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蓝财经网
深蓝财经是中国最大的财经记者社区,是国内财经新闻发源地之一,由国内财经媒体精英倾力打造,志在成为财经内容中央厨房,为十万用户提供优质财经内容。www.mycaijing.com.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深蓝财经网

撬动八成人口消费升级——普惠金融究竟如何落地?

深蓝财经网  · 公众号  ·  · 2018-09-14 19:5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们生活在当下,总是充满了焦虑。


前不久,一款应用,两年用户量超3亿,一年销售额两千亿,就掀起一场全国性关于“廉价”消费的思考;今年上半年,涪陵榨菜利润增长近8成;牛栏山二锅头卖了57个亿,增长6成。一边吃榨菜,一边喝二锅头,手上刷着拼多多,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国大多数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



在日前召开的朗迪峰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就谈及中国当前的消费现状。他表示,中国13亿人口中,真正享受到消费升级的人有3亿人,占比大约为23%左右。他认为,这意味着,中国GDP的“三驾马车”中,“消费”仍然是未来重要的经济主要拉动力,在23%之外的77%中国人口是中国消费的真正潜力所在。


那么,如何去撬动中国77%人口的消费能力?目前来看,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消费金融。事实上,中国也的确需要惠普金融去扩大和满足这部分人的消费,促进整体的消费升级。


就这样,在中国政府的政策指导下,近几年中国的金融科技业发展如火如荼。

中国仅3亿人享受消费升级


前两年,当中国人走出国门,到海外揽回大堆大堆奢侈品的时候,全中国都在惊呼着“消费升级”。那个时候,大家都觉得,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终于壮大了。但是最近,大家又齐齐陷入了关于消费的焦虑。


在日前举行的2018年朗迪中国峰会上,贝多广就谈到这个问题。他表示,在对中国居民收入的分析和观察中,大家通常关注平均数,但是其实中位数更有参考价值,也更具有代表性。他随后指出,中国自2016年以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一直呈现下降。这意味着整体人群中,大多数人群的可支配收入在下降。今年上半年我们全国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中位数,从去年上半年的8.4%降到了7%,这个下降非常明显。


贝多广认为,这些数据说明,中国的贫富差距延续2016年以来的趋势,继续扩大,基尼系数是上升的。这就是当前中国消费水平的一个真相,也是为何我们大多数人陷入消费焦虑的原因。


贝多广说,从收入结构的角度来看,真正享受到消费升级的人群在中国大概是3亿人。这3亿人中,有5000万是属于高端人口(高等收入人群),这部分人年收入在13万元人民币以上。“这5000万人如果都往国外进行高端消费,那也是非常震撼的。我们看过很多鲜活的例子,比如有大批人涌到日本去买高级马桶盖。”


除了高等收入人群外,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人数是2.5亿人左右,这部分人的年收入条件是65000元以上。中等收入群体与高等收入群体的人数之和是3亿人。贝多广认为,这部分人感受到了消费升级。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消费层次非常多,我们不能简单地用3亿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升级来看成是社会的普遍现象。我们更应该关注‘沉默的大多数’。”贝多广说道。

普惠金融促进消费,成为经济发展最大驱动力


大众消费的突然爆发,确实也引发了大家对10亿“沉默的大多数”人口的重新关注。


贝多广就认为,中国消费真正的潜力所在其实就是这10亿人,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企业家们最需要关注的也是这部分人口。“10亿人的市场,如果每人多增加一块钱,那已经不得了了。”


贝多广将这个观点放到中国经济局势中解读。他认为,当前中国出口形势来看,“贸易”这驾马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难成为经济的主要贡献者,而“消费”将被寄予重望。


