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佑子爸爸育儿
专注家庭教育,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导体行业联盟  ·  中国芯50强(新锐) ·  2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爱可可微博热门分享(2.2)》 ... ·  3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苹果,爆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佑子爸爸育儿

当你说“太贵了不能买”时,孩子听到的是什么?答案惹人心疼

佑子爸爸育儿  · 公众号  ·  · 2024-12-21 22:2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家长在拒绝孩子购买昂贵物品时的处理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家长如何更好地回应孩子的需求。文章指出,家长应该用更理解、更规划的方式去回应孩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拒绝。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拒绝孩子购买昂贵物品时,孩子可能的内心感受

孩子可能会认为他们不值得拥有好东西、金钱很可怕、自己喜欢的东西是错的,这些认知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消费习惯和对金钱的态度。

关键观点2: 如何更好地回应孩子的需求

第一步是表达对需求的理解;第二步是让孩子理解消费的逻辑;第三步是转移注意力,提供替代方案。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又能让他们理解金钱的概念,学会合理规划。

关键观点3: 家长应该如何具体操作

家长可以先肯定孩子的需求,然后用更智慧的方式让他们明白消费需要选择和规划。如果实在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可以尝试引导他们关注其他选择,同时在互动中教会他们如何合理看待金钱和消费。


正文

逛超市的时候,孩子看上了一套积木,抱着盒子问我:“能买这个给我吗?”
我瞄了一眼价格,心里咯噔一下:499元?
脱口而出一句:“太贵了,不能买!”
话一出口,我看见孩子有点委屈地低下了头,小声嘟囔:“那我是不是不能喜欢这种东西了?”
听到这话,我突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购物问题。
当我们用“太贵了不能买”来拒绝孩子时,孩子听到的,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那么孩子被拒绝的时候,内心想的是什么呢?
难道再贵的东西,他想要就得给他买吗?当然不是了,那我们要怎样更好地回答呢?
一:当你说“太贵了不能买”,孩子听到的是什么?答案惹人心疼
①“我不值得拥有好东西”
心理学认为,孩子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很多时候来源于父母的态度。
当我们说“太贵了,不能买”的时候,孩子并不会简单理解为“这个东西的价格不合适”,而是容易将这句话内化为对自己的评价。
尤其是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还分不清需求和自我价值。
他们会误解为:“我不够好,爸爸妈妈觉得我不值得拥有这些东西。”
长此以往,孩子就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且配得感缺失,不敢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总觉得自己的要求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②“钱是个很可怕的东西”
“太贵了不能买”这句话,会潜移默化地塑造他们对金钱的认知。
孩子的逻辑是直线的,他们会认为:“就是因为因为钱,我才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钱是一个让我感到无助的东西。”
孩子开始对金钱形成一种认知:钱很重要,但它总是让人焦虑、让人烦躁。
而且研究发现,孩子对金钱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他们成年后的消费习惯。
总听到“太贵了不能卖”的孩子,在长大后常常会形成两种极端:要么对金钱过度焦虑,不敢花钱;要么对消费失去控制,因为总想补偿小时候的“缺失”。
当贫穷内化为自己的一种习惯,甚至对父母产生内疚感。他们会觉得给自己买东西是“给家里添麻烦”。
③“我喜欢的东西是错的”
有的时候,孩子在想要一件东西时,往往不是简单地喜欢那个东西,而是内心觉得那件东西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比如,孩子想要买一套画画工具,因为画画带给了他快乐。而我们往往会觉得那些东西会影响孩子学习。
毕竟“玩物丧志”。
《父母效能训练》中提到,孩子需要通过父母的回应确认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是被接纳的。
当我们用“太贵了”否定时,孩子会觉得:“我喜欢的东西总是错的,或者不够重要。”
慢慢地,孩子会逐渐压抑自己的喜好,选择迎合父母的标准,放弃探索自己的兴趣。
他们会选择压抑自己的喜好,转而迎合“更实用”的需求,但他们内心的遗憾和矛盾感还是会长期存在的。
兴趣和喜好被压抑,孩子很难获得精神上的快乐,课余生活就会很容易被“玩手机”这样的低层次快乐所“捕获”。
以上说的种种问题,难道是说,贵的东西,他想要就得给他买吗?
当然不是了,那我们要怎样更好地回答呢?
二:那么如何更好地回应孩子的需求?
第一步:表达对需求的理解
当孩子提出想买某样东西时,先肯定他们的需求,而不是立刻否定。
哇,这个积木看起来很有趣,你喜欢它什么地方?”
“你真有眼光,选的这个确实挺好!”
通过这样的话语,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喜好被重视,内心得到认可。
第二步:让孩子理解消费的逻辑
拒绝孩子并不意味着完全满足需求,而是用更智慧的方式让他们明白:消费是需要选择和规划的。
“这个玩具确实挺贵的,咱们可以看看有没有更划算的选择?”
“我们可以先攒一攒零花钱,再考虑买它,好不好?”
这种方式不仅让孩子理解“价格”的概念,也让他们明白,金钱并非完全的障碍,而是需要合理规划的资源。
第三步:转移注意力,提供替代方案
如果实在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可以尝试引导他们关注其他选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