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薇之所以觉得自己很痛苦,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原因就在于,她没有办法做到为自己提供稳定的、持续的认同感。
孩子天生就有认同父母的倾向,尽管薇薇有一个不太爱她的父亲,但是很无奈,她从潜意识里还是认同了他:即,她是一个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一个毫无价值的人。
心理学上管这个现象叫做“投射性认同”,简单来说,就是你把外界环境对你的影响和评价内化为你的自我认知的过程。
通过投射性认同,薇薇认同了父亲对她的否定,认同了她不值得被爱,但如前文所言,她也极度渴望被他肯定。因此、看似矛盾的、二元对立的两股力量,就成为薇薇生命中最重要的驱动力:
一方面,竭尽所能地做到最优秀,从而换来爸爸的肯定和爱;另一面方面,在说“省省吧,反正怎么样,都是没人会爱你的”。
这就是薇薇自我认同度低的根源:
因为原生家庭遭遇了被忽略创伤,导致内在自我分裂,没有办法完成有效的整合。她的体内就好像有两个小人在打仗,一个很骄傲,一个很自卑,当某一个内在小人主宰的时候,她的外在就会相应地呈现出对应的状态。
努力学习、考取名校、努力赚钱、追求成功,这都是那个骄傲的小人在做主宰,这个看似光鲜亮丽的薇薇,都会被外人解读为追求生命价值的正能量girl,她自己甚至也会这么想。
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她所做的一切,不过都是为弥补童年的黑洞,即,渴望父亲的认同。
她的内心语言是:“你看,家里不是条件不好吗?但是我成功了,我赚了很多钱,爸爸,你该爱我了吧?”
可是每每她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那个自卑的小人又开始占据上风了,因为在薇薇的潜意识里,所有的成绩都不该是她这个一文不值的人应得的,所以她看着到手的荣耀和成绩,她又会体验到不适。
为了驱赶这种不适,她就会用拖延、孤僻等方式去处理工作和关系,以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和冲突。
这种矛盾的、不稳定的、时好时坏的状态,让薇薇看上去就像一个走失在森林中的小孩儿,迷茫得不知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