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大读书的那几年,也是北大“自费”留学逐渐升温的时候。
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不久也恢复了公派留学的政策。
我居住的红大楼大院,1966年有个学霸大哥,高考一下子考大发了,直接考上去法国读大学的公派指标,后因为文革,出国留学通知变成了去青海工作的通知书。
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红大楼又出了一个女学霸,也是通过高考,直接考上了去新西兰留学的公派指标。
后来直接公派出国留学去读本科的越来越少,我身边再没有出现过这种人,我也没有再听说过。
到我考进大学以后,倒是听说本科毕业以后经过考试,可以由国家公派出国去读硕士研究生。不过据说非常难考,而且各科系名额分布也不多,我不了解具体情况,就妄作评论了。不过对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来讲,毕业以后直接被公派留学,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甚至连望都不敢望的距离和梦想。
公派少了,“自费”却一年比一年多了。
“自费”出国热大概是1985年前后开始的,也就是我在大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曾试图凑个热闹,也尝试过努力,但知道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绝对不敢抱有任何幻想。
主要原因是:
一是没钱。在国外随便读一个学校,省吃俭用一年下来费用不低于1万美元。我当时穷学生一个,哪有途径找好几万美元去留学读书,就是有,估计也舍不得让美国人赚走;
二是年龄偏大。我算计了一下,到我本科毕业已经27岁了,如果费劲巴拉“自费”出国留学,七七八八,真要是在国外拿到博士学位,也快小40了,有点耗不起;
三,我没有英语基础。四年大学要想直接通过“托福”考试,拿到高分,忽悠到老外给的奖学金,很难,我的智商应该不够。
四,出国读硕士、博士,我是不是那块料,实在不好说。
北大校园“自费”出国留学热,是一年热过一年,到后来留学热基本已经炒到了热火朝天的程度。
那么什么是自费留学呢?
所谓“自费”,绝大多数情况是国外的大学提供费用,中国学生只是自己买一张单程飞机票、带一些零用钱,先过去再说。
等拿到对方提供的费用以后,发现不够,再自己想方设法解决不足部分。
这就是所谓“自费”,其实就是拿到国外大学的资助后,自己掏钱出国读书。
当时主要留学的目的国是美国。美国一些大学每年都会给外国的留学生择优派发一些奖学金和助教金(scholarship&assistantship)什么的,这些具有极大诱惑力的资金支助(Financial aid)的信息,不知道怎么就在北大扩散开了。
北大不少在校生,都知道如何获取这些资金,而且确实有不少同学成功取得了美国大学提供的资金支持,本科毕业后就直接“自费”出国留学了。虽然成功获得奖学金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影响还是蛮大的。
要获取这些资金支持,实现留学梦,一般来讲需要如下程序:
第一:优异的托福成绩。这种考试是由美国教育测验服务社(ETS)举办的一种英语能力考试,是专门为外国人进入美国高等院校学习而设置的。在各个不同的国家定期举办,我上大学的时候,好像国内每年有2-3次托福考试。要获取资金支持,托福成绩必须足够好。
托福成绩满分大概在680分左右,理论上文科生必须在600分以上,理工科学生起码在550分以上才有条件获取这些资金支持。
要想出国,这是必须要过的第一关。
第二:申请学校。在资料室,可以查阅美国主要大学下一年度招收学生特别是国际学生的情况,然后凭感觉,向自己感兴趣的大学提交申请,对方觉得你的条件不错,会给你一大堆表格让你填写,有的大学还让你提供入学资金担保书。
第三:你要把这些表格按照规定填好,给对方学校邮回去,同时向申请大学的系提供你的托福成绩、三封国内教授的推荐信、你在大学的官方英文成绩单和资金支持申请书;
第四:等候对方通知。当以上所有事项你都办完了,剩下的就是静静等待美国大学的通知了。如果你的运气足够好,你就有可能得到一张对方大学官方认证的带有资金支持的入学通知书;
第五:护照。你可以把这些资料提交给国内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出国留学的护照;
第六:签证。这是最后一关,也是最扯淡的一关,美国领事馆的签证官员,最擅长向申请签证的人提一些特别扯淡的问题,如果想顺利拿到签证,对他们特别扯淡的问题,也一定要提前准备一些更扯淡的应答技巧。
北大有不少同学对此颇有体会,一般情况下,三次拒签,你前面所有的努力全部化为乌有。
签证这一关最难,也最不好琢磨,或许签证官昨天晚上吃饭噎了一下、或许晚上向谁求爱被拒、或许早晨起床心情不好、或许看你不顺眼或者太顺眼,总而言之有1001个或许,你都可能被拒签。美名其曰:觉得你有“移民倾向”。
我听说过不少人就是因为这最后的“或许”三次被拒签,前面的所有努力全部泡汤。
第七:出行。这事儿按理说不算是个事儿,不过对于大多数普通人家出来的孩子来说,从中国只身去美国,吃的、穿的、用的等等私人用品还是要提前准备的,美国物价高,一般能够从国内带的就尽可能在这里解决。而购置这些用品加上单程机票以及兑换一些美金作为初到美国的基本费用准备金,又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万把块钱瞬间就会花光,可能还不够。怎么办?我不说,你应该也能想到。所以对于普通人家,为了供一个留学生出国,仅仅这些出行前的准备,负担就已很沉重,为了维持孩子在外留学的生活,很多家庭都倾其所有,甚至为此欠下了不少债务。
相信那些八十年代“自费”去美国留学的很多青年学生,每每回忆起当年的留学经历,对这些事情都是颇有感触的。
图片:80年代的北大图书馆一楼的开架阅览室一撇,也是我和我的大学同学们都非常熟悉的场景 (资料选自互联网后加工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