从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来说,整个上半年,中国制造业出口都多多少少遇到挑战。举个例子,中国是全球空调最大输出国,据了解,全世界近90%的空调是由中国制造并输出。但是从上半年空调企业的半年财报来看,出口收入增速呈现下降,有空调企业甚至向媒体直言,上半年海外市场挑战大,不敢接贴牌订单,因为接一单亏一单。当然,空调是中国制造出口的一个缩影。而导致这个出口现状的原因是全球经济正在发生变化。上半年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土耳其等国家纷纷陷入通货膨胀的恐慌。这种货币的不稳定导致国际间生意往来结算的不稳定。而且短期来看,出口形势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这样的情况下,拉动中国GDP“三驾马车”中“消费”就成为经济增长相对稳定的主导力量。换句话来说,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更需要从这77%人口的身上刺激。


其次,中国这10亿人本身对消费升级也存在较强烈的需求。从中国过去几年,惠普金融的发展壮大就可以看到这点。


众所周知,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低收入群体贷款难一直是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个背景下,惠普金融有了发展的契机。2016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惠普金融发展规划,之后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引导和推进,惠普金融犹如雨后春笋一样爆发。

“隐形冠军”助力惠普金融落地


近几年,中国惠普金融呈现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各大传统银行也开始大力布局。由此,“金融科技”(Fintech)应运而生。实际上不止是中国,低收入群体对惠普金融的需求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2018朗迪中国峰会“银行如何实现战略创新”分论坛上,来自全球的银行机构、金融科技公司齐聚一堂,畅谈金融科技的发展。来自花旗银行、星展银行等海外银行界人士均认为,现在银行的发展已经离不开科技,无论是自主研发,抑或是买第三方服务,所有银行都在积极地拥抱科技。Danske Bank创新部负责人Aleksandar Langelykke直言,要保持未来5到10年内都是领导者,银行必须不断跟进和换代相关技术,提高客户体验。星展银行CIO兼CTO Sim Loong也表示,“就短期而言,银行业将会有全面的变革。所以终有一日我们甚至不是一家银行,而是变成了一家金融技术公司了。因为要存活下去不能只做一家传统的银行了,我们要做一家金融技术的银行。”


前几日,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调查报告》中提到,金融科技可以给传统银行带来的价值包括:提升运营效率、提高客户体验、产品与服务创新、改进风控质量等。


几乎全球的传统银行都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并借助科技补充自身短板。今年8月末,谷歌公司就宣布与四家印度银行合作,允许用户通过谷歌支付获得贷款。在今年更早的3月份,《华尔街日报》也报道了,亚马逊正在与摩根大通等金融机构进行商谈,考虑在这些机构帮助下,针对年轻客户和无银行账户客户,推出类似于支票账户的产品。


在中国,面对惠普金融这个风口及监管环境的变化,传统银行对金融科技的需求表现得更加急切。


普华永道的《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调查报告》还指出,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在很多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在国内,金融科技涌现了一批小而美的企业,其中飞贷金融科技可称为是这些“小而美”中的“隐形冠军”。据了解,飞贷金融科技作为全球首家覆盖业务全流程、运营全体系的移动信贷整体技术服务商,已经助力银行新增近千万普惠金融用户、实现300亿信贷规模,有效提升了小微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率、满意度。在其合作的案例中,飞贷金融科技的移动信贷整体技术让一家国有大行的支行,单月内新增信贷资产20亿,新增客户高达十万。


作为应用型科技输出企业,飞贷移动信贷整体技术具备数百亿资产规模实战验证、不依赖特定资源、最快三个月业务落地、支持合作伙伴能力建设等优势,凭借四大优势,飞贷移动信贷整体技术正吸引越来越多的银行伙伴,今年9月初,欧洲多国银行的高管纷纷前往飞贷金融科技参观调研。其中荷兰国际集团高管Alexander Ball就当场点赞,“飞贷的移动信贷整体技术可以让企业3个月内业务上线,同时与企业联合运营,帮助合作伙伴进行能力建设,能够做到这些的企业很少。”


我们欣喜地看到,以飞贷为代表的中国金融科技小而美的企业已建立起竞争壁垒,成为国际金融科技界的焦点,并在普惠金融方面有所建树,正如朗迪峰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所言:“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数字微贷事业会在中国有非常大的发展,那么飞贷金融科技在这方面引领了这股趋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