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一种信仰多种神灵的宗教。在极其庞大的神仙体系中,相当多的神灵早被民众广泛信仰,成为民间信仰的崇拜对象。而许多民间信仰的俗神,亦被道教吸收,五显正是来自民间的一位神灵。
文/李远国
五显崇拜,由来已久。五显神的传说盖始于唐,见于典籍实始于宋。洪迈《夷坚志》载五显神之事颇多,但有别于五通神。后世常有将五显、五通混淆之事,以至正邪混淆,淫祠享其香火。清康熙朝汤斌在《奏毁淫祠疏》中论述:“苏松淫祠,有五通、五显、五方贤圣诸名号,皆荒诞不经,而民间家祀户祝,饮食必祭。苏州府城西四十里,有楞伽山,俗名上方山,为五通所踞几数百年。”
[汤斌《汤子遗书》卷二,《四库全书》本。]
五显像(资料图)
五显信仰始于江西婺源一带,此后日渐扩散,遍及南方诸省。
元人吴师道指出:“婺源五显之神,闻于天下,尚矣。盖其上当天星之精,据山川之雄,储英发灵,烜赫震叠。自唐至于近代,迹具纪载。国朝加庙号、崇封爵,香旛金币之赐,遣使时至。”
[吴师道《吴礼部集》卷一二〈婺源州灵顺庙新建昭敬楼记〉,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清钞本。]
程钜夫说:“五显神,在徽之婺源,吴、楚、闽、越之间皆祀之,累朝封号甚尊显。”
[程钜夫《雪楼集》卷一三〈婺源山万夀灵顺五菩萨庙记〉,《四库全书》本。]
宋讷考辨说:“考之传记,五神降精,特显于唐。稽其时世,或谓在唐贞观之初,或谓在光启之际,虽无定论,然其害盈福谦,彰信兆民者,固昭昭乎可凭也。逮至于宋,益显厥灵,累朝加封,五神同被:曰显聪,曰显明,曰显正,曰显直,曰显德,以昭其德也。总而称之,故谓之五显。”
[宋讷《西隐稿》卷五〈敕建五显灵顺祠记〉,台北:文海出版社《明人文集丛刊第一期》影印万历刊本。]
其后的祝允明亦曰:“五显所起,未审前闻。世所传《祖殿灵应集》云:与天地同本,始年逮光启,降于婺源王瑜家,语邑人麋,至尝血食于此。于是,建宇栖之,功佑丕格,邑人依怙。初名庙为五通,大观以后,累封王秩,昉有五显之称。”
[祝允明《怀星堂集》卷三○〈苏州五显神庙记〉,《四库全书》本。]
据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五八载:“世传神姓萧,兄弟五人。按《苏州志》,五显者,婺源土神也。初封通贶善应昭福永福侯、通佑善昭信永休候、通泽善利昭义永康侯、通惠善及昭成永甯侯、通济善助昭庆永嘉侯,后加王爵。”
[祝允明《怀星堂集》卷三○〈苏州五显神庙记〉。]
五神显灵之事,每闻于朝,都得到了褒封。
从北宋开始,朝廷便增号加封,“宋大观中,始赐庙额曰灵顺。宣和间,封侯。淳熙中,加封公。理宗朝,改封八字王号,有降诰敕、御书等事。”
[张宁《方洲集》卷一八〈句容县五显灵官庙碑〉,《四库全书》本。]
徽宗宣和(1119-1126)年间封两字侯,宋高宗绍兴(1131-1163年)中加封四字侯,宋孝宗乾道(1165-1174)年间加封八字公,宋甯宗嘉泰二年(1202)封二字王,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封四字王,因多次神助江左,封六字王,咸淳六年(1271)又告下改封八字王,夫人一起被加封:第一位显聪昭应灵格广济王,显庆协慧昭助夫人;第二位显明昭烈灵护广佑王,显慧协庆善助夫人;第三位显正昭顺灵卫广惠王,显济协佑正助夫人;第四位显直昭佑灵贶广泽王,显佑协济喜助夫人;第五位显德昭利灵助广成王,显福协爱静助夫人。其父母妹妹亦受敕封,属下则配以文武神班,有紫衣员觉太师、辅灵翊善史侯、辅顺翊惠卞侯、翊应助顺周侯、令狐寺丞、王念二元帅、打拱高太保、打拱胡百二捡察、都打拱胡靖一总管、打拱黄太保、打拱王太保、金吾二太使、掌善罚恶判官等。由此称为五显神,所祀庙宇称为五显庙。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张大猷绍定六年(1233)三月三日书,《藏外道书》第31册第753页,巴蜀书社1994年影印本。]
五显崇拜产生,是基于民众析福禳灾的社会需求。
北宋太宗雍熙年间,乡邑大疫,“知县令狐佐梦神教以攘送之说,因四月佛生之日,即庙设斋,遂为斋会故事。”
[台北,新文丰出版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影印原刊本。]
从此,依庙而设的斋会,成为当地的“祈福斋”,更是四方之人聚集的盛会。
《新安文献志》卷八五载:“四月八日,四方民謟五显神为佛会,天下商贾辏集。”
[《四库全书》本。]
吴师道说:“每岁夏初,四方之人以祈福会集祠下者,上穷荆越,下极扬吴,衘舟塞川,重雾翳陌,百贾列区,珍货填积,赋羡于官,施溢于庙,浃旬日乃止,尤为一邦之盛。”
[吴师道《吴礼部集》卷一二〈婺源州灵顺庙新建昭敬楼记〉。]
婺源五显的祖庙灵顺庙,始建于雍熙年间,其后被毁。元明频繁重建,甚为壮丽。
程钜夫记述说:“宋德佑元年,毁于宼,时里人汪元龙守乡郡,弟元奎为邑宰,复建之。施田若干亩,奉时祀,曰景福庄。世祖既定天下,礼百神,奉香币致祭。至大四年,再毁。元奎之子佥广东肃政廉访司事良臣、某路治中良垕首树正殿,众争献货币,门庑、楼观、庖库之属,皆成焉,壮丽宏大,甲于郡。初庙附智林寺,寺亦再毁,再构皆出汪氏。延佑元年,赐庙额曰万夀灵顺五菩萨之庙,寺曰万夀之寺。”
[程钜夫《雪楼集》卷一三〈婺源山万夀灵顺五菩萨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