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荣说
说旅游,说品牌,说策划,说古论今。 谈读书,谈生活,谈工作,谈天说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晚报  ·  补时遭绝杀!遗憾……但要看到希望 ·  8 小时前  
北京晚报  ·  补时遭绝杀!遗憾……但要看到希望 ·  8 小时前  
广电独家  ·  新集团挂牌成立!贵州广电改革再行一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荣说

西安:一座不甘落寞的“网红城市”

小荣说  · 公众号  ·  · 2018-05-04 07:57

正文

西安火了,积压了太久的沉默终于被撕开了一个口子,所有的热烈和激情一齐喷涌而出。磁力极强的西安引来全国各地无数瞩目,沉静之后,不得不引发业界一些思考。


回顾“五一”旅游市场,西安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小长假期间,西安市共接待游客 1014.56 万人次,同比增长 69.05% ,旅游业总收入 45.05 亿元,同比增长 139.12% 。据携程《 2017 中国旅行口碑榜》,西安市跃居 国内十佳旅游目的地 3 位,并名列 五一 期间酒店需求量最大城市第 2 位。

1


预谋已久造声势

这次的热闹,是一场“预谋已久”的邂逅,也是一次欣然前往的重逢,从西安的成长轨迹来看,今日的火爆之相绝非偶然。


开春以来,西安就迅速成为全国网红城市,被微博、微信和抖音视频不断刷屏、持续霸屏,仅#跟着抖音玩西安#挑战赛活动,参与人数突破6万人次,观看次数超过2亿人次,点赞数突破1400万人次。


追根究底,在春节期间,西安市就已经策划组织了百名微博达人、大V在西安过中国年活动。在微博平台中,“我在西安过大年”话题阅读量已超过1.2亿人次。

接下来,围绕“春满中国·醉西安”2018大西安春游季活动,西安市联合抖音平台推出“世界的西安—中国文化dou动全球”系列活动,通过大西安文化城市助推、定制大西安城市主题挑战、组织抖音达人深度体验、推出抖音版大西安城市短片4种方式,向全球传播丰富的美食美景和悠久的城市文化。


其中,西安市在抖音平台推出的#跟着抖音玩西安#挑战赛,仅5天国内已有超过3万人参与挑战赛。活动热度和全球影响力持续升温,全球通过抖音国内平台及海外平台(musicaly和tictok)参与活动人数已突破6万人次,观看次数超过2亿人次,点赞数突破1400万人次。


时至五一,西安“网红”的效益达到巅峰,《创领·新时代》光影秀、千架无人机光影盛典等极具时代科技特色的活动惊艳了世界。 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打卡热”,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摔一个酒碗,吃一口“毛笔头”,不远千里来到西安。


可是在期待和现实的落差之间,又有多少人发出了“被骗到西安”的感叹?又有多少人一边诟病“城市照骗”,一边被蜂拥而至的人群车流堵住了去路呢?


城市一直在等待,人群总是在拥挤,人们理想中旅游城市的标准越来越随心所欲。

2


简单即力量

不管怎样,西安这次的营销战略还是可圈可点的。毕竟,在全国各个景点挖空心思招揽生意的时候,西安用永兴坊的摔碗酒、长安大排档的毛笔酥,就赢得头筹,成为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的第四名。


宏兴码头、回坊、永兴坊以及岚皋“巴人美食节”,通过当地特色美食留住了游客的“胃”,把美食变成了陕西旅游的新名片,并成为了一部分消费者选择西安的初衷。


另外,随着游客对住宿品质化需求的增加,主题酒店、度假酒店、特色民宿受到市场欢迎。假日期间,蓝田汤峪温泉酒店、临潼温泉酒店、太白山温泉酒店等休闲泡汤游客大量增加。


游客大量增加的同时,很多美观、实用、绿色、有品位的旅游商品逐渐成为来陕游客的伴手礼。华清池、法门寺等景区文创中心旅游商品,袁家村、北郭村、上王村等很多旅游示范村的油泼辣子、老酸奶、自酿醋都成为游客必吃必带的旅游商品。


