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五道口
有用、有趣、有深度。专业团队追踪全球财经热点,精选影响您财富的资讯。优质阅读体验,投资必备神器。Read less, know more!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豆瓣  ·  真心建议大家不要自称“牛马” ·  昨天  
每日豆瓣  ·  童年友谊让母亲有了上学的机会 ·  昨天  
每日豆瓣  ·  原来这就是富婆的快乐 ·  3 天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 ·  昨天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召开2025年全面从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五道口

年亏上亿!广东贵妇的“庇护所”,只是表面风光

金融五道口  · 公众号  ·  · 2024-07-12 00:00

正文

请大家 点击图片上方 财金新天地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 设为星标 ”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来源: 金错刀 ,作者 宸希 (本文不代表财金新天地立场)

中国妈妈们,快坐不起月子了。

在小红书上搜索月子中心,会发现6万以下的月子中心统统被判了“死刑”。

女明星们更是一己之力抬高了坐月子的成本,周杰伦妻子昆凌入住的月子会所,单日消费就在12000元上下;陈慧琳更是在几年前就花400多万坐了个“天价月子”。


越来越贵,似乎成了月子中心的普遍现象。


据调查,我国一线城市月子中心的平均收费水平多在6万元左右,而在近几年,客单价高达数十万的奢华月子中心也多了起来。


令人意外的是,价格动辄数万起步的月子中心,也在哭穷。


行业数据显示, 目前全国有70%的月子中心处于亏损状态。


被称为“行业天花板”的爱帝宫月子中心,在2023年的净利润也为-1.77亿元。


今年年初,上海一家打着“高端”旗号的月子中心悦阁突然停止运营,留下了傻眼的用户和被拖欠工资的员工。


都已经是“奢侈消费”了,为何月子中心还是这么难赚钱?


花30万坐月子,
到底图什么?

被月子中心劝退的理由,有且只有一条: 贵。


有襄阳的90后妈妈在网上吐槽说,在人均工资不到5000的襄阳,月子中心最便宜的套餐也得19800元起。


这还只是价格的下限,在高端月子中心,日销过万仅仅是基操。


在“雇佣全职护士,24小时看护”的圣贝拉,最基础的“悦己套餐”就得16.88万起,最高的“女王套餐”则高达38万;


并不是所有妈妈都这么宽裕,很多人直接称呼月子中心是“智商税”且“没必要”。


但很多妈妈在怀孕之后都会第一时间要求预定月子中心,对她们来说, 住月子中心不只为了享受,更像是避难。


在家坐月子,不光自己费心费力,搞不好还得经常跟婆婆妈妈吵架,心力交瘁。


相比之下,住月子中心的体验“如同皇后”。


早上有护士嘘寒问暖,晚上有医生端来中药泡脚,床单也是定时更换,完全没有在家坐月子的狼狈模样,自己和宝宝都全程有医护人员看护,方便舒心。


越是高级的月子中心,服务更是“尊贵到牙齿”,比如北京圣贝拉的月子餐,是由米其林粤菜餐厅凰庭负责的。



为了避免坐月子无聊,不少月子中心给产妇配备瑜伽课、书法课甚至化妆课;此外,出院后还会给妈妈和宝宝拍满月写真,大的小的都照顾到。


最关键的是,月子中心会照顾到妈妈们的“隐形刚需”。

比如,我国有60%~80%的产妇会在产后出现抑郁情况,其中又有20%会转化为产后抑郁症。


而专业的月子中心,都会给妈妈们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在圣贝拉,即便是最便宜的套餐里也包含产后抑郁量表测评以及心理辅导;一些平价的月子中心也会把聘请专业心理医生作为主要卖点。


就算不做心理辅导,在月子中心享受被“重点看护”,也能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


小红书有评论说:“月子中心是真的在关注你的营养均衡,在家里坐月子感觉吃很多大鱼大肉只是为了下奶。”


也有入住过爱帝宫的妈妈分享:“只是念叨了几句想吃火锅,结果月子中心在出院前真的给安排了一顿。”


一位爸爸的在知乎说: 月子中心9万,服务3万,当妈的开心值6万。


中日韩三国都有坐月子的习俗,在韩国市场,月子中心市场渗透率有50.8%;而在台湾省,月子中心渗透率高达62.50%。


也就是说,两个产妇中至少有一个会在月子中心坐月子。相比之下,大陆市场的渗透率才不到5%,还是蓝海一片。


有调查显示,大陆地区月子中心市场规模预期在2025年达到455亿元人民币,2030年达到1038亿元。


在“月子习俗”最浓重的广东省,月子服务的相关企业就多达7369家,其余的人口大省,月子中心的普及率还不到广东的十分之一。


妈妈需要,市场更需要,从各种角度来说,月子中心都是一项潜力无限的生意。


但前景不代表钱景,对于月子中心来说,赚钱比想象中难太多了。


越贵族越亏钱
“妈妈钱”咋这么难赚?

