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等,如果你对这个
“费曼先生”的第一反应,是《爸爸去哪儿》里边的小男孩费曼,不好意思,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费曼先生,是物理学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理查德·费曼
。
不过这位
科学怪人
(不是,科学顽童)也确实像个孩子一样,
爱好恶作剧,天马行空,开朗不羁,对周遭事物瞪起他好奇的闪闪发亮的大眼睛。
1945年7月16号凌晨,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试验场,一个橘红色的大球腾空而起,
伴随着滚雷般的隆隆声,
人类历史上首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
20英里外,许多科学家带着墨镜,屏息凝神地观看试爆过程。
而其中
有这么一个人
,扔掉了发给他的墨镜,就坐在一辆卡车当中,冒着被紫外线灼伤眼睛的风险,裸眼目睹了这一举世瞩目的盛况。
此人说:
“我要一个完全立体的经历,因此我决定不戴眼镜、直接观看爆炸过程。”
这位疯狂的当事人,
就是参与原子弹研发的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
·费曼。
费曼是
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被认为是
“
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
”
,也是
微软创始人比尔
·盖茨、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商业大亨埃隆·马斯克
的共同偶像
。
知名物理学家费曼在科研和教学方面成果颇丰,
量子引力理论、超流理论、费曼图
等,都是他的杰作,他的
费曼物理学讲义
也被奉为物理学领域的经典,
“费曼高效学习法”
在坊间也是传得很火。
而《别逗了,费曼先生》这本
口述自传书
则为我们带来了一个
特立独行
的费曼:
小时候是聪明的邻家小孩,读书时是执著认真又喜欢搞怪的学生,从军时创造并且见证了首枚原子弹爆炸的历史,走上讲台后又是耿直率真、播撒智慧的教授。
“骨骼清奇”的
费曼先生的一辈子,除了做物理学研究,生活
丰富多彩
:
拥有不可思议的计算能力、撬开了装着原子弹保密文件的九个保险柜、在酒吧的厕所里跟人掐架;
学日语(虽然有点儿坎坷)、画儿倒是画得相当不错、在巴西学着打桑巴鼓、破译玛雅天文学古本也不在话下
……
叫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呈现的其实是费曼
坦率诚实的品格、自由的精神和创造性的思维
。
而每当回归到他最挚爱的科学探索上,
对挑战未知事物的热爱,对科学的虔诚态度,
又让人不得不佩服。
“如果您以为物理学或物理学家中间没有什么乐子—那么来会会费曼吧—一个用一团原子变戏法的最令人捧腹的伙计。”
《联合日报》
的书评虽然很翻译腔,但这位
“老伙计”确实是个厉害又有意思的人。
简单来说,这本自传就是
一本理科生的趣味生活实录
,也是
他用
70年的生命写给世界的
情书
(虽然字体龙飞凤舞且布满“不明觉厉”的公式)。
这本充满欢乐的书,不一定能带你走上成为大物理学家的道路,但却能让你在笑声中逐渐期望自己也能像费曼一样,
保持自信与好奇心,不遗余力的解决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难题。
或许世上真有天赋异禀,有完美天才,但费曼不是。他已经多次说明,
自己比别人多的,只不过是好奇心、练习的次数和解决难题的韧劲。
“如果现在放弃,前面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这是属于费曼先生的一种独有的
“不吃亏”精神
。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对他而言有价值的问题,要是遇到瓶颈,他的执拗也不会让他退缩。
他迎难而上的原因,却是人们说的
“一根筋”:“虽然我有付出,在未知是否有所回报时,放弃是100%失败。这样,我之前的努力全打了水漂,
那可真是亏大了!
”
“斤斤计较”的费曼身上那种
自主的坚持,也就是我们说的习惯。
坚持热爱,成就习惯,这才是最难的。
或许我们
最后只记住了那个好玩的费曼,但其实那个刻苦倔强竭力发光的科学探索者,才是真正的费曼。
《时代杂志》评价他说:
“费曼的生命就像是连锁反应,向四面八方炸开,散发出光和热,在历史的长河中,费曼正如他喜欢谈论的原子微粒一样,昂首挺胸,走来走去,留下灵动而优美的弧线。
他的光芒,一直指引着后人。
不做世界的观光客,而做科教的探险者。
”
你当然不一定要成为科教的探险者,但读过《别逗了,费曼先生》的你
一定不会是世界的观光客
。
书籍信息:
《别逗了,费曼先生》 豆瓣评分:8.5
作者:R·P费曼/R·莱顿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原作名:Surely You're Joking,Mr.Feynman
译者:王祖哲
出版时间:2019-07
定价:68.00元
丛书:走进费曼丛书
ISBN:978757100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