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郴州汝城县文明瑶族乡,出现了一口神奇的水塘。
偶尔,这个水塘上回泛起黄色的漂浮物,并且表面并不是光滑的,而是排列着许多不规则的泡沫状物质,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金光灿灿。
8月16日,记者联系上了水塘的主人张新荣,他说,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也有规律可循:近期,只要是出了太阳,这些“黄金泡泡”就会出现;而太阳一消失,它也跟着消失了。这些黄金泡泡究竟是什么物质?一些网友和专家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鱼塘主:水面出现“向阳而生”的黄金泡泡。
8月14日,有网友在论坛上发帖称,位于郴州汝城的文明瑶族乡,有一水塘从表面上看起来跟其他塘不太一样。
在该网友发布的图片中,在这片水塘的表面是一层黄色的覆盖物。而走进一看,这些覆盖物的表面并不是光滑的,在上面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泡状物质。经过阳光的照耀,整个水塘显得“金灿灿”。
8月16日,记者联系上了这口水塘的主人,名叫张新荣。他告诉记者,这片水塘位于郴州汝城县文明瑶族乡山田村坳坵组,这里面其实是养了鱼的。
张新荣于2018年承包下了这片水塘,于同年5月开始往里面放鱼,种类有草鱼,叉尾鱼,鲤鱼,大头鱼,鲫鱼等。
他本人平日里有自己的主业,故主要是父母在管理鱼塘。
他说,父亲会割些草丢进塘中喂鱼。
事实上,这个黄色泡沫状形态并不是常态,它们只在指定的天气才会出来。
“到了夏天,出太阳了表面就会形成这种。
”而一旦太阳落山,或者是阴雨天气则不会出现这种状况。
这些东西是什么触感?
张新荣说,偶尔在鱼塘里钓鱼的时候,这些物质会黏在钓鱼线上,“触感有点像保鲜膜。
” 张新荣的同事胡先生告诉记者,大家不太清楚这些黄色泡状物的来源,可能是因为养鱼不是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也没有特意寻求专业的咨询。
网友推测:
真菌感染、有机物被翻上来……
据了解,这片水塘的面积大约3亩左右,虽然出太阳时水体表面会被“泡泡”占领,但截至目前为止并没有其他影响。
水体暂时没有发臭,也没有鱼类死亡。
“黄金泡泡塘”的图片与视频在网上传播后,许多网友除了表达“密集恐惧症要犯了”等一些感官性的评论外,也有一些人发表了对这些物质的推测。
一名当地人表示,在当地部分鱼塘确实偶尔会有这种情况出现,但是并不是普遍情况。
“这种东西会在高温湿热的天气下形成,应该是鱼塘里有真菌感染。
” 网友“一帘云影”推测,太阳出来导致水温升高,塘底的有机物沼气等热胀,带着塘底泥土的颜色跑出来了。
“估计塘里淤泥厚实,沉积了相当肥沃的有机物。
” “感谢各位网友帮助我寻找答案,我也希望能得到农业专家的专业指导,把我这三亩草鱼养好。
”胡先生说,虽然太阳出来的时候,黄金色的泡泡会“占领”鱼塘,但好像对池塘的鱼并没有什么影响。
“也没有死鱼,水体也没有发臭,现在看来,一切还正常。
”
专家观点:
8月16日,湖南农业大学水产系的一位老师看过这个水塘的照片后,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该教授称,一般而言,藻类的爆发性生长出现水华现象,而张新荣鱼塘中的金黄色泡泡应该是因为鞭毛金藻或者硅藻的爆发性生长。
而具体究竟是哪种藻类,则需要提取样本,带回实验室研究。
他推测,可能由于水中含有较大量的营养物质,也就是说水体的富营养化可导致藻类生长。
“一般而言,贫瘠的水里是不会出现水华的。
” 虽然目前塘中的鱼类还没有死亡,但该教授称如果长时间出现这种情况,将对鱼类的生存以及水质产生影响。
藻类大量生长,将水面覆盖,就会降低氧气的接触面积。
“水里的鱼一缺氧就会死亡。
”藻类在生长过程中,会将水中的营养盐用尽,之后它们也很快死亡。
藻类死后,在腐败、被分解的过程中,也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并会上升至水面而形成一层黏质物,使水体严重恶臭。
这也会导致鱼类的死亡。
他建议,可适当在水体中播撒硫酸铜处理藻类;
此外,也可以用降氨灵吸氮,降氨灵的主要成分是枯草芽孢杆菌,再用藻种+氨基酸速溶粉培水,能促进益藻生长,降低水中的氮,从而调节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