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客
最有态度的城市新媒体。为2000万城市奋斗者提供归属感,只有不甘平庸者才会喜欢的精神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大件事  ·  如果只能拥有一件珠宝,一定少不了它! ·  昨天  
深圳特区报  ·  北京专家点赞本报新春系列评论 ... ·  昨天  
深圳大件事  ·  抖音、快手、微信同日公告! ·  昨天  
深圳发布  ·  抢票 | 《同学会不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客

向爱马仕看齐?东莞被曝出买房要“配货”

深圳客  · 公众号  · 深圳  · 2021-04-29 18:31

正文



听说过买劳力士、爱马仕要配货,买房配货真·活久见。


东莞一楼盘因为配货火 买住宅还得搭配个公寓,你才有胜算。


配货优先,全款第二,贷款靠边......买房等级又被刷新了。

新房限价之下,开发商和买房人都很难。



最近, 东莞为买房配货“ 贡献 ”了个新的神奇操作 ——购买住宅捆绑公寓:

万江天健阅江来因备案价不能备高,销售时要搭配一套公寓才能有购买住宅的权利。


一套45㎡的公寓总价80多万,住宅首付就要在原有基础上再多出40多万。


图片来源:东莞阳光网


多掏钱的好处体现在选房顺 序上。 但你别忘了,去年天健阅江来240套房25秒抢光, 按照这个节奏, 拒绝 刚需的同时, 就算是全款也得靠边站。


第一批:接受“捆绑公寓销售”,可进行首批选房。

第二批:全款客户,等第一批客户选完后,才可选房。

第三批:五成首付的客户,最后一批选房。


“买房等级”内卷起来,地产还是妥妥的大佬。

我们来算一笔账,天健阅江来毛坯备案价约3.4万/平,买一套天健小三房全款也要323万。

可300多万花出去,选房顺位只是第二,要想首批选房得多掏40多万+一份公寓月供。

此事不断发酵后,不到一天,开发商就发布了“告客户书”。



我本想求证天健阅江来的销售人员,奈何话头刚起,对方就直接挂断,再打过去,已是忙线。

原本一场刚需的狂欢,就这样变成了有钱人的游戏。

掀起东莞楼市腥风血雨的,除了“买房配货”还有“茶水费”。

某媒体报道,有些项目内部人员会跟一些中介或自媒体合作,全面撒网,比如茶水费15万,中介赚取5万差价再次提价到20万。

额外收费猖狂的原因无疑是参与方皆有利可图,茶水费与房价涨幅预期之间的巨大悬殊,让大部分买家与卖家铤而走险,乐于其中。

本月初,东莞某项目就因为“双合同”、“茶水费”的事闹得沸沸扬扬,而这在东莞已经不是第一次。

买家驾轻就熟的举报后,住建局直接约谈了开发商。

官方态度明确,“ 不得以捆绑或者附加条件等限定方式,强制提供商品或服务并捆绑收费等行为。

这一招敲山震虎就是明着告诉所有人,想玩双合同这一套的请“耗子尾汁”。

老师在讲台上,什么小动作看不到,包括这次天健阅江来配货事件,官方也肯定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东莞,就像第二个深圳。


每一场楼市的狂欢,背后都是供需失衡和限价红利的推动。


新房限价,一二手房价格倒挂引来购房者疯狂认购。有人借名购房(代持),有人交“喝茶费”,有人卖一买一,以博打新·····

再加上东莞住宅常年缺货,特别是天健阅江来所在的中心主城区,甚至到了有钱也买不到的地步


截止3月底,主城区住宅存量 23.37万㎡,1407套,不到全市十分之一。


2019年以来,主城区卖出的住宅宗地7 块,去年只卖了万江一块地。


图源:楼探(图中数据为2019年-2020年)


在土地紧缺的情况下,买房难,买地也很难。


昨天万江开启今年首拍,结果未拍先火,拍卖时更遭46家房企竞拍,67轮激战。


供不应求之 下,主城 房价蹭蹭的 涨到了4万+,再加上“莞六条”,还有各种捆绑销售,想在城区置业变得遥不可及


但买房人也 不是没有机会, 一房难求的南城华润万象府没涨价,就是最直观的利好。


东莞南城华润万象府,其热度不输深圳华润城。 四次开盘,四次售罄。


而在限价政策下,该项目最新一批售价与去年相差无几。


图源:东莞乐居


不管楼市政策如何变化,核心的一点就是:保障大家正常的居住需求。

从限贷升级,名额收紧,打击捆绑配货……这些措施,撇去投机倒把的楼市黄牛党,都可以看做是政府在清理炒房客。

房票珍贵、首贷不易、换房困难的买房人,找一个“买得起、买得到、住得好”的项目,才是你要面临的挑战。


在限价面前,开发商面临的挑战更大。

怎么压缩成本和怎么把房子卖贵点这两件事,自从有开发商起的第一天,开发商就在努力研究。


(废话,不赚钱人家做公益啊?)

一个项目,动辄拿地几亿,多的几十亿上百亿。

而且据某业内人士透露,一个楼盘,开发商大概只有40%的利润空间,这其中还要包括前期建设,后期营销,从里到外各种成本。

当新房限价成为热点城市的政策趋势,开发商只能控制成本,用其他方式补齐亏空。 从而导致各种“捆绑销售”泛滥不止,买房人很难通过市场正常渠道买房。


这种现象并不稀奇, 杭州最近的 “捆绑车位”也是在限价之后才重出江湖。

想当年杭州“盛极一时”,天价车位、捆绑销售、号子费、茶水费等“混乱”状态频频曝出,最后被杭州房管严厉打击才一度销声匿迹。


此次东莞“买房配货”也势必会迎来一个“严厉打击。”


玩火的人,该停停,该收收, 这种市场潜规则被剔除是迟早的事儿,毕竟,阳光它得透进来。



点击卡片
发送“
你最棒 ”获取粉丝入群通道

(仅欢迎购房者/业主,中介/同行勿扰)


好文回顾:
深圳人别再炒房了 杀不死的高价学区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