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扎堆慈善平台,是一个令人看不懂的场景,我们真的有如此多的互联网新秀,年纪轻轻就达到了比尔盖茨纯粹回馈社会的境界?
慈善平台反复曝出造假案例,开始我们以为是少数贪心的患者家属在钻漏洞,慢慢我们才明白谁在真正地制造漏洞。
今日有媒体再曝猛料,(梨视频)拍客卧底水滴筹“志愿者”团队,掀开惊人内幕。此等慈善平台并没有传统慈善组织那样勤俭刻苦,竟有能力雇佣大量员工,在超过40个城市的大医院派驻地推人员逐层扫楼,甚至给医院秩序都造成了困扰。他们逐个病房地引导患者发起筹款,募捐金额填写随意,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刻意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管……这一推广过程,正与一直以来曝光的丑闻形成对应,原来并非个别造假,而是体系性造假。
这些地推员工的疯狂不亚于传销,背后的动力是高薪+绩效提成,每单最高150元,月入过万,执行末尾淘汰……真金白银激励之下,无怪乎和保安斗智斗勇、帮患者编故事也要努力生成新的筹款项目。
地推员工显然并非利益链的终点,他们的疯狂背后必然埋藏着更大的疯狂。平台号称0管理费,那么不顾真假狂揽项目有何意义?又是哪来的钱发高薪给大量地推员工?
视频中已有详细解密,筹款项目数量对应的是平台流量,前线员工协助捏造的每一个故事就是这流量的种子。譬如一个癌症患者成功发起筹款之后,有四五千网友给他捐了20来万,网友捐款之后马上就会被推送一个重疾保险,作为此刻刚刚目睹大病拖垮家庭悲惨案例,购买几率陡然升高……这几乎就是恐慌性消费,平台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成功率极高的精准营销。而保险业的利润,就不用说了。
网友捐款,很多只是5块10块集腋成裘,然而可没有5块10块能买到的商业保险,重疾险年度缴费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爱心奉献只是毛毛雨,后面跟着的才是大头消费。网友以为买保险是为自己花钱,但国内的保险业真的一言难尽,如果不经过仔细筛选,基本都是花冤枉钱,很多时候几千元买到的保障和几块钱的意外保相差无几,这高额智商税都给从业者发了高薪。
通常无论直销还是找推广,保险行业获客成本极高,因为大家也都聪明了,很多时候要花十几块钱才能买一个潜在客户信息,而水滴筹一单项目就能引来几千个优质客户,给地推员150的提成,是亏了还是血赚?
事实上通过这个巧妙途径,水滴公司旗下的水滴保险商城已经异军突起为保险行业的新秀,业绩增长极为迅猛。根据相关报道,上线2年来,已经累计服务超过1200万客户,合作的保险公司数量超过60家,推出超过80款保险产品,单月新增签单保费规模超过7亿……已经成为业内瞩目的风口,吸引了数十亿风投进入,跃升在线保险领域里估值最高的公司。(21世纪财经)
所以互联网创业者纷纷投身“慈善平台”,究竟是爱心爆棚,还是逐利凶猛?
通过慈善给保险引流是独辟蹊径,显然也蕴含着极大的道德风险,广大爱心网友在进行慈善捐助的同时,也成为了恐慌性冲动型消费的肉鸡。
流量转化成为慈善平台的主要动力,必然导致只重流量不重质量,甚至在业绩激励下大量从业者主动造假,又构成爱心人士直接受骗,大量虚假案例逐渐消耗掉了公众的善心。
不仅道德瑕疵埋下了地雷,逐利伴生的大量诈捐诈骗也已经踩到了法律的红线。
能够想到此等收割路径,绝对是鬼才,然而这却是整个慈善事业的悲哀。为什么单纯的爱心总是躲不过上当受骗?互联网慈善的全面失信垮塌,可能已经为期不远。
作者:纸上建筑
2019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