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纯洁的微笑
分享微服务实践与Java技术干货、偶尔讲讲故事。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一起学习微服务架构演进和大数据治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前端早读课  ·  【开源】TinyEngine开启新篇章,服务 ... ·  昨天  
前端大全  ·  Create React ... ·  5 天前  
Python开发者  ·  “李飞飞团队50 美元炼出 ... ·  4 天前  
Python开发者  ·  国产 DeepSeek V3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纯洁的微笑

张小龙演讲爆瓜:究竟是谁在监视你的手机?| 微信十年

纯洁的微笑  · 公众号  ·  · 2021-01-26 12:12

正文


一年一度的微信公开课又来了,但对于今年来讲尤为重要,因为今年是微信成立的十周年。


1


一个微信,半个互联网

在10年前微信还是长这个样子,就连张小龙也在演讲中说,他在10年前也没能想象到微信会成为如今这个样子!

在微信公开课演讲中,张小龙给大家分享了微信 每天 的一些数据:
有10.9亿用户打开微信,3.3亿用户进行了视频通话;
有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1.2亿用户发表朋友圈,其中照片6.7亿张,短视频1亿条;
有3.6亿用户读公众号文章,4亿用户使用小程序;
还有很多,包括微信支付,企业微信,微信读书,搜索等等
如微信支付,它就像你以前的钱包一样,已经变成了生活常用品。而微信,也真的成为了“一个生活方式”。
张小龙说微信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这句话是真的一点都没用夸大,试问一下我们每个人,谁可以离开微信。
在微信上阅读文章、使用微信支付购买早餐、在微信朋友圈看朋友的动态、在微信小程序上购物,看视频号上的视频。
微信已经事实上成为了一种基础设施,甚至我和朋友聊天说,现在正经人、朋友都不怎么给我打电话发短信了,真正打电话的不是营销就是骗子(此处指大部分生活中,不包含工作因素)。 生活亲近的朋友 ,在微信上沟通基本上就够了
一个微信APP,顶得上中国半个互联网!


2


链接和简单

张小龙在公开课上讲到: 微信十年,如果非要用两个词来描述微信,我想, 一个是连接,一个是简单。
我觉得讲得太精辟了!
微信其实一直都在做连接,当然最基础的连接是人和人,公众号是人和组织的联系,微信支付是人和商业的连接...
现在微信上已经链接了10亿+的用户,和无数的个体、公司、组织;并且微信的功能一直在不断的更多的去丰富连接。
虽然小小的微信里面塞进去了这么多功能,但是微信依然保持“ 简单 ”,产品设计、新功能的推进依然非常克制!
张小龙在演讲中还提到了一个概念: 载体 ,我觉得很有趣!
他说公众号就是文章的载体,这样大家想分享什么文章的时候,直接发个链接就过去了。
如果没有公众号这个载体,微信体系到处发word或者pdf文件就非常低效和费劲,这是公众号的价值。
按照这样理解的话,那么视频号就是视频的载体了,我们把视频上传到视频号,分享的时候直接分享视频的一个链接。
张小龙说: 载体的意思是我们只做内容的承载和传递!


3


究竟是谁在监视你的手机?

比较有意思的是,张小龙在演讲的时候提到了一个瓜,用来说明到底是谁在监视你的手机。
原话是这样:
我们会经常收到投诉,说刚刚在微信里聊到什么,就在其他app里看到这个东西的广告,是不是微信在出卖我的聊天记录给广告主。

其实并不会。

我们从来不会去分析用户的聊天记录,即便因此损失了很多广告收入。

张小龙说,他们经常会接到投诉,用户在微信中聊了什么东西,结果一上网站结果都推的是相关的广告。
他说微信从来都不会分析用户的聊天记录,即便因此损失了很多广告收入。因此他们怀疑问题出在了输入法上面。
于是下一个阶段,他们的研发团队将推出一个新的产品, 微信输入法!
因为搜狗已经被腾讯收购为全资子公司, 所以当天晚上 我们就看到了搜狗输入法在微信上的 庆祝信息。
(不过,看到搜狗输入法的庆祝信息,总感觉怪怪的 ...)


4


最后

张小龙在演讲中提到:PC时代每个机构都有一个官方网站。
其实微信也在寻找“官网网站的替代品”,所以在做公众号的时候,就希望公众号是一个机构的官网。
后来做小程序的时候,就希望小程序是官网;到了现在又希望视频号会成为机构的官网,甚至开玩笑说:
如果有一天我们在每一个广告牌下面,都能看到广告主的视频号的二维码,那就说明视频号做成了想要的官网了。
小程序和视频号不太好说,但是微信公众号已经事实上成为了,每一个公司官网必须要放的东西。
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就连中央电视台,画面右下角也挂着他们的二维,这白不说商店、广告牌、体重秤,就连上厕所厕纸也设置关注公共号才能拿到纸。
而微信自己并没有去推广什么公众号,它创造了一个平台和一些规则,就可以让所有人自发的往它这个体系内导流量。
大家想想这个机制,真的是太厉害了!
就连我个人,也非常的感谢微信这个产品,让我通过公众号这样的方式来和大家去交流、沟通、甚至发展自己的事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