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化”是大家关注的最多的临床问题之一,几乎在各个系统疾病中都是常见的研究主题,今天我们通过文献梳理一下可以选择的“科研热点”。
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都是“纤维化”,但是不同器官组织的纤维化还是有差别的,就像肿瘤研究,虽然有共性,也需要结合不同肿瘤的特点开展,下面我们主要看“肝纤维化”这个主题。
1.
肝星状细胞(
HSC
)活化
——促进
MASH
相关纤维化
TM7SF3
通过控制
TEAD1
剪接来预防
MASH
诱导的肝纤维化。
研究主要关注
肝星状细胞(
HSC
)活化
与
MASH
相关肝纤维化
过程中的
可变剪接
调控机制,研究核心分子为核七跨膜蛋白
TM7SF3
,研究发现
TM7SF3
可通过
hnRNPU
抑制
转录因子
TEAD1
的活性剪接体产生
,抑制肝星状细胞(
HSC
)活化,而肝星状细胞(
HSC
)活化是肝纤维的经典特征。
2.
肝星状细胞(
HSC
)的
MMesoT
——促进纤维化
Osr1
介导的
HSC
间充质细胞向间皮细胞转变加剧了纤维化肝损伤。
研究主要关注
HSCs
在肝损伤后的间充质到间皮转变(
MMesoT
)过程
,涉及到
损伤相关
中间体(
DIHMs
)细胞状态
(单细胞分析发现),
DIHMs
细胞状态高表达炎症和纤维化相关基因
,其中
Osr1
是其中的关键转录因子
,当敲低
Osr1
后可阻断
DIHM
的诱导,并减轻
NASH
肝纤维化和肝损伤。
3.
肝星状细胞(
HSC
)活化—
自分泌途径
—促进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的糖酵解协同纤维原性细胞外囊泡(
EVs
)释放放大肝纤维化。
研究还是关注
肝星状细胞
HSC
的活化与肝纤维化
的关系,不同之处是本研究发现
HSCs
中的
糖酵解
通过增强启动子区域的
组蛋白
3
赖氨酸
9
乙酰化
,
上调了与
细胞囊泡
EV
相关的基因表达
,如
Ras
相关蛋白
Rab-31
(
RAB31
),从而增加了
EV
的释放,从而进一步
增加受体
HSCs
中纤维化基因的表达
,从而
放大纤维化信号
促进纤维化进展。
4.
肝脏窦状内皮细胞与肝星状
细胞间交互
(
旁分泌途径
)
肝脏窦状内皮细胞表达的
POFUT1
抑制纤维蛋白原合成控制损伤诱导的肝纤维化。
研究主要从
肝脏窦状内皮细胞(
LSECs
)
与肝星状细胞(
HSCs
)交互
的角度,重点研究
LSECs
中
POFUT1
通过抑制纤维蛋白原的表达
,预防损伤诱导的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主要发现
POFUT1
通过抑制
NOTCH/HES1/STAT3
信号通路
降低纤维蛋白原表达,而
纤维蛋白原降低后通过旁分泌信号抑制活化的
HSCs
,从而控制损伤诱导的肝纤维化。
5.
肝细胞的铁死亡——促进纤维化
丹参酸
B
通过靶向
Ecm1
抑制肝细胞铁死亡减轻肝纤维化。
研究主要从
肝细胞铁死亡
的角度研究
丹参酸
B
(
Sal B
)
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其中肝细胞特异性细胞外基质蛋白
1
(
ECM1
)是丹参酸
B
(
Sal B
)的直接靶点
,丹参酸
B
(
Sal B
)通过上调
ECM1
及
xCT
(
SLC7A11
)促进半胱氨酸的合成和
GSH
的生成,保护
细胞免受脂质过氧化损伤和铁死亡
,最终
减轻肝纤维化。
6.
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抑制纤维化
机械敏感离子通道
Piezo1
介导硬度感知并增强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并改善肝纤维化。
研究主要从
组织硬化
的角度关注肝纤维化的机制,与纤维化有关的表型为
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
,衔接组织硬化与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的
核心分子为机械敏感离子通道
Piezo1
,研究主要发现
Piezo1
通过增强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增加凋亡细胞的清除能力并释放炎症反应,最终改善肝纤维化。
7.
中性粒细胞外陷阱
NETs
激活
HSC
细胞——促进
MASH
纤维化
中性粒细胞外陷阱
NETs
通过
NLRP3
感知激活肝星状细胞和单核细胞,加速酒精诱导的
MASH
纤维化。
研究主要发现在酒精诱导的
MASH
纤维化过程中,
游离的中性粒细胞外陷阱
NETs
被
NLRP3
感知
,从而
诱导肝星状细胞(
HSCs
)的促纤维化表型
,以及
促炎单核细胞的活化
,从而加重肝损伤和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