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在观察者网“中国经济季度观察·圆桌纵横谈”第一期对话中,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指标,解读20224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第一季度开局良好,做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但他同时强调,行政对微观经济的过度干预,会扰乱市场行为,影响民生。
“中国经济季度观察·圆桌纵横谈”是观察者网继“2024经济学家建言中国经济”之后,推出的又一重磅栏目。在每季度经济数据出炉之际,邀请知名经济学家深度“解码”。
在2024年第一季度“圆桌纵横谈”中,观察者网特邀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迅雷与会,解读中国经济数据,回应当下公众最为关注的经济和政策话题。
本文为姚景源在主旨发言阶段的讲话,观察者网整理发布全文,未经演讲者本人审阅。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参加观察者网“中国经济季度观察·圆桌纵横谈”
姚景源:
第一季度数据公布后,大家关注更多的是GDP同比增长5.3%。但我觉得,要把握整个宏观经济,还是要从基本原理出发,需要观察宏观经济四大指标,分别为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首先,从经济增长率方面来说,GDP同比增长5.3%超出了大家的预期。原因在于,连续三年的疫情,使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直接导致的最大问题是大家预期转弱。
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第一个重要原因是,要和我国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第一阶段接轨。2035年我们的经济总量要达到200万亿,从现在开始,每年GDP的增长率都要达到4.7%。
第二个原因与就业有关,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约可以实现180万至220万新增就业。因为现在第三产业比重增加,但也要达到5%,才能保持我国的就业状况。
第三个原因是,增长率保持在5%,基本可以做到政府财政有收入,企业有利润,城乡收入也能保持一定增长。
综上所述,将目标定为5%是很慎重的,并且经过了科学的测算、推导。
根据一些国际权威预测公司公布的数据,美国第一季度GDP增速约为2.5%,欧盟第一季度GDP增速约为0.1%,日本约为0.3%。所以我国的经济增速在世界经济中还是很快的。第一季度中国经济不仅自身得到较好、较快地增长,也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发动机。
其次,从物价方面看,全世界现在都处在高通胀中,2023年全球平均通胀率为6.9%。而我国2024年3月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1.0%,一季度CPI同比持平。
关于物价,国内也有不同意见。有观点称,我国处在通缩状态,但我并不赞成。通缩本身是货币概念,通胀和通缩的责任在央行。但目前从广义货币的状况和增速来看,没有问题。
美国的CPI为2.5%,所以美联储不可能降息。欧洲、日本的也高于2%。金砖五国中的南非、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第一季度公布的数据均在4%至7%之间。而我国的物价状况低位平稳,重要原因是供给充裕,这些年,我国在加大供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除此之外,另一个原因是行政对微观经济的过度干预。以猪肉为例,前些年,我国不少县要建成无猪县,例如浙江嘉兴原来有800万头猪,后来一头也没有了,因为养猪造成污染,不让养猪了。全国猪的数量大幅减少,一斤猪肉最高涨到40元,社会上意见很大。随后,行政干预又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要求县县养猪,村村养猪,甚至到老百姓家里对养猪的数量做出要求,导致现在猪多了。2023年生猪出栏量为72662万头,平均一天的出栏量就有199万多头,所以猪肉价格从40元降到10元左右。
这一段时间猪肉价格由于春节的原因有所回升,但我认为价格很难涨上去,因为猪肉很多。2023年年末,我国生猪存栏量超过4亿头,能繁母猪有4142万头,现在一头能繁母猪平均一年生16.5头小猪,又有超过6亿头猪。
这个现象不好,因为长时间养猪不赚钱,会导致新的周期。按蛛网理论所说,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最终会导致价格波动大。
我认为,目前物价的低位状态有助于保障基本民生,特别是低收入群体。过去三年中国经济下行,大家收入压力较大,这时候再遇到通胀,该怎么办?所以我国物价低位平稳,对于稳住中国经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曾经说,最要记住的数据是,我国全国人民一天要吃70万吨粮、23万吨肉、9.8万吨油以及192万吨蔬菜,每天早上把这些备好,这才有民生。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底线思维,“底线”这个数字在这儿,有了基本民生社会才能稳定。
此外,现在的物价状况给货币政策创造了良好的调控空间,有助于未来的二三四季度加大货币调控,货币政策才能有力度,这很重要。因为央行如果想增强货币政策手段,最担心的就是通胀。
当然,物价长时间处于低位也会带来问题。一是容易抑制消费,因为老百姓买涨不买落;二是导致企业盈利下降。
再次是就业,我国现在就业压力非常大。社会上现在关于调查失业率的议论很多,但我认为,调查失业率比原来的登记失业率更加科学。登记失业率,即失业人员到政府劳动人事部门登记,记录在案的叫失业,然后算出失业率。这其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果失业了,没去登记,就不会被计入。更重要的是,主管登记的部门,同时也主管就业,就会出现一到考核失业率就下降,而当中央要按照各省的失业状况给钱时,数据又上升了。
2024年3月份分年龄组失业率数据
现在我国跟国际接轨,用调查失业率。失业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在调查期间没有工作;二是具备工作能力;三是现在正在以各种方式谋求工作,还没有工作,这是核心。
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去年同期下降0.3%,我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下降0.3%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目前还存在就业的结构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年轻人就业,这个问题比较重要。
我不赞成16至24岁的画像,这个年龄段的人员很复杂,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学生。我建议一项一项调查。例如,要调查7月毕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7月至12月每个月调查一次,这样就能公布一个准确的数据。除了本科生之外,再公布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如果发现博士毕业生失业率最高,那可能意味着我国的博士多了。不要统计太模糊的数据,例如,我一直就反对“全国平均房价”,因为这个数据没有用处。
最后是国际收支。2023年我国花费了很大力气,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才达到0.2%,2024年第一季度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出口增长4.9%,进口增长5%,基本平衡。此外,截至2024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457亿美元,比2023年12月31日增加了77亿美元。可见国际收支状况总体来说不错。
通过上述四个指标发现,中国经济一方面是开局良好,另一方面是从各个角度看,确实贯彻了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总方针,做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