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通知,
2019
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
部编本
教材。
在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统编以前,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材实行了三十年的“一纲多本”政策。
2017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课堂。三年过渡期后,到2019年,“部编本”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
此前,在这三个科目上使用的多种形态的教材将告别课堂,成为历史。
作为教育改革的标志性学科,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正式终结。
古诗词所占比重增加
看看高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学科重要程度的变化、还有这几年爆红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语文节目……所有现象都在告诉我们: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
未来对语文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是大势所趋,体现在中高考中,就是难度的加大。
而
古诗文
在语文试卷里有34分左右,北京卷文言文+古诗文的考察分数高达44分!再加上名著阅读的分数,可以说有50分左右,堪比一篇作文啊!占了语文分数的百分之三十。
所以不重视
古诗词积累
、文言文阅读,将失去这几十分。
而这不是考前抱佛脚,临阵磨枪就能做到的,需要考生日积月累中完成!
而这种日积月累是要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打下基础。看看部编本小学教材主这方面的变化就知道了:
◆优秀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
◆
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古诗词。
◆
小学6年,古诗文总数增加了
55
篇,增幅高达
80%
,总计
124
篇,占到全部课文的
30%
。其中,古诗词总数达
81
篇。
古诗词有助于提高素养
经过千百年沉淀的古诗词,
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
音韵之美,汉语之美
,
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叶嘉莹先生
提起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和影响,叶嘉莹先生曾说:
我深信孩子们如果能在童幼年时代,就学会了古诗的诵读和吟唱,不仅能使他们长大后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对社会和人类都更有关怀的人,而且能使他们在学习中更有联想和直观的能力,
无论是在文科或理科方面,都可以因此而获得更为突出的成就。
诗词,让我们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从古人的情怀中涵养心灵。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只有16岁的武亦姝夺冠,当她被问到为什么喜欢诗词的时候,她悠悠地说道:
“古代人,你看这个句子,它写的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就是说我在江南没有什么东西好给你,就把整个春天都给你吧。多美呀是吧,现代人完全给不了你这种感觉。”
诗词,让我们感知兴发感动的生命力量。
▲第二季冠军武亦姝
去年,外卖小哥雷海为凭借800首古诗词惊艳了荧屏内外。他在获奖时说:
我当时读诗,是出于对诗词的热爱,去感受古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境。而我没有想到,十三年前的读诗,却能够让我今天站在央视的舞台上。
诗词,在不经意间让人生开出别样的绚烂。
古诗词的学习量越来越大,考查的深度与广度也是与日俱增,死记硬背式学习难免落入孩子瞌睡家长崩溃的境地,如何更快更好地完成诗词消化,成为孩子们语文学习的当务之急。
叶嘉莹先生曾说:“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和志意而写的。”
因此,引导孩子爱上古诗词,不能死记硬背,而要学会与诗人“
共情
”,真正做到知其文亦知其人。
丛培月
老师主讲的
『小学必背古诗词100讲』
音频课程,用风趣的语言深入讲解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古诗词作品和名家特色,致力于赋予古诗词新的生命。
丛培月
著名教育评论家
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
这套系列课程,收录41位唐宋诗人的
77
首精选古诗词,丛培月老师用亲切悦耳的声音,详细讲解每一首作品;同时,对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陆游等
22
位重要的诗词名家的创作风格进行诠释,使孩子们能“
知其文亦知其人
”。
点击试听▼
趣味历史导入写作背景
形象还原妙解诗句含义
经典诵读体味字中深情
从字、词、句的释义,到写作背景、性格特点、作品特色、诗人有趣的经历、表达的情感,在舒缓悠扬的背景乐中,丛老师轻松地娓娓道来,其中,既有广为流转的故事,也有你所不知道的妙处。
学龄前儿童诗词启蒙
正在学诗词的小学生
不喜欢背诗的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