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中国服饰与艺术》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法国“部长”是个“中国迷”
法国国务秘书亨利·伯丁推崇中国技术,热爱中国文化,生前收集了大量中国主题的图文资料,其中仅中国手工业和制造业的原创版画就有400 幅。后来,这些资料辗转至约瑟夫·布列东之手。经过其整理及补充说明之后,《中国服饰与艺术》一书于1811年出版。
全书共分六卷,前四卷译自1813年的英文版,后两卷译自1812年的法文版。共收录100余幅版画,17万字。插画中的人物上至皇亲贵胄,下至贩夫走卒。绘画手法结合了西洋和中国画法,真实生动,颇具特色。其中,反映手工业、制造业及服饰的部分插图尤为珍贵。本书一经出版,很快便被翻译成其他语言,且多次再版。虽然原作已经出版200余年,但本书仍然是中国服饰和风俗研究的必读书目。
西方汉学经典之作
100幅版画+17万字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的一手资料
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两名北京青年孔和杨来到巴黎耶稣会修道院学习。1763年,法国耶稣会解散后,急盼回国的两人得到法国国务秘书亨利·伯丁(Henri Bertin)的帮助,并答应回国后帮助伯丁搜集中国的资料。伯丁并没有立即安排两人回国,而是通过政府基金让两人学习了自然哲学、化学、雕塑、绘画等,还让两人游历参观了里昂等地的手工业作坊。游学一年后,两人才被安排躲在一艘中国澳门的船上,借着夜色换装回到了北京。之后两人与北京传教士合作为伯丁提供了大量的资料。18世纪欧洲汉学“三大巨著”之一的《中国杂纂》(又名《中国丛刊》)正是根据这些资料编成。
接着法国便爆发了大革命,伯丁历尽艰辛保住了手中的资料——其中仅关于中国手工业和制造业的原创版画就有400幅,而且多数还未来得及在《中国杂纂》上出版。后来,速记员约瑟夫·布列东(Joseph Breton)偶然得到了这批资料。在整理添加说明后,1811年闻名遐迩的《中国服饰与艺术》一书出版了。
农业祭祀典礼
乾隆皇帝
身着夏装的清朝官员
身穿官服去上朝的五品官员
亨利·伯丁,1720年3月24日出生于法国西南部城市佩里格;1792年9 月16日逝世于比利时列日省东部阿登地区的小镇斯帕。1741年,他来到波尔多,成为一名律师。1757年至1759年,担任巴黎警察局副局长一职。1759年,他接受路易十五的任命,出任财政总监,不过他与国王约定,一旦法国恢复和平,他就辞职。为了更好地调整税收,他建立了新的土地登记制度,却遭到巴黎议会的激烈反对。1763年12月14日,他辞去财政总监一职,转任国务秘书,负责管理包括东印度公司、棉纺织、畜牧学校、采矿、出租车、彩票、内陆水运在内的多项业务。
一位正在烧纸的满族女性
皇长子及其妻子和侍从
造纸工序第三步:煮沸纸浆,控干,沉淀成纸
训练猴子爬到高处采摘茶叶
作为法国重农主义的核心人物,这位法国皇家农业协会成员不单是农业改革的设计师之一,还创建了里昂兽医学院。他坚信中国农业和科技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委托旅行者和传教士搜集资料,这才有了帮助北京青年孔和杨,以及资助晁俊秀和钱德明神父到访中国等故事。1766年至1792 年,他与北堂的传教士书信来往密切。他将问卷寄给北堂的钱德明等人,钱德明等人则将翻译的中国资料、撰写的报道、收集的植物种子及各种标本寄回给伯丁。
问卷涵盖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各个领域,从各省农业生产对气候的依赖、牲畜的繁殖、粮食的存储、收成的分配,到农民的地位和土地的获取等。1766年,他还专门向传教士请教了关于中国的储备经济、粮食贸易和价格等问题。收到报告后,伯丁仔细阅读,亲自参与修订,并把选定的文章刊登在《中国杂纂》上。
伯丁还是个十足的“中国迷”。他家中设有“中国室”,专门陈列中国的珍宝及标本。据说,他曾一次就得到两大箱来自中国的泥人和纸人,共计31个。
流动花贩
孩子玩的纸马(左)与玩具商(右)
摇铃招揽顾客的理发匠
踢毽子的中国孩子与卖小丑玩具的小贩
约瑟夫·布列东,1777年11月16日出生于巴黎,老家是法国东部的穆松桥镇。他年轻时师从法国速记学家西奥多·皮埃尔·伯丁,曾与人一起用速记法记录法国师范学院三年级的课程,还记录了拉格朗日、贝托莱、布鲁塞等名家的授课内容。他在短时间内组建了一支速记队伍,从1792年起负责记录国民立法议会的每场辩论,如格拉克斯·巴贝夫诉讼案。从1815年起,他一直担任议会速记员,直到1852年去世。他主持组建的速记员队伍(一般有十几名负责人)一直延续至今,极大地保障了议会辩论的民主和透明。
室内的妇人和她的孩子们,从服饰可看出妇人在家中地位很高
中国渔夫训练鸬鹚捕鱼
犯错的通事受到惩罚
配有火枪的八旗士兵(左)与被施以枷刑的罪犯(右)
他还参与创办了《司法报》、《分庭速记员》(Le Sténographe des Chambres)、《箴言报》(Le Moniteur Universel),并从1815 年开始到1852年逝世一直效力于《辩论报》(Le Journal des Débats)。此外,他在《法国公报》(La Gazette de France)、《总公报》(Le Journal Général)和《巴黎日报》(Le Journal de Paris)上也十分活跃。
布列东精通几乎所有的欧洲语言,曾翻译过多部著作,包括贝尔萨扎尔·阿克关于风俗习惯的著作。在法庭上,他负责英语、德语、西班牙语、荷兰语、意大利语等语种的口译工作。
作者简介:
约瑟夫
·布列东
(Joseph Breton
,
1777—1852
):
1777
年出生于巴黎,年轻时师从法国速记学家西奥多
·皮埃尔·伯丁。1815
年起担任议会速记员,直到去世。他参与创办了《司法报》《分庭速记员》《箴言报》等报纸。布列东精通几乎所有的欧洲语言,并翻译和主持出版多部著作。
1811
年,他以亨利
·伯丁搜集的众多中国主题彩色画为基础,补充大量文字资料,整理出版了《中国服饰与艺术》一书。
赵省伟:
“西洋镜”“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系列丛书主编。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自2011年起专注于中国历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国主题的法国、德国报纸和书籍。
张冰纨: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世界美术史。曾参与文化部重点项目《中国近现代美术经典丛书》,其文章被收录于《翰墨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