在不少人看来,月子中心是个很“暴利”的行业。


毕竟一单消费高达数万元,每天的平均消费基本看齐五星级酒店。


但月子中心不仅没能赚到酒店同档次的钱,薄利乃至亏损反而成了常态。


且不说爱帝宫一直深陷盈利泥潭,就连早前上市的喜之家、喜喜母婴、大美股份在上市之后都没有盈利过。


看似暴利实则亏本,是因为月子中心自带的两个大坑。


第一个坑,就是居高不下的土地成本。


月子中心一般都在三种地方:私立医院、酒店里边,或者豪华的独栋公寓。


不少高端的月子中心,选址就处处透露着奢华。


比如上海的圣贝拉月子中心位于黄浦江畔,且有露天江景房,基本是上海房价天花板区域。


禧月阁月子中心曾经使用的是独栋别墅模式,单店有60张床、占地一万平米,总投资高达7000多万。


这样一来,土地成本就是月子中心的大头。 根据招股书披露,圣贝拉在2023年的房租成本支出就有1.26亿元,占整体营收的22.5%。


相对平价的“喜之家”月子中心使用的是租赁酒店模式,即便如此,31间房屋的年租金也高达378万元,成本着实不低。


此外,人力和耗材成本是另外一个大坑。


月子中心卖的不仅是环境,更重要的是服务。


据重庆某平价月子中心老板介绍,一个妈妈+孩子,就得有日常护理护士、查房专科医生、营养师等9个岗位专职照顾。


对于护工来说,照顾刚刚生完孩子、情绪和身体都处于虚弱状态的母亲,不仅对专业素养要求极高,也很考验抗压能力。


有月子中心的护士接受采访时说“普通护士还要上夜班,两班倒,一天8个小时,一个月上24天,工资也只有3000多块。”


即便如此,在人力成本方面的支出,也往往会占到月子中心经营成本的35%左右。


而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每个用户在离店后的大部分生活、护理用品都无法重复使用,这也是一笔不小开支。


这个普通档次的月子中心,每月的成本就要在22000~24000元左右,相比4万不到的套餐价格,毛利率普遍不到50%,万一遇到行业打价格战,更是分毫不赚。


有了高成本掣肘,月子中心注定是一个“如履薄冰”的行业。


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月子中心更像是一锤子买卖,用户一生可能就消费1~2次。


而且由于产妇的状态不稳定,每个月子中心的消费时间都会出现一些偏差,想要良好运营下去,不光得保持一定程度的入住率,也得时刻预留房间应对突发情况。


想要保证一间月子中心长期、稳定地运作下去,十分考验商家的运营能力。


一旦有大型的公共卫生事件,或者有大规模扩张的需求,亏钱运营就会成为常态。


都说妈妈的钱好赚,但想赚到手也是一件难事。


把前景变“钱景”,
还有两步要走

尽管月子中心生意难做,但月子中心行业却持续火爆。


近几年,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资本巨头都纷纷开始下注月子中心行业。


尽管生育率在逐年下跌,但是“坐月子”的刚需,仍然没有触及每个家庭。


但想要把“前景”变成“钱景”,月子中心必须走好两步。


第一步:不要只盯着高端。


现在连锁月子中心,卷高端似乎成为潮流。


圣贝拉、爱帝宫等高端月子中心,以天花板级别的服务和超高的客单价获得了资本认可,也以一己之力抬高了消费者对月子中心的刻板印象。


其实,月子中心不应该等同于“奢华”。


在台湾省,月子中心的平均客单价在1.8万~5万左右,虽然也有价格相对奢侈的高端月子中心,但是大多数月子中心面对的是普通收入人群。


在满足产妇的基本需求之后,减少一些“奢华噱头”也许是月子中心的一条新出路。


在我国5%的月子中心渗透率中,一线城市独占了7%~8%,而在更加广袤的下沉市场,渗透率才不及4%。


让人均收入远不及北上广白领的“县城妈妈”花费一家数个月的收入去坐月子,估计不会有前景。


但是这些普通收入的妈妈们,也应该享受更专业、更标准的月子服务。


第二步:不要只盯着利润。


利润低,是所有月子中心的通病。


大部分月子中心都会提升客单价来保证健康的利润率,但是有不少月子中心则会在降低成本方面想“歪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