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钱江晚报 记者梁建伟、升学宝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这两天,期末考试成绩已经出来了,性急的家长开始私下里向班主任打听孩子的成绩。考得好的,恨不得把成绩拿出来晒一晒;考砸了的,心里那个急啊……
看到一位妈妈在家长群里叹苦经:“孩子三年级,期末考语文只有80多,90分都没有上,我们是不是很差呀?我该怎么办呀?”
这位家长说,孩子在一二年级时,每次都能考90多分甚至满分,怎么到了三年级成绩一下子就下来了,有时候只考七八十分。而且,孩子从三年级开始还变得更让人费心:坏习惯多了,胆敢和大人顶嘴了…
家长们总结,这是让人烦恼的“小学三年级现象”。
杭州胜利实验学校三年级一位班主任丁老师,分析了班上学生的期末成绩后,总结出三类孩子会遭遇三年级现象——
丁老师班里一共有40个学生,这次期末考语文95分以上的学生一共有13人。
她拿出学生期末成绩登记册,随便找了两个语文成绩低于85分的学生。这两个学生其他功课的成绩也一般,其中一个学生的成绩都是七八十分;另一个学生有两门功课的成绩是90分以上,语文成绩最差,80分多一点。
丁老师说,在学生期末成绩出来前,她就预感到这两个学生的语文成绩不会很好。“我是从一年级开始带这个班的,我比较注重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这两个学生的阅读量太少了。”
丁老师从电脑里翻出一个文档,是一年级时期记录的“阅读存折”,里面记录着每个学生每天的阅读量,还有每月班级的阅读排行榜。
丁老师指出的这两个学生,阅读量非常少,与阅读量最高的学生比,只有十分之一。
“到了三年级,语文学科的难度肯定是增加了,对学生独立思考的要求提高了。比如阅读理解这样的题目,原来学生可以在文内找一找,现在要求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动脑筋分析。”丁老师说,平时阅读量少的学生,理解力就跟不上,有时候题目还来不及做。
阅读量大的学生,即使是零起点进来的,成绩也不会差。丁老师班上有个学生,进来时拼音四声都不懂,没认几个字,但他喜欢阅读,有空就看书,很静得下心来。这次期末考试,他的语文成绩是96分。
到了三年级,很多家长会发现一个现象:学校放学了,别人家的伢儿一蹦一跳走出校门,自家伢儿老半天还没出来。走进班级一看,伢儿还在“清作业”——课堂作业没有及时完成,负责任的老师会让孩子留下来做完。
丁老师说,这个现象在三年级开始显现,“好的学生,作业是越做越快,甚至一半多的回家作业都能在学校里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课堂上的作业都来不及做,做了还有很多错,就要纠错,作业也就越积越多。”
在丁老师的班级成绩册上,就有这样的学生。一个男生语文成绩80分出头,但他在一二年级平时的练习都是优秀,二年级还能跟上,没有明显落下,三年级一上来就比较吃力。
“因为语文内容难度加深了,他一时转不过弯来,加上平时作业磨蹭,做了一半会停下来做其他事,效率不高。”丁老师说,这种平时拖拉的习惯,日积月累对学习有比较大的影响。
班上还有一个女生,曾担任过语文课代表,字很清爽,人也比较能干。这次期末考,分数还不到85分。“跟一二年级比,女生在三年级做作业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一慢就掉队。”
丁老师给看了期末语文卷上的一篇阅读题,其中有一道题是让学生划“文章的中心句”。全班12人划错了,光男生就有8人。
杭城的小学老师也在关注“三年级现象”
△ 杭州采荷一小李琳老师:
她觉得出现“三年级现象”很正常。“一二年级主要以基础为主,学生记记就可以了;而到了三年级以后,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学习难度一下子提高了,就要求学生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学生在这个阶段出现不适应,是正常的。”
“表现在成绩上,学生一下子有了七八十分的低分,家长就接受不了。”李琳说,这也不怪家长,孩子在一二年级拿95分以上很轻松,于是有了一种惯性思维。
李琳说,以语文学科为例,学习难度的提升,主要表现在阅读和写作上。“一二年级叫写话,三年级叫习作,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不仅需要有一个量的积累,还要学会灵活运用,只有这样作文才能写好。”
△ 杭州胜利实验学校的施燕老师:
一二年级的作文,有150字就可以了,写几句也可以;但到了三年级,要写成篇的作文了,字数起码要在200字以上。
△ 杭州天长小学的段红:
曾有这么一个孩子,原来很听话的,读三年级后,妈妈发现她变得“拖沓”了:早上起来,就开始拖时间,上厕所要拿本书看,刷牙要搬个凳子,坐在凳子上刷。
段老师说,她了解了一下,原来到了小学中段,女孩的妈妈对她的要求也提高了,经常让她做一些有挑战性的题目,而她不愿意面对这样的题目,所以故意以这种“拖沓”的方式来反抗。
想起求是小学一位老师分享的故事,关于班上一个三年级的孩子:
有一次,孩子没考好,他妈妈大方地对他说:“儿子,一次没考好没有关系,只要下次有进步就可以。”孩子对妈妈的表现很意外,但更多的是激动,并暗下决心,下次一定不会再让妈妈失望。但是,没过半小时,妈妈又提了一次“他没考好”这件事;又过了十几分钟,妈妈又提了一次……男孩粗略算了一下,这一晚,妈妈提了不下六次“他没考好”这件事。
后来,孩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这次没考好,妈妈嘴上说她不在乎,但我可以看得出,她心里十分在乎,为什么妈妈会这样虚伪!”
杭州崇文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何慧玲认为,不应该人为夸大三年级现象,制造紧张情绪。她觉得,小学从低段进入中段,孩子出现不适应,这是因为学习要求更高了。她给家长的对策是“多看优点少提缺点,避免冲突”,并给出了几条方法:
一两次考试成绩不能说明什么,家长不要过度焦虑,这种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只会有害无益!认同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