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蕊希
蕊希,「 一个人听 」。如果有一天,你取消关注了,请记得我们,曾经爱过。(微博:蕊希Erin)。听她的声音,会上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金价狂飙,金店却现罕见一幕 ·  22 小时前  
新周刊  ·  中国最强省服,正在被年轻人集体抢疯 ·  昨天  
新周刊  ·  专访徐冬冬:我和尹子维真的很小清新 ·  2 天前  
新周刊  ·  强烈建议所有人都去培养“差生心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蕊希

" 我月薪三万,拒绝给女友买两万的包。 "

蕊希  · 公众号  · 杂志  · 2018-11-22 20:50

正文



听她的声音| 会上瘾

朋友哭着说,她和男朋友分手了,她拼命挽留,但对方心意已决。


我记得,不久前扬言要分手的明明是她,原因是她男朋友月薪三万,却连一个两万的包都不肯给她买。

她一边骂男友是渣男小气鬼,一边咬牙切齿地告诫我: " 你以后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肯为你花钱的男生一定不爱你,可别上当! "


爱情仅靠金钱就可以判断吗?说真的,就算现在真的有人送我名牌包包,我也不敢收。





朋友和男友一起从专科毕业,五年时间,男友利用业余时间专升本,考驾照,学习英语,并自学产品经理专业知识,利用自学知识申请内部调岗,后因业绩突出,不到一年薪资翻了几倍。


而朋友呢,除了月薪四千五的前台工作,其余时间不是宅在家里刷剧,就是网购。身边的朋友多次提醒她要跟上对方的步伐,她却理直气壮地说: " 如果他真的爱我,怎么会嫌弃我呢。 "


步调不一致的两个人,只靠一个 " 爱 " 字就能长久吗?就连偶尔聚一次的闺蜜都觉得她把日子过得太颓废,太无趣,更何况是每天都要见面的男朋友呢?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说: "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其他人心智的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 "



一个满世界旅游,见识广博的男生,不会喜欢只会在家里宅着刷剧的女生; 一个读遍世界名书的男生,不会想和只喜欢言情小说的女生做朋友;


一个家境优渥,在名校就读甚至出国深造的男生,根本不会认识为数理化失眠的普通女孩。 换成女生,也一样。谁不想跟优秀的人齐头并进呢?


虽然残忍,但我们必须承认,即便抛开收入问题,人也是会分三六九等的。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见什么样的人。





其实,爱情不过是一种特殊亲密的社交关系,而这世界上所有的社交关系的本质都是共同进步。


一段感情里,最怕的就是一个人很忙碌另一个人很闲,一个人奔跑着向前,另一个人却原地踏步,甚至后退。

每个人都向往爱情,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真诚长久的爱情。 因为能够天长地久的感情,一定是势均力敌的。


之前大火的《北京女子图鉴》中,因为想进入富二代男友于扬的生活圈,女主陈可陪于扬出入各种饭局,主动要求陪他见外国客户,但因为英文水平差,全程都插不上话。



为了表示爱意,于扬会送给陈可限量款的包包、昂贵内衣和各种奢侈品,但,他却从未想过要和陈可结婚。


于扬很清楚,不平衡的爱情是无法长久的,陈可还远远没有优秀到可以和自己齐头并进的程度。故事的最后,于扬放弃了年轻貌美的陈可,选择了更优秀的富二代女企业家结婚。

剧里顾映真有句话说得很对: " 我们都是这样的人,请你允许他也是。 "

当你对另一半设下条条框框的时候,他也必然对你有着同等的期待。 我们都一样,只会接受自己认为配得上的爱。





什么叫匹配? 不是我用年轻貌美,换你有房有车,有求必应。


而是你畅聊歌剧红酒时,我能陪你一起阳春白雪;你爱好民族文化,我也熟读唐诗宋词诗经史记;你在商场中与各界大佬侃侃而谈,我也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到风生水起,赞誉满堂。

相遇前,你是最好的你,我是最好的我,相爱后,你变成更好的你,我变成更好的我,我们才会是最好的我们,才会有最好的爱情。

有句话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