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以色列与黎巴嫩的真主党达成了一项停火协议,旨在结束这场持续了超过一年的战争。
尽管这一协议为双方带来了短期的和平,但它的可持续性和执行难度仍充满不确定性。
协议停火期限为60天,今天凌晨生效,协议内容包括:真主党将把其在黎巴嫩南部的武装力量撤至利塔尼河以北,距离以色列边界约30公里。与此同时,以色列将逐步撤出驻扎在南黎巴嫩的军队,而黎巴嫩军队则将派遣大约5000名士兵前往该地区执行和平维持任务。所有这些行动将由一个五国监控小组进行监督,其中美国将扮演主导角色。
尽管协议在名义上看似平息了双方的军事冲突,但协议的有效性和执行仍然面临重大挑战。以色列保留了在遇到“即时威胁”时进行打击的权利,这意味着如果停火协议被破坏,冲突随时可能重新爆发。
这场冲突起始于2023年,当时真主党为了支持哈马斯的袭击对以色列进行了报复性火箭攻击。自那时起,双方的冲突逐渐升级,尤其在2024年,以色列扩大了对黎巴嫩的空袭并进行了地面入侵。以色列军队在这场战争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自10月7日以来,许多后备役士兵被征召,且大多数人已经服役超过100天。
内塔尼亚胡政府在宣布停火协议时提到,军队亟需休整。长时间的战斗已经导致以色列军队的疲劳,特别是考虑到以色列的战略焦点不仅仅是在黎巴嫩,也包括加沙地区。停火协议的签署,不仅为军队提供了短期的喘息机会,也让以色列能够调整其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为未来的战斗创造有利条件。
对于真主党而言,虽然它在南黎巴嫩的军事存在依然强大,但这场战争已经让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真主党的领导层遭遇了重大打击,特别是哈桑·纳斯鲁拉等核心人物的死亡,使得组织的战略指挥能力受到削弱。此外,真主党在战争中失去了大量的先进导弹和军事设施。如果战争持续下去,真主党面临的损失将越来越严重。停火协议的达成虽然让其暂时避免了进一步的损失,但真主党是否能够接受并执行协议中的条款,仍然存有疑问。
黎巴嫩国内的局势同样复杂。长期的经济危机已将黎巴嫩拖入困境,军队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装备,士兵的薪水低得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很多士兵不得不兼职工作以补贴收入。在这样的背景下,黎巴嫩军队是否能够有效履行协议,特别是面对真主党这样一个强大的非国家武装,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006年,以色列与真主党曾达成停火协议,并通过联合国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要求真主党解除武装。然而,这一决议未能得到有效执行,真主党继续其军事活动,黎巴嫩军队也未能有效地控制南部边境地区。以色列方面对这次协议是否能够得到执行表示担忧,担心真主党会像2006年那样无视协议,甚至可能在未来重新启动冲突。
此外,黎巴嫩军队的执行能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即便国际社会提供资金援助,黎巴嫩军队能否有效控制南部边境并防止真主党重启军事行动,仍然没有定论。
对于以色列来说,停火协议的签订意味着它可以暂时缓解来自黎巴嫩战线的压力,集中精力应对加沙的冲突。内塔尼亚胡政府一直面临着极右政治势力的强大压力,这些势力反对任何形式的停火协议,尤其是在加沙问题上。通过结束与真主党的冲突,以色列不仅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困境,还为可能的加沙战斗创造了有利条件。即使停火协议暂时有效,未来以色列与真主党之间可能仍会维持一定程度的对抗和摩擦。
虽然这份停火协议提供了暂时的和平,但它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双方的敌对情绪深重,且各自面临内外部的政治压力,使得这项协议的长期执行难以保障。以色列和真主党都可能利用这一停火期调整各自的战略,而协议的脆弱性意味着,未来冲突随时可能重新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