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保护法律体系概览
(一)主要法律
PDPA是新加坡国会于2012年颁布的一部专门的数据保护法律,其中对个人数据保护义务的规定主要在PDPA的第3部分至第6A部分,旨在规范个人数据的收集、使用和披露行为。2020年,新加坡国会还通过了《个人数据保护法(修正案)(2020)》(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Amendment) Act 2020),对PDPA进行了修订。
(二)主管机关
新加坡通信及信息部之下的信息通信媒体发展局被指定为个人数据保护委员会(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Commission, “PDPC”),负责管理和执行PDPA。
(三)附属条例
经新加坡通信及信息部批准,PDPC有权制定和实施PDPA的附属条例。此类条例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
《个人数据保护条例(2021)》(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s 2021)
-
《个人数据保护(犯罪行为构成)条例(2021)》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Composition of Offences) Regulations 2021)
-
《个人数据保护(执法)活动条例(2021)》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Enforcement) Regulations 2021)
-
《个人数据保护(上诉)条例(2021)》(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Appeal) Regulations 2021)
-
《个人数据保护(数据泄露通知)条例(2021)》(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Notification of Data Breaches) Regulations 2021)
(四)咨询指南
PDPC有权发布咨询指南以解释PDPA。需要注意的是,咨询指南仅有指导和参考作用,并不具备法律效力。这有点类似于国内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0”)发布的推荐性国家标准。此类咨询指南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
《PDPA特定主题咨询指南(2024)》(Advisory Guidelines on the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Act for Selected Topics (2024))
-
《人工智能推荐和决策系统中使用个人数据咨询指南(2024)》(Advisory Guidelines on Use of Personal Data in AI Recommendation and Decision Systems (2024))
-
《PDPA关键概念咨询指南(2022)》(Advisory Guidelines on Key Concepts in the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Act (2022))
-
《执行数据保护条款咨询指南(2022)》(Advisory Guidelines on Enforcement of Data Protection Provisions (2022))
(五)其他对数据保护有影响的法律
PDPA对个人数据保护的规定不会改变任何其他法律权利或义务。在法律适用上,若存在冲突,其他成文法的规定将优先适用。该等成文法包括但不限于特定行业中的数据保护法律,如《银行法(1970)》(Banking Act 1970)和《电信法(1999)》(Telecommunications Act 1999)。其他涉及数据保护的法律还包括《网络安全法(2018)》(Cybersecurity Act 2018),《计算机滥用法(1993)》(Computer Misuse Act 1993)和《垃圾邮件控制法(2007)》(Spam Control Act 2007)等。
二、PDPA与PIPL重点概念对比
(一)个人数据
根据PDPA,个人数据指能从该数据本身或结合其他可访问的信息识别出特定个人的任何数据,但一般不包括业务联系信息。该定义以识别性为导向,与PIPL的关联性导向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