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道学
普及道学、弘传道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墨香中华  ·  毛主席 | 书法与写字有区别 ·  昨天  
墨香中华  ·  他画毛泽东,笔墨生动,惟妙惟肖 ·  昨天  
墨香中华  ·  毛泽东个人简历,看完我惊呆了! ·  2 天前  
墨香中华  ·  太原市原市长耿彦波有了新身份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道学

中华道学百问丨前言篇

腾讯道学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4-09 10:44

正文


本书采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力求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直接、全面的掌握和了解,什么是中华“本位”文化及道教的历史、人物、教义等。


文/李信军


中华古文化的延续及传承


中华文化、文明绵延五千年而不衰。自伏羲根据“河图、洛书”而画八卦,神农尝百草(指医学),黄帝订礼仪、创文字、定干支、制乐器,教导百姓播种五谷等。至此,我国古文化已形成,并伴随着华夏文明,延续到了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我国古文化、古文明最为鼎盛、繁荣的时期(据出土的文物,陶器、铜器等,即可说明这一问题)。


到了周文王时,他又根据阴阳变化、四时更替,将这一古文化(指伏羲的八卦)演变为《周易》。


“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流”(资料图)


故学界指出:“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流”。“道”文化整个贯穿着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从伏羲的“河洛”文化至黄帝时的“天神信仰”;殷商时的“鬼神崇拜、宗祖祭祀”;周文王又根据历史的发展将其演变成《易》辞文化,到了东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又撮其精要、集其大成,著述成了令古今中外叹羡的《道德经》。至此,“道”文化正式“定名”,并伴随着中华文明一直相沿至今。


关于“道”文化的渊源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所说:“真正把五千年来中国文化,发挥的光辉灿烂的,是道家老庄之学”。我国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胡孚琛、吕锡琛教授说:“中华民族自伏羲、黄帝、老聃(老子)一脉相承的道学文化,是东方智慧的结晶,其学‘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又“中国三皇五帝时代的文化是原始的道学文化,它为人类留存下大同社会的文化基因”。


中华传统文化的衰败历程


大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是以少数民族为统治的中央政权。清王朝在梦想以外来文化、外来文明巩固和加强他的统治政权的时候,曾采取了一系列相关的方针和政策。这些措施的实施,最终历史证明它是错误的、极左的,也是自我走向灭亡的选择。诸如:

1

亲满抑汉

大清是以满人建立的统治政权,其唯恐汉人不服、处处设防。在政治上满人(八旗子弟)独霸朝纲、飞扬拔扈,欺辱、排斥汉臣。致使许多饱学之士,宁愿归隐乡野也不愿与其效力。

2

精神丧失

为了大清江山稳固,统治者不去提倡大汉文化,却鼓励和推行自己的满族文化,甚至在全国强行推动他的“剃发令”。同时为了泯灭汉文化和民族凝聚力,极力贬低、压制、排斥本位文化,致使国学衰败、传统丢失,民族精神荡然无存!

3

丧权辱国

当西方借用强势“外用武力、内用文化侵略”之际。统治者不敢把枪口对准西方列强,却瞄向了自己的同胞。如大清末期签订的一条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基本上多和西方洋人的传教士强行传教,而老百姓奋起反抗、抵御,或杀教士,起义有关。


统治者对外卑躬屈膝,除了赔送黄金、白银外,还要割地求和以自保;对内(老百姓)则手段强硬,毫不留情,动辄抄家、充军、杀头,甚至还要诛连九族。

4

自酿苦果

当大清江山摇摇欲坠之际,皇帝依旧不忘淫靡享乐,而大臣们则贪污腐败、相互倾轧。


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丧失;对忠良、有志之士的排斥和压制。最终导致了大清王朝只能在东躲西藏如同丧家之犬一样的生活中结束。


大清王朝的结束,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由于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屈从和重视,而中华“道”文化又长期的被压制和排斥,最终导致了极度低迷和衰败。


愿意救国的新青年(资料图)


随着西方工业化的进程和文艺复兴的思潮,国人纷纷以奔赴海外留洋为荣耀(诚然,借鉴、学习新的知识、事物很好,但不能“数典忘祖”)。回国后,穿起来的是洋装、说的是洋话、摆的是洋谱,连吃饭都不会用筷子而必须更换刀、叉了。同时视西方文化为旨归,崇拜西方人最文明、连西方的月亮都觉得比中国的圆。相反,把中华文化、中华文明视为糟粕、落后、迷信,把百姓视为愚昧、无知。故已故国学大师陈撄宁老先生曾针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这一思潮,深刻指出:

