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借“毒气”之名,以巡航导弹攻击叙利亚巴尔沙政权的军用机场,这引发了把巴沙尔政权的庇护者俄罗斯的抗议,俄方外交部认为,美国的轰炸破坏了俄罗斯在叙利亚的重大战略利益。那么,俄罗斯在叙利亚的重大战略利益究竟是什么呢?
俄罗斯不惜财力干涉叙利亚,实际上很难获得有价值的实际利益。叙利亚极度缺乏资源和经济自给能力,且饱经战乱一片废墟,帮助这个国家的政权作战,本身就意味着对俄罗斯的沉重负担;而且,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港塔尔图斯,对于俄罗斯来说,也缺乏实际价值,因为,极度落后的俄国海军在地中海不但受制于西方控制的多个海峡,且其本身也几乎不具备真实作战能力;更何况,普京在叙利亚的干涉作战,在地缘上与土耳其、沙特等中东大国纠葛不清,而帮助残暴的巴沙尔政权,尽管对于反恐极为正确,却将俄罗斯绑入了叙利亚内战的道德泥潭,沦为国际舆论不断指摘抨击的对象,也让俄国的外交处境进一步孤立。
那么,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战略利益在哪里?在我来看,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干涉政策,其唯一有价值的追求,就在于俄罗斯”全球大国“的名声。
2014年5月,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洛宾•尼布利特在接受日经中文网采访时称,俄罗斯并不是在崛起,而是一个在衰退的国家。因此才拼命维持其大国地位
作为一个在冷战中失败的大国,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甚至军事力量在近三十年来急剧衰退,其实际国力已经越来越难以承担世界顶级大国的地缘角色。
2016年的俄罗斯经济经济规模已经小于墨西哥,在全球经济体中排名第15位(人均GDP排名第75位),而人均工资收入也历史上第一次低于中国;与之相应的是,俄罗斯不但在新兴技术上一无是处,而且在对其经济至关重要的能源行业也同样无能(据《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2014年10月17日报道,由于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罗斯只能向中国进口设备,才能维持对北极和深海油气田及页岩油的开采);由于经济和科技的无能,俄罗斯的常规军事力量已无法维持超级强权的威慑力,其海军唯一的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是一条武器配备、维护程度和动力系统都足够落后的实战半废品,另外,俄最先进的护卫舰因俄罗斯缺乏工业能力,不得不从中国进口发动机,而这些实际上是俄国军队经费和科技严重匮乏的后果。
2016年10月,叙利亚海域内的俄罗斯“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锅炉一路喷出的滚滚黑烟让太空卫星一览无遗,北约不需要雷达就能发现俄罗斯舰队,由于几十公里以外就能看到黑烟,这充分显示了俄国海军的落后、缺乏维护和经费不足
国家实际力量的急剧退化,使得俄罗斯的全球大国地位备受质疑。2016年12月16日,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白宫记者会上,就曾对俄罗斯的国家实力和地位做出这样的评价:“他们(俄罗斯)是一个较小的国家、较弱的构架。除了石油、天然气和武器,他们的经济产不出其他任何别人愿意购买的东西。他们没有科技创新。”他的这一看法,实际上代表了世界范围内对俄国力量的某种质疑。同样,俄罗斯原有盟友乌克兰、格鲁吉亚的接连叛离,恰恰也显示出俄罗斯国家实力急剧衰退的地缘窘境——她的现有力量已经无法维系甚至威慑住这些曾经坚定的盟友对其的向心力。
2016年12月16日,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嘲讽俄罗斯
事实上,一个实际力量急速衰退、并不断被外界质疑其地位的大国,在国内政治和国际地缘上都是极为脆弱的。
一方面,作为曾经的超级大国公民,过去的荣耀使得俄罗斯人几乎不可能容忍自己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二流国家。由于历史渊源和接触较多,俄罗斯人往往倾向于将自己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较,但俄罗斯人与其他欧洲人不同,其相对低下的发展水平使得这个国家大多数公民的唯一骄傲,源于俄罗斯的全球大国地位。这就使得俄罗斯人比英国人、法国人更不能容忍国家地位的衰退,更渴望超级大国的地位。而这种对国家荣耀的渴望,恰恰源于俄国人自我认同的需要,其生活越落魄,对这种荣耀的苛求就会越强烈——在过去的历史之中,俄罗斯的这一点体现得极为明显。
