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萨罕乡尤喀克兰干村幼儿园,7岁的努尔比亚姆·阿卜杜吾普尔欢快地舞起来了!尽管每一次旋转和跳跃还不是很流畅,可她脸上的笑容比南疆5月的阳光还要明媚。
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支教干部的帮助下,右腿截肢的努尔比亚姆5月4日完成了假肢安装,如今又可以用双腿跳舞了。
快乐会传染。看到努尔比亚姆如此开心,她的老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支教干部娜克雅由衷地感到欣喜。“这是我们曾经憧憬的一幕,如今愿望成真。”娜克雅说,支教干部们更希望努尔比亚姆能用双腿走出这个偏远的乡村,拥有更广阔的未来,更美好的明天。
为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科学有效地促进双语教育,去年,自治区启动南疆学前双语教育干部支教工作。当年11月,90后的蒙古族姑娘娜克雅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号召,作为首批支教干部前往尤喀克兰干村幼儿园支教,担任大三班班主任。
支教一个月后的一天早晨,娜克雅看见一位母亲吃力地背着孩子走进大三班教室,将孩子放在小板凳上,孩子将双拐支在身后,沉默地坐着。
这个孩子就是努尔比亚姆。2016年8月,一场意外的农机事故导致努尔比亚姆右腿受伤。经医院治疗和鉴定,努尔比亚姆右大腿大部分缺失构成五级伤残。当天是她受伤后返回幼儿园的第一天。
“努尔比亚姆,意思是像阳光一样的女孩子。但我发现,这个孩子的内心并没有像她表现出来的那般平静。”娜克雅举例说,幼儿园是旱厕,当天她陪着努尔比亚姆去厕所时,拄着拐杖的努尔比亚姆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我没有办法阻挡幼儿们的好奇心,只能用力握住努尔比亚姆的胳膊,希望能借此传递给她力量。可是这天过后,她几乎不在幼儿园上厕所了。”
今年3月,支教干部们去努尔比亚姆家家访时,她妈妈说:“每天早晚,我都背着孩子往返幼儿园,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也慢慢变老,不知道哪一天就背不动了……”妈妈的艰辛付出努尔比亚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对娜克雅说,真希望能够自己去上学,不再成为妈妈的负担。
这让娜克雅万分难过。
“维吾尔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个小古丽只要有音乐就能翩翩起舞,可是命运无情地剥夺了努尔比亚姆快乐舞蹈的能力。幼儿园里组织文艺活动时,她也只能羡慕地看着其他小朋友。她才7岁,如果不尽早安装假肢,很有可能影响到她的身体发育和骨骼肌肉的生长……”娜克雅说。
一套假肢的费用是4.5万元,努尔比亚姆的父母已经倾尽所有支付了1.25万元定金。但假肢以及后期器具维护和更换费用还需要5万元。娜克雅找到领队,建议通过社会力量为努尔比亚姆筹集善款安装假肢。
娜克雅的提议立刻得到自治区发改委南疆学前双语支教干部们的热切响应。经过一系列前期工作,4月19日中午,为努尔比亚姆筹集善款的项目在腾讯公益“乐捐”频道正式发布,支教干部们纷纷转发爱心筹款信息。
10元、20元、50元、100元、1000元……来自全疆、全国、全世界的爱心捐款陆续打进了账户。短短7个小时,879名好心人捐助了5.06万元的善款。那一晚,娜克雅和所有支教干部激动得难以入睡。
5月4日那天,天空格外蓝,努尔比亚姆成功安装了假肢。她迫不及待地要走路。看着她迈着蹒跚的步伐,她的父亲眼中涌出泪来,他曾经以为,女儿这辈子就只能拄着双拐走路了。
“感谢共产党,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虽然是不同
的民族,可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努尔比亚姆的父亲说。
现在,努尔比亚姆还在进行适应性训练。她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提升很快,她越来越爱笑,话也越来越多了,开始和小伙伴们追逐打闹、滑滑梯、跳皮筋了。她告诉娜克雅,将来也想做一名老师,教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唱国歌,会说会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