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Taka。
最近收到了很多类似这样的留言:
我的性格比较好,进了公司之后为了表现自己好相处,经常帮助同事处理问题,但是现在大家都觉得我帮忙
理所应当
,好累啊。
闺蜜和男友闹分手,我认为自己
客观分析了她男友的缺点
,结果他们和好之后明显对我疏远了,我觉得自己很委屈。
首先,我想为出现过类似问题的朋友(包括我自己)默哀三秒钟,因为以上的问题无一不是踩了人际交往中的地雷。
那么有什么人际交往的小技巧可以帮我们
避开这些地雷
,从而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呢?
我将自己的一些小经验整理了一下,给大家作为参考。
「
建立健康的个人界限
」
个人界限定义
(来自维基百科):
个人创建的规则、限制,以此来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合理、安全的。
别人怎样对待自己是可被允许的,以及当别人越过这些界线时自己该如何应对。
图片来源:Pinterest
简单来说就是
你通过对自己不断地了解,为自己设定的底线和行为准则。
假设你遇到这样的情况:
一个和你不太熟的人不断问你,你多大?在哪工作?赚多少钱?或者没有经过你的允许擅自用你的东西,你感觉怎样?
你在别人要求帮忙的时候不忍心拒绝,只有委屈自己受累,最后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你感觉怎样?
这种
个人边界模糊
的事例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只有设立健康的个人界限才能保证一段关系是互相尊重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建立起健康的个人界限呢?
1.明确自己有这个权利
我们有权维护自己的隐私,有权决定他人应该如何对待我们。
要坚定这个想法
,这样别人看到你的态度之后才会尊重你,如果你自己都觉得这种信念可有可无,那别人自然也就得寸进尺了。
图片来源:Pinterest
2.意识到哪些行为触碰到你的个人界限,大胆的说出来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带给我们很多
道德束缚
,觉得别人的情绪和需求比自己重要很多。
所以一碰到类似情况,先考虑的是我拒绝了是不是会让她不高兴。
这时候,
迈出第一步就极为重要
,找一个你个人认为的不是很重要的但是触碰到你个人界限的人,心平气和的说出你的界限。
最后你会发现一件很奇妙的事,你们关系可能比以前好很多。
「
反省这件事,要适可而止
」
从小到大,我听过很多关于反省的故事,一个职员通过每周反省来调整自己自己的工作计划,最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家里人也经常和我们讲道理,我们做错了事情之后,习惯性的来一句:「你好好反省下你自己。」
这些都还没什么问题,
慢慢的,反省开始变味了。
很多没有依据的言论出现这样的论调:「谁痛苦,谁改变。」
「感情出现问题,一个巴掌拍不响,肯定是你做错了什么,需要自我反省。」
我最心疼的就是周围的朋友因为对方出轨、被分手之后还在自我反省之前做错了什么。
图片来源:Pinterest
这个时候我宁愿他是一个不爱反省的人,从不反省的人虽然讨人厌,但自我感觉良好这种肤浅的快乐比自己受伤强的多。
所以想告诉大家,
反省是个好习惯,但是如果你受到了伤害,不要把错硬往身上拉。
「
开始
不要刻意提高表现水平
」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好学生成绩下降,家长非常失望,哪怕孩子已经很优秀了。
差生成绩上升,家长欢天喜地,哪怕就上升了十分。
如果这两个学生在一个家庭生活,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类似的情况在工作中也很常见。
这里涉及到了一个
心理预期效应
。
人们会凭借第一印象对你有一种期待,如果你一开始表现很好,之后不能像现在这么好或者不能更好,就会他就会产生
失望
的感觉。
相反,如果你一开始表现平平,之后表现越来越好,他会很欣慰,因为看到了你的努力,对你的印象也会有很大的改观。
图片来源:Pinterest
所以,建议大家不论是和新的人接触,还是进入一份新的工作,都
不要刻意做出与自己不符的表现(当然也别故意表现不好)。
另外这件事也告诉大家,
一开始表现不好不要太苦恼
,只要以后有进步,大家就会对你改观的。
「
不要对家人过度期待
」
很多人在外人面前
彬彬有礼
,但是一到家人面前就
原形毕露
,暴躁、没耐心。
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对家人的期待要比对同事、朋友的
起点高
,觉得他们应该理解我们、支持我们。
另外对我们来说,
家人代表着安全,和家人发脾气成本很低,很容易就被原谅了。
于是我们带着这种有些卑鄙的心理和家人交流,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并没有说出自己的需求,就要求家人「
猜出
」自己需求,实在有些过分。
所以如果你在和家人发完脾气之后后悔,但下次还是难以控制自己不发脾气,不妨降低下自己对他们的期待。
把他们当做会受伤的正常人对待吧。
图片来源:Pinterest
「
互惠宽容原则
」
在今天文章的前半部分,我们主要教了大家如何避开地雷,保护自己。
但是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我们都是「
周遭环境的产物
」,而我们自己就是别人的环境。
所以
最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就是大家共同创造一个彼此信任的环境。
那么怎样发展信任呢?博弈论教会我以下三点。
1.建立信任的前提是重复互动
一个长久的人际关系需要信任,而信任建立的前提是你知道你们未来会有重复的互动。
2.尽量建立共赢的可能
生活中有大量的人际关系输在非此即彼上。
举个例子,只顾赚钱不管别人死活的商人不会有长久的合作伙伴。真正长久的合作一定是让利三分,双方共赢的。
人与人之间交往也一样,
长久的关系一定是有共赢的可能性的
。
如果你的获得建立在别人的失去上,双方就会处于一种
对立的状态
,互动几次就 Game Over 了。
图片来源:Pinterest
3.低概率误解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
复读机
」式的人,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
这样的方式是可以保护我们的,但是它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