在这场“网红城市”热潮中,西安并不是唯一的宠儿。前有拉萨、成都、丽江等很多必经之处,成为网红旅游城市的鼻祖。同一时间,在山河的另一边,重庆洪崖洞景区的“打卡大军”同样打得火热。


洪崖洞以极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景致好、格调高,加上和《千与千寻》的神似度,让它与网红之间只差一部手机的距离。


跨入全域旅游新时代,各地旅游更加强化质量发展意识, 紧抓“吃住行游购娱”的要素品质,形成本土强劲的竞争优势,用一个或者几个优势来抓人眼球引发消费,成了百试不爽的妙招。


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成为了最落地、最高效的宣传途径,短短十秒之余,足以让人产生非去不可的欲望。

3


人散城空的冷静

不可否认的是,“网红经济”背后最大的推动力是新一代年轻旅游者的崛起。数据显示,“五一”出游用户中23%的旅游者来自90后群体,12%是00后。这部分消费群体更随性自由,旅行基本上都依赖在线旅游平台,习惯预订自由行和当地玩乐等碎片化产品。


在长久的“洗脑”式营销之后,年轻人终于等到了“五一”这个出口,“网红城市”的形成以及火爆也就顺理成章,不足为奇了。


可是爆发式的热潮过后,西安以及这些“网红城市”未来的旅游发展又要做出哪些思考和准备呢?这套修炼计划的经验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城市呢?


尊重并合理运用新兴传播媒介,及其迸发出来的强大话语能力,技术本身并无价值属性,是使用者赋予其价值属性。 在网络时代,人们正是借助这些新兴传播媒介,让传统文化以时尚化的形态活化在生活中,这是新技术赋予新生活体验的魅力。

尊重个人的发声权,充分发挥旅游达人的影响力。 个人的发声,区别于政府主导的“宏大话语”,人人都可拍摄传播的小视频,更像是“个体话语”。个人化的讲述方式,有一种独特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相比于展现一个个文化符号,普通中国人的真实生活方式,在另一个维度上展现了中国的形象,反而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宏大话语与个体话语互补,呈现出来的中国或许更加完整与真实。


风口浪尖中把握本土风格,塑造旅游新形象。 对于西安的形象问题,大家众说纷纭,一边认为“网红”的定位毁了老城形象,另一边追崇新鲜事物。谁都能享受西安的快乐,谁都能诟病过程中的低质量、高消费,可是谁又能对西安接下来的发展负责呢?西安需要在下一次热潮来临之前,要在老和新之间,在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需求之间,找到双重平衡。


深挖爆点产品,文化和旅游不分家。 文化是西安乃至陕西旅游的根脉,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才能让“文化陕西”的品牌形象充分彰显。比如一个小小的摔碗酒之后,竟然引发了一场浪费还是文化的论战,其实,旅游项目应该深挖文化内涵,打造一系列的文创产品,将碎了的碗结合文化,实际利用起来,激发旅游活动的后续力量。


加强城市的承载力,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热闹非凡之后,城市逐渐恢复平静。当地人对涨起来的物价抱怨不已,外地游客还在对拥挤不堪的体验耿耿于怀。


当西安打开大门的时候,就应该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完善监督监管体制,为打造一个安全、有序、优质、便利的旅游环境不懈奋斗。

网红城市——只是一个标签,一个营销的噱头,是时代途径某一个节点的产物,它终究会过气。 当一切繁盛都回归平静,只有城市本身的魅力会永远鲜活,城市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也会随着时间的洗礼而日渐芬芳。在这过程中,是人起到了发酵的作用,但绝不是操纵。


城市,不仅仅是供养人们生活的一方土地,它是有生命和情绪的。它具有人类一样的的经络、血液和骨骼,有呼吸和律动,有兴盛和衰败


它被人类规划、命名,甚至涂抹,总是用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去宽容。我们往往以自以为是的态度去回馈城市,而 没有耐心去听一听,城市到底需要什么?或许它等待的不是成千上万的仰慕者,而是屈指可数的知心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