因此,在经济贫弱、贫富分化严峻的情况下,为俄罗斯国民打造出俄罗斯全球超级大国的政治幻觉,对于稳定俄罗斯领袖普京的政治地位,无疑相当重要。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经济实力、文化成就和科技水平急速下坠的国家,俄罗斯已经难以通过经济和文化手段,维系其对前苏联范围内各国的向心力。
俄国日渐单一凋敝的经济水平,让其发展水平同样糟糕的盟友们不得不另寻出路:事实上,乌克兰之所以选择抛弃俄罗斯,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乌克兰民众试图通过与欧盟接近实现经济腾飞。同时,俄罗斯虚弱的实力,更让那些曾经俯首帖耳的盟国们对其心生轻视,乌克兰、格鲁吉亚对俄罗斯的背离,同样也包含着对俄罗斯国力的轻视。
俄罗斯最亲密恭顺的盟友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对普京鼓吹之“欧亚联盟”的经济作用,实际上并不热心
在这种真实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作为俄罗斯总统的普京,无论是为了维持自身国内的政治地位,还是为了确保俄罗斯地缘环境的稳定,都必须将维系俄罗斯“超级大国”的形象,作为其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而俄罗斯对叙利亚内战的干涉,恰恰源于这个目的,通过对一个远方弱小国家局势的干涉,可以在国际上重新塑造俄罗斯超级大国的形象。这样不但可以稳固普京的国内政治地位,也可以让俄罗斯的友邦们不至于心生疑二。
2015年10越,俄罗斯“Rossiya24”国家广播电视台的气象预报节目近日增加了新花样。当俄军援助叙利亚行动公开化之后,该电视台在气象预报里加入了叙利亚当地天气报道,而漂亮的主持人在描述时还淡定的说道“叙利亚当前的天气,非常适合强大的俄罗斯空军轰炸”,显示出超级大国的自豪感
历史上,那些国际地位备受质疑的大国威权领袖,为了自身政治地位和国家地缘利益的稳固,往往倾向于将“大国”的名声作为其外交政策首要追求目标——即通过征服位于国际社会边缘且不易与其他列强发生直接冲突的国家或者地区,来向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证明其国家的国际地位。
”路易波拿巴的外交政策目标,从来不是法国的国家利益,而是试图制造出’法国从拿破仑战败的可怕灾难中重新崛起‘的幻觉。“——梯也尔 法国前总理
法国在拿破仑战争失败后,国际上备受孤立,为了向国内外证明法国大国地位的复兴,保证自身皇权的稳固,法国皇帝路易波拿巴多次出兵入侵墨西哥、意大利、比利时,通过不断的战争向国民和国际申明法国的强大,同时也成为19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社会眼里上最强硬、果敢的国际领袖;同样,一次大战后,意大利成为了欧洲的大国,但由于其实力虚弱,而备受质疑,为此,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为了向国内外证明自己已将意大利建设为超级大国,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他不惜倾尽国库,入侵埃塞俄比亚、干涉西班牙内战。
1936年5月,意大利经过7个月的战争,吞并了非洲穷国埃塞俄比亚,意大利在宫殿的阳台上向民众宣布“从今天起,意大利终于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帝国!”然而,埃塞俄比亚从此成为意大利沉重的经济负担,对此意大利外长齐亚诺哀叹,“不是意大利征服了埃塞俄比亚,而是埃塞俄比亚征服了意大利。”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与普京今天在叙利亚的困境一样,路易波拿巴和墨索里尼同样沦为自身大国形象外交工程的牺牲品。
路易波拿巴试图证明法国强国地位的世界性干涉政策,尽管为法国赢得了强大的名声,为路易波拿巴赢得了善战的美名,但也急剧恶化了法国的地缘环境,使得法国与英国(干涉比利时),与奥地利(干涉意大利),与俄国(干涉克里木),与美国(干涉墨西哥)等列强同时为敌,因此当老谋深算的俾斯麦发动对法战争时,几乎所有的强国都选择支持普鲁士,而不是法国。最终,曾经称霸欧洲的法兰西,在内外交困一败涂地,从此真正沦为二流国家。
墨索里尼为了证明意大利已经是一个强国、自己是一个伟人,不断在边缘地区挑起冲突。出兵入侵埃塞俄比亚,使得意大利与英国之间的矛盾不可收拾,出兵干涉西班牙内战,更让一度友好的法国人与意大利被迫从此疏离。在这种日渐孤立的情况下,为了在欧洲推行自己的政策,墨索里尼不得不越来越依附于希特勒的善意,并渐渐地被绑在了后者的战车之上。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所谓的俄罗斯叙利亚干涉政策,不过是普京大帝的”大国“形象工程而已。只不过,这种形象工程付出的不是华丽的土石,而是俄罗斯有限的战略资源和国家潜力。与路易波拿巴和墨索里尼的外交形象工程一样,普京政策的实际收益将是极其有限的,而其所造成的后果却远远看不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