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作为粤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岭南文化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而岭南文化的精髓粤剧和舞狮均发源于此地。
文/貌貌狼(微信公众号:财经郎眼Daily)
据统计,2016年,我国城市数量达到657个,这与1997年相比,减少了10个城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城市一体化进程中,很多城市之间的合并和重组在所难免,如广州曾合并了番禺市和花都市;汕头曾合并了澄海市和潮阳市;苏州曾合并了吴县市和吴江市;杭州也曾合并了萧山市和余杭市;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城市,因距离较近、合并后优势更为明显等原因完成了融合,然而佛山市却是一个例外。“广佛同城”这一概念提出多年后,地铁实现通车近八年后,城市合并却迟迟无法落地。
“广佛同城”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至1919年。当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粗略地提出了一个大广州概念,希望将广州建设成世界级港口。不得不说,“广佛同城”这个概念的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
从区位上来说,广州与佛山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佛山基本牢牢扼守了广州西南侧,两个城市接壤边界长约200公里,从佛山坐地铁到广州比从花都区进城还方便;从文化习俗来说,两地语言相通、同根同源、文化根源同为广府文化。然而,多年以来,广佛同城都没能真正实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广州的经济渗透能力对佛山来说还不够。
作为一座以制造业为支柱性产业的城市,佛山市的工业产值多年来都位列全国前列。2017年佛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49.6亿元,占全省10.6%,其中工业的贡献超过4500亿元,是当仁不让的经济火车头。
除此之外,佛山也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以家用电器出名的美的、格兰仕,快运速递行业的头部品牌顺丰,家家户户都曾吃过的“海天酱油”,中高档楼盘开发商碧桂园等强势企业都出自佛山。有人开玩笑的说,佛山的顺德区和南海区就是佛山市乃至整个广东省的隐形富人区,在马路上走走都有可能遇到一个中国500强民营企业的老总。
2017年,广州的工业增加值为6015.29亿元,只比佛山的4930.12亿元高出了20%左右。
可以说制造业实力,就是佛山通过经济自主的方式抗拒广州渗透的主要支柱。除此之外,佛山本身就有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分离的特征,五个区之间较为独立,这种情况下,难以实现真正的广佛同城。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佛山其实是一个经历过合并的城市,顺德、南海、三水、高明四个区都曾经是一个个独立的城市。粗略看上去,佛山有点像是五个小城市拼起来的一座大城市。
北侧的三水和西侧的高明经济稍弱,三水重点产业以饮料食品产业、日用化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业等为主,高明区重点产业以装备制造产业、数控机床产业、休闲旅游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等为主;中间的禅城是目前佛山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而顺德和南海虽从两侧包围了城市中心,但由于自身经济实力较强,对佛山这个概念缺乏认同感。
这种经济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的分离,让佛山给人一种较为分散的假象。然而,这种现象其实是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特征所造成的。一方面,制造业集群,主要依靠上下游产业链集群,相关产业配套完成就能开工上马。而伴随着物流业的发达,许多工业甚至可以直接和远方的低价供应商合作。另一方面,由于制造业企业占地面积较大,单位产出较少,需要分散在相对广大的范围里。因此,主要产业是制造业的佛山,只能忍受没有一个绝对中心的苦恼。
同时,顺德作为现代化城市试点区,被赋予了一部分地级市权限,可越过佛山直接向省政府汇报,因此导致了佛山对顺德的事务缺乏控制力。当内部声音尚未彻底统一协调,又如何能作为一个整体与另一个城市合并?对广州而言,合并难度也因此加大。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文化因素,佛山所独有的营商环境及生活文化与广州所具备的快节奏都市生活相排斥。与大多数东南沿海城市在改革开放后,走上的国资和外资制造业的路线不同,佛山的制造业几乎全都是民营资本在运作。而民营企业思路活、市场敏锐度更高,对政策扶持的需求相对较少。广州作为广东省政治中心,对佛山市大部分企业而言,吸引力不大。在企业文化气质和经营理念上,民营企业更是和许多存在于广州的国企文化有许多分歧。
而对于在城市中生活的人而言,与广州忙碌、快速的城市氛围相比,佛山的生活节奏相对悠闲。较为低廉的房价与物价,更为舒适的人文环境,都使佛山人更习惯现有的生活状态。
佛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9+2”中的一员,将与东莞、惠州、中山等城市一起成为未来湾区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而以制造业占比高、服务业提升空间大为特点的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会走一条怎样的产业融合创新之路呢?今晚21:10分,郎咸平、黄生、王牧笛邀您收看财经郎眼468期《湾区重塑经济》,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