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11时05分,由北京南站开往上海虹桥的中国标准动车组G123次“复兴号”动车稳步启动。而在上海,对开的G124次“复兴号”也平稳发出。
对“和谐号”,大家早已不陌生。此次全新的“复兴号”,也不只是命名变迁——它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意味着,中国高铁将告别跟跑者历史,开启领跑新征程。
今天推荐一篇人民日报海外版对此事的报道,略有编辑。回望这一路,从建国初期只能借助外力的“万国机车博物馆”,到高铁世界领跑者,真是感慨良多。
全新
昨天的两班“复兴号”,“名同形异”。由北京南站始发的“复兴号”银灰色的底,“中国红”线条勾勒两边,硬朗锐利,酷似“飞龙”。而上海虹桥开出的“复兴号”则是纯白车身,两条金色色带由前部呈“八字形”延伸至车顶,柔美大气,美如“金凤”。据了解,“复兴号”列车的试验速度是400km/h。不过首发的两列“复兴号”时速依旧保持了“和谐号”原先的速度,300公里每小时。
外貌变化里存着“黑科技”。“复兴号”的车高整体比“和谐号”高出30公分,将以前动车组凸出的空调机、高压设备等都“藏”进了车顶的凹槽里,车体更平顺,外形更圆整。“这在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同时,还能使人均百公里能耗下降17%,车辆运行阻力下降7.5%-12.3%。”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王悦明说。
13时44分,由北京南站开出的“复兴号”减速进入山东枣庄站,完成了它一半的旅程。大概20分钟之后,由上海虹桥北上的“复兴号”也来到了山东境内,两列列车实现了历史上的首次“亲密交汇”。15时19分,80多位乘客在南京南站登上G123次列车,他们将陪伴“复兴号”完成由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最后一段旅程。
进入车厢,乘客首先发现“复兴号”列车座位上方的座位号已经改为电子显示,清晰明亮。入座后,明显感觉前后座椅的间距加宽。充电插座也由地面改为了座椅之间,一排两座则有一个,一排三座则有两个,插座更为密集。而且,未来“复兴号”车厢内将实现WiFi网络全覆盖。
16时49分,由北京南下的“复兴号”稳稳停靠在上海虹桥站。走出车门的乘客,纷纷拿出手机与其合影留念。
创新
“复兴号”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那么,它自主创新之处体现在哪?
首先,“复兴号”是“纯中国血统”。它首次实现了动车组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系统的全面自主化,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高速铁路核心技术。在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我们需要一次完全自力更生、基于需求的正向设计。不是升级,而是从硬件到软件全自主。这将使高铁研发制造团队摆脱对既有技术平台的依赖,增强团队的自信心,使中国高铁技术保持世界领先。”王悦明说。
其次,“复兴号”又一亮点是互联互通性能。“我们当初从海外引进了1型车、2型车、3型车和5型车四种不同的技术平台。这些车型技术路径不同,使咱们用最短的时间博采众长,造出高铁并投入使用。但是基于不同平台研发出的车型,并不能互联互通。”王悦明介绍,“和谐号”没有做到标准化统型,即便是同一速度等级的动车组,如果某节车出现故障,需要组织乘客换乘,临时调来的车一旦车型不同,就会出现要么“挂不上”,要么“缺座位”。
“复兴号”首次实现了不同厂家生产的动车组重连运营,以此实现动车组在服务功能、运用维护上的统一,为提高运输组织效率、降低运营维护成本提供了技术保障。
不仅如此,“复兴号”的研发基于国情,它更适应复杂环境。每年春季,我国北方杨柳絮漫天飞散,这时动车组动力设备的散热系统时常堵塞。机组发热就会报警降速,导致晚点出现。中国标准动车组综合试验组研究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陆阳说,“往年春季,动车组跑京沪、京武一个来回,散热系统风险挺大,而根据测试,标动跑一个来回肯定没问题。”
中国高铁运营路线之长,可能会在同日横跨“冬夏”,一些引进的车型在复杂环境中运行,难免“水土不服”。而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何华武说,经过多年成网运行,中国高速动车组早已“久经沙场”,既无惧大漠风沙,也适应高寒高热。“复兴号”可以经受零下40℃到40℃的环境考验,也能根据各地自然、经济特征做适应性调整。
故事
给机车命名,是中国铁路的传统。不同的命名,也彰显了不同时期铁路发展的时代特征,能感受到牵引时代的巨大力量——
解放前,我国基本没有能力制造机车,建国初期大多使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万国”机车,4069台机车、198个型号,就来自9国的30多个工厂,被笑为“万国机车博物馆”。因此,建立和发展中国自己的机车制造工业,就成为当务之急。
1952年,中国结束了不能制造机车的历史:四方机车车辆工厂仿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解放”型蒸汽机车;1958年,中国开始制造内燃机车,先后有“东风”型等3 种型号机车最早投入批量生产;1969年,“韶山1型”电力机车投入使用,这是中国铁路使用的第一代国产干线客、货两用电力机车,车型代号SS1。韶山1型电力机车以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命名,自韶山1型开始了以“韶山”命名的电力机车的生产历史。
2004年后,中国进一步推进铁路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研制生产“和谐”系列电力机车。2007年4月18日,CRH动车组列车投入运营,开启了中国铁路的高速牵引时代。CRH动车组列车是我国铁路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取得的重大成果,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主研制时速380公里动车组的国家。
事实上,“复兴号”高铁华丽转身的背后,有一段长达五年的故事。
2012年,我国开始研发中国标准动车组。2014年完成方案设计。2015年,中国标准动车组下线,开展了标准动车组试验和运用考核,并进行了时速420公里交会、重联试验。
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突破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的60%以上,稳居全球榜首。预计到今年10月,中国高铁的运送人数将突破70亿人次。全国的2600多组动车组,已经安全运行50.5亿公里。2012年以来新建的铁路已经达到3.17万千米,相当于此前15年的总和,比建国初期的全国运营里程还多。
世界最大跨度钢箱拱桥宜宾金沙大桥、最大跨度四线钢桁拱桥大瑞铁路怒江特大桥、首次修建在高原且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兰新高铁、世界第一高隧祁连山隧道、郑徐客专840km/h的世界最高交会速度……在跨越中国南北的高铁中,尖端工程科技数不胜数,网友也将中国戏称为“基建狂魔”。但这背后,是一代代铁路人、建设者数不清的辛劳和付出。
高铁不仅是中国的名片,也是拉动经济的引擎。据测算,1亿元的高铁投入,就可以带动0.3亿元金属冶金、0.7亿元铁路基建、0.3亿元装备制造业、0.2亿元的机械工业产值。2016、2017年,中国高铁投入都在8000亿元以上,对消化产能、拉动经济的作用巨大。
回望来路,没有哪个词比“复兴”更能代表国人的自豪与喜悦。我们相信,中国高铁的故事,还将在未来不断刷新这种观感。
文/严冰 陆怡彤 彭时君
编辑/公子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