吾人今日谈及道教,必须远溯黄老,兼综百家,确认道教为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寄托,切不可妄自菲薄,毁我珠玉,而夸人瓦砾。


八十年代,在我国研究道教的部分学者当中,“崇洋媚外”的死灰又有复燃之势。有的视“洋文化”哪怕是别人不用的“洋垃圾”也捧着、供着,还“洋洋得意”不可一世。也有的仅靠“一把剪刀,一瓶浆糊”相互抄袭(文章)、大肆鼓吹;有的不懂历史、有的不懂道教,仅凭“个人好恶、主观臆断”,做出所谓的“专家论断”。

相反,当西方的工业文明走到死胡同的时候(认为“物质、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300年的黑色文明,最终导致了世界性的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耕地锐减、粮食短缺、水荒、干旱威逼、森林消失、草原萎缩,以及两极冰帽融化、地球加剧升温,以致疾病、瘟疫盛行……)此时,西方学者都转过身来,重新审视东方、认识中国。并说:“要想了解东方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文化;要想了解中国文化,必须先了解道教文化”。并一致认为“二十一世纪必将是中国人的世纪”如英国天文学家沙里斯在他的《新科学的诞生》一文中说:“前进的唯一道路是转过身来重新面向东方,带着对它的兴趣以及对其深远意义的理解离开西方的污秽,朝着神圣的东方前进。”英国皇家学者、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先生则更从老子智慧中发现其伟大的世界意义,那就是“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对于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


至此,我国学界才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世界性。


中华传统文化的无比宏富及其包容性


中华道学文化自三皇五帝起始,延续、传承直至东周(春秋)时期,老子撮其精要,集其大成,所著一部令世人叹羡的《道德经》之后,诸子百家无不环绕而敬仰之。至此,“道家”思想成了先秦“百家争鸣”局面中的主流。这正如著名学者杨宪邦先生所说:“老子创立的道家文化一直在中华悠久文化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大主干作用”。


当今世界,本应是文化、种族等多元的、二十一世纪文明的,共同发展的社会。可是事实证明,世界不太平。诸如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种族歧视、军备竞赛。民族、宗教、文化之间相互攻击、诋毁,甚至战争。无节制的对自然、资源进行浪费、开采,引发的生态恶化、空气污染,以此诱发的干旱、洪涝频现,疾病、瘟疫盛行……。


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资料图)


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都把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的目光转向了东方,转向了道教。如黎明大学陈水德教授说:“老子是人类能够参与自然和谐过程的导师,是人类命运日趋衰落的救星,老子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时是人类铲除邪恶破坏自然完美的有效利器。”美籍奥地利物理学家卡普拉在他的《非凡的智慧》一文中指出:“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在他的(《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东西方的考察》)一文中则说:“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甚至已经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将达到的状况。”


道教倡导以“道”治国,以“德”治国,甚至提出了,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的政治主张。只有充分认识到“处下、不争、谦让、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的哲学底蕴;不以“兵强天下”、“不霸权、不欺弱”,才能够为“社稷主、天下王”,而“诚信天下”、“誉满天下”。


道教是因“道”而得名,故谓之“道教”。道教尊“道”而贵“德”,以“处下、不争、柔弱、谦让、慈俭”为教义。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主张“互敬、互爱”。在道教的教义中,可以看到,处处体现着“积极”的理念,这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所说的“道教关于和谐、善意、合作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了当前国际社会的基本理想,也是联合国努力促进,不同文明间对话与合作的出发点。”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有人要问我们应该去学什么、做什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在他的《想戴博士帽先过一关》中说到:

基督教国家的学生要求读《圣经》,伊斯兰国家学生要读《古兰经》,中国学生要读什么?应该读《道德经》和《论语》。让博士生读《道德经》、《论语》,有三个好处:培育民族责任感、锻炼形象思维能力和学会如何做人。


中华道学百问,全书分上、下两册。本册分有三个章节,即“道教历史”、“中华道文化”、“道教基本教义”,共一百二十多个问答题。这些问答题,都是在日常教务中经常有人提及或问起的,故把它们系统的、分门别类的汇编成册。本书采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力求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直接、全面的掌握和了解,什么是中华“本位”文化及道教的历史、人物、教义等。


本书的面世得到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任法融会长的支持并欣然题词,大功德主们的鼎力赞助以及北京白云观刘宗明道长的校对和排版等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谢意。(编辑:若木)


声明

1.本文为李信军授权腾讯道学编辑发布,文/李信军未经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

2.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3.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