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脉通
医脉通是以疾病为中心的专业医学信息网站,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可以及时收取最专业、最精华的医学资讯,也可以抢先知晓医脉通旗下移动产品最新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核集团  ·  今日元宵,前方→核工业不夜城! ·  昨天  
中核集团  ·  新春走基层 | 在核岛上蹁跹起舞的他们 ·  2 天前  
中核集团  ·  “孩子们,我们走了,接力棒交给你们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脉通

王顺清教授:PNH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4年版)亮点解读——评估与随访篇

医脉通  · 公众号  ·  · 2024-10-31 17:59

正文

近年来,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NH)在诊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涌现出多种新型药物, 补体 B因子抑制剂 伊普可泮 等,为 P NH患者带来了诸多 临床获益 鉴于补体抑制剂均需要长期使用, 患者治疗 后的疗效评估与随访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 2024年版)》(以下简称“2 024 版指南 ”) 1 P NH患者的疗效 标准与随访内容进行了明确与细化。基于此,医脉通诚邀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王顺清教授 结合 2 024 版指南,深入解析 PNH患者的疗效评估与随访策略,以期进一步规范PNH的长期治疗与管理。



PNH治疗疗效评估和随访监测至关重要

PNH起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持续性血管内溶血,可合并血栓形成、骨髓衰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补体抑制剂为PNH等多种罕见疾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补体B因子抑制剂伊普可泮的出现,大大提高了PNH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机会 ,PNH正逐渐转变为一种可管理的慢性疾病。在PNH的长期慢病管理中,对患者开展 准确的疗效评估、规律的随访,定期监测其病情变化成为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 。因此,2024版指南新增了关于PNH患者随访评估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通过建立规范的随访与监测流程,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据此采取迅速、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进一步改善治疗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补体抑制剂疗效评估标准指导PNH临床实践

随着补体抑制剂领域的迅速发展,2024版指南 新增了补体抑制剂治疗PNH的疗效评估标准, 按照 输血频率、血红蛋白(HGB)水平、溶血指标和突破性溶血(BTH)发作 等指标分为6类,包括完全缓解、显著缓解、良好缓解、部分缓解、微小缓解、无效。其中, 摆脱输血及HGB水平恢复正常是PNH完全或显著缓解的必要条件 。基于临床研究数据 2 ,补体B因子抑制剂伊普可泮单药治疗48周后,在未输注红细胞的情况下,79.5%的患者HGB水平≥120g/L,97.5%的患者摆脱输血,是帮助患者达到完全或显著缓解的重要选择。





全面规律的随访监测助力PNH疗效提升

2024版指南还对 患者的随访内容进行了详尽阐述,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PNH克隆比例及补体活性等方面的监测 。此次更新不仅有助于及时、全面地评估治疗效果,还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更加精准的依据。2024版指南中随访相关更新要点如下:


症状监测


PNH患者应注重贫血、血栓和感染等相关症状的自我监测,如疲劳、尿色异常、呼吸困难、疼痛、水肿、发热及勃起功能障碍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此外,PNH患者应用补体抑制剂治疗会增加感染风险,需接种相关疫苗。一旦合并感染,应积极寻找感染灶和病原体,并给予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应用补体抑制剂治疗患者的随访监测


对于接受补体抑制剂治疗的PNH患者,应定期监测以下主要参数:


  • 血细胞分析、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百分比、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胆红素指标 :前3个月每月检测1次,后改为3个月1次。若经过6周常规治疗后,患者LDH≥1.5倍正常范围上限(ULN),且血清总补体活性检测(CH50)显示补体没有被阻断,则考虑补体抑制剂剂量不足,可以提高剂量或 转换为其他补体抑制剂,如伊普可泮等

  • 肾功能、电解质和铁代谢指标(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 :每3个月检测1次。

  • 输血史信息 :每6个月1次。

  • 叶酸和维生素B 12 水平 :如果存在叶酸/维生素B 12 缺乏的情况,建议每年检测1次。

  • PNH克隆比例 :主要针对病情稳定的PNH患者,前两年每3~6个月检测1次,此后每年检测1次。

  • 补体活性 :检测血浆中游离C5水平可作为末端补体活性的生物标志物;通过流式细胞术或Coombs试验检测C5补体抑制剂治疗后红细胞膜表面C3片段的沉积情况,可作为血管外溶血的评价指标。对于 出现血管外溶血的患者,若一线使用C5补体抑制剂 ,即可尝试更换为近端补体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临床试验或脾切除;若未使用C5补体抑制剂,则尝试采用糖皮质激素、临床试验或脾切除。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随访监测


对于进行allo-HSCT治疗的PNH患者,建议移植后定期监测血细胞水平、溶血相关指标及PNH克隆变化,同时注意监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感染症状。此外,患者还需动态复查骨髓穿刺(移植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包括形态学、DNA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供受者性别不同者还需检测染色体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项目。


其他确诊PNH患者的随访监测


对于其他确诊PNH的患者,应常规监测溶血指标及PNH克隆变化。

  • 患者病情稳定 :可每年监测1次,同时监测是否有血栓并发症发生。

  • 患者出现任何临床或血液学参数变化 :应缩短监测间隔,建议每月监测溶血指标及PNH克隆比例。

  • 亚临床型及合并其他骨髓衰竭性疾病 :建议每3个月监测溶血指标、PNH克隆比例变化以及骨髓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恢复情况。




总结

目前,国内PNH的治疗已逐步迈入补体抑制剂时代。鉴于补体抑制剂需要终身治疗的特点,做好病程中的疗效评估与随访监测对PNH疾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2024版指南对PNH患者的疗效评估与随访检测制定了规范化和精细化的建议。对于接受补体抑制剂治疗的患者,2024版指南 明确了补体抑制剂治疗PNH的疗效标准 。基于新版疗效标准,伊普可泮一线治疗带来更多的HGB正常化并摆脱输血,是实现PNH完全或显著缓解的重要选择。 此外,2024版指南 强调了对各项实验室指标、PNH克隆比例及补体活性等关键参数的监测,同时制定了疗效不佳的应对方法,如在C5补体抑制剂疗效不佳或出现血管外溶血后,应更换为伊普可泮等近端补体抑制剂。






专家简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