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含情,水含笑。山无水不灵,水无山不秀。山水一体,构出了气势磅礴潇洒恬淡之雅静。在中国古代诗人眼中,山水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一种情怀。
过去教学古诗词,我基本上是按照这样的三部曲来完成——诵读—分析—总结。让学生诵读古诗词,然后老师根据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来给学生分析古诗,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古诗词的写法和情感。老师备课备得很充分,自认为对该首诗的讲解很透彻,但古诗词的课堂仍然会陷入一种死气沉沉的氛围当中。究其原因存在两点忽视:
1、忽视了与学生的对话,对学生本人是否真正理解古诗词缺少关心;
2、忽视了学生的年龄和学养区别,将所有学生对同一首古诗词的理解视为完全一样,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育需要唤醒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自信,升腾学生的灵魂。新的学期接受的预初一的孩子,针对学生的年龄段,我对三单元古诗词的教学定了几个原则:
1、老师少对古诗词作支离破碎的讲解,背景类的知识要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解决;
2、鼓励学生多品读,在品读中还原古诗词本身的美;
3、对单元教材进行整合教学,一组诗歌只完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
4、品读与活动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求知。
也许是一次资料的收集;也许放开喉咙的大声吟诵;也许是读一首诗歌获得的心得分享;也许是创作一首小诗;也许是一次小课题的研究,都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动手写,让古诗词之美随情潜入心。学生的尝试还不够成熟,笔力还很笨拙,但有了“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定然有“映日无穷碧的荷花”。我希望这种尝试对学生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唤醒和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