


所谓人间失格,不过如此。


一如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所说: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之前海南,亦发生一例这样痛彻人心的惨案。


一名父亲抱着伤痕累累的女儿,疯狂的冲进医院急诊。


触目惊心的一幕震惊了在场所有人。



年仅6岁的女孩,从头到脚,发青发紫,淤血浮肿。


小小的身躯,躺在担架上的时候,一动不动,浑身乏力,宛如丧失所有生命体征。


抢救结果不出意外,孩子在痛苦中离世了。


不要问她为何遍体鳞伤,因为比惨状更可怕的,是真相。


女孩是被父亲活活打死的!


暴行的缘由,不过是孩子在爸爸辅导她功课时,顶了几句嘴,便惹来一顿疯狂的毒打。


雨点般的拳头和抽打中,她发出了一声虚弱的哀求:


爸爸,我起不来了……


这最后的哀求,也在父亲丧心病狂的愤怒中湮灭,得不到一句悲悯的回声。



阳光下没有新鲜事,你所看见的惨烈,只是不足一提的冰山一隅。


情绪会杀人,它不断地在现实中得到印证。


去年,一段深圳女孩遭母亲虐打的视频,在全网刷爆。


其中最广为流传的几张动图中,乖巧写作业的孩子没有做任何事,就被妈妈猛扇耳光、揪住头发、推搡在地…



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她们竟是血肉至亲,而非血海仇敌?


视频记录的时间,从9月到10月。


画面中,面对母亲毫无缘由的狂暴,自始至终,小女孩的反应,如死水般平静。


可没有人是天生麻木,只不过在水深火热中习惯了而已。


我们眼中惊心动魄的难忘一幕,却是这个孩子日日重复的生活!


杭州街头,数岁的孩子,早趴倒在地,而母亲飞奔过来,抬脚往他身上狠狠踹去。



在福建,一名性格暴躁的父亲,酗酒成瘾,遭他百般毒打的孩子,宛如身处地狱。



江苏泰州,因为不小心把手机弄丢在雪地里,9岁的小男孩被妈妈从傍晚6点,一直打到深夜11点。



第二天早晨,孩子的身体已经冰凉……


平心而论,我并不相信,这世间竟有对子女全然无一点爱意的父母。


可事实上,人性是矛盾复杂的。


生活不易,不可否认,有些人光是活着就耗尽了所有的力气。


可生活泼向我们的冷水,不能烧开了再泼给孩子。


因无能而挨到的他人的拳头,不该变本加厉的挥向更不会反抗的弱者。


当理智被情绪所支控,当暴力代替了呵护,爱就消失了。



你知道情绪给孩子带来的影响,究竟有多可怕吗?


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做过一个著名的“静止脸实验”。


短短的十几秒内,将父母对孩子情绪的影响直白地摊开,戳中了无数人的心。


实验刚开始,母亲与孩子正常互动,面对妈妈的笑容,孩子手舞足蹈,开心地积极回应。



紧接着,工作人员让母亲收敛情绪,保持冷漠,面无表情。孩子逐渐意识到了不对劲,不断想办法想引起母亲注意。



多番尝试无果后,孩子最终崩溃大哭。



山叔看这个实验进行的时候,几乎屏住呼吸,直到母亲最终开始回应孩子,才松了口气。


婴儿尚且如此对坏情绪如此敏感,更遑论成长中的孩童。


就在不久前,江苏有一位男孩,留下字迹稚嫩的遗书,跳楼身亡。


起因是撞碎了学校一块玻璃,仅此而已。



“我知道要惩罚,所以我跳楼了”。看完忍不住鼻子一酸。


从17楼跳下的那一瞬间,他该是怎样的无助与绝望?又是怎样的家庭影响,让他觉得打破玻璃要以死谢罪?


“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在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在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在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李开复这段话,一针见血。可惜为人父母,有多少人不懂这样的道理啊。


也许你觉得,偶尔发一通脾气,偶尔打上两巴掌,算得了什么,怎么就那么娇气。


可对于孩子来讲,身体的伤痕靠时间能够治愈,心灵上的阴影却始终无法抹除,将一辈子如影随形。



美国疾控中心提供过这样一组数据:


拥有童年不良经历多的孩子,患抑郁症的几率是正常人的4倍,出现自杀几率则高达12倍!



暴躁的情绪,就是一把锤子,会直直地敲进孩子稚嫩的心。


而知乎上,来自网友们的亲身经历,更是字字如泣,句句戳心。


“我无数次想自杀,把命还给父母,为何要将我生在这样的人家?”


“为了不被打骂,每件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我好累啊。”


“说好了不让孩子重蹈覆辙,可好像习惯了吵闹辱骂,我恨自己不能克制。”


“离开家才发现,那些在爱里长大的孩子,脸上的从容与自信,我一辈子模仿不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