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研习社
顺时针研究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研习社

搓澡技术哪家强?

历史研习社  · 公众号  ·  · 2019-07-29 23:20

正文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全历史”授权转载


公元1世纪的一天,罗马的一位退伍老兵正在澡堂给自己搓澡。


周遭忽然沸腾起来,老汉抬头一看,原来是人见人爱的 哈德良皇帝,到澡堂洗澡来了。


退伍老兵和君主是旧识, 皇帝问他: 为什么不找个人给你搓背呢? 看你洗澡那么费劲,多可怜呀。


老汉一边用力地反手在后背摩擦,一边回答: 我也想啊,但能怎么办呢? 谁让我又穷又单身……


哈德良听了这话,爽快地赐给老汉两个搓背的奴隶和一些钱。 感动之余,站在一旁竖起耳朵的人们在心里记下了此番情状。


没多久,哈德良再次造访这家澡堂,一靠近大厅就看到沿着墙根排排站的光膀子老汉,背靠在墙壁上摩擦摩擦……


热爱与民同乐的哈德良


在民间浴场要想和皇室贵族来场浪漫邂逅 ,今天看来几乎没有可能,毕竟也不是每一个皇帝都像康熙那样,沉迷于微服私访。


但是在古罗马,这简直再正常不过了,因为浴场对平民、皇帝都一并开放,且入场费极低,只需要1/2亚西铜币,士兵和儿童还能免费,服务好价格低廉,去过的罗马人都叫好。


古罗马浴场,是社会早期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典型正面教材。



尼禄浴场3D复原图


罗马浴场富丽堂皇,修建一座大型浴场的开支巨大,毫无盈利还耗资甚巨。那么问题来了, 谁为浴场建设买单呢?


—浴场的财政来源


罗马浴场的财政建设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稳定的税收

二、皇帝自己的财产投资


罗马帝国的国家收入主要来自税收,像浴场、神庙、广场这样的公共基础建设,都要先从国库下手。国库不够,自己来凑。


罗马浴场被誉为“平民的殿堂”,作为百姓日常休闲的重要场地,把钱投资在浴场修筑上,有助于营造人们安居乐业、天下太平的假象。


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支持、树立正面形象,罗马帝王们一定要在浴场上大做文章。


尼禄、卡拉卡拉、阿格里帕(罗马将军)、戴克里先…… 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统治者,都对修浴场这件事特别执着。


戴克里先浴场遗址


戴克里先曾在捐赠的浴场墙上题词——“戴克里先幸福池”,旁边还有一句“献给亲爱的罗马人”。建个澡堂子整得这么冠冕堂皇,中国人表示不服不行。


—国之大业,洗浴当先—

古罗马的大规模公共浴场都是典型的、非盈利公营企业。 它不单单是一个卫生场所,更是集政治、文化、经济为一体的多功能娱乐中心。


古罗马至盛之时,国家的基础建设全方位被浴场事业包围。


公元2-3世纪,罗马城里已经遍地是浴场,处处可见修缮齐全的输水系统,人们对洗澡的痴迷堪比今时的网络游戏。


1.   罗马人:一天不洗澡就浑身难受


英国画家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Alma Tadema,1836-1912)的人物油画作品赏析描绘了古罗马浴场内人群熙来攘往的繁盛景象


据说当时罗马人几乎每天都会去公共浴场,在里头一边泡澡一边高谈阔论、调侃政事,能说善辩的罗马人到底还是把澡堂变成了思辨者的生活会所。


帝国内浴场门庭若市,殿内如同在举行重大盛会,常闻莺歌燕舞之声,一通洗浴让人仿佛行至人间天堂。


2.   由健美引发的全民泡澡热潮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罗马浴场也不是。


在共和时代早期,因为城市供水不足, 人们对洗澡这回事没多大热情 ,只有在农耕劳作回来才想起用水清洗身体。


再加上时政紧张,腹背受敌处境艰难,(北有高卢人、南有迦太基,东有马其顿、希腊),整个罗马共和国尚在清贫中成长。


公元前1世纪以前,罗马浴场数量少(约67座),且分布不均,只在罗马城、奥斯提亚、庞贝等城市比较集中。


庞贝浴场


到了共和时代末期 ,罗马社会的沐浴活动才渐渐流行起来:


一方面受到古希腊人崇尚健美体魄的审美刺激,罗马开启了全民运动的热潮,人们常常浑身是汗、臭气熏天。


一方面也因意大利半岛的气候影响,湿润多雨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在盛行疟疾的罗马,人们为了健康也会天天洗澡,乡下地区也不例外。


再者城市水道建设日趋发达,输水管道为蓄水池供水,沐浴由此成为一国之大业,享乐者数不胜数。


过分爱干净的古罗马人,让洗澡这项活动多少带上点“趋避病害”的神秘感,共和时代的某些地区,洗澡还被加入到“神祗崇拜”的活动套餐。


从大范围来看,罗马城的城市基础建设还未完善, 洗浴活动成为人们的心头好才初现苗头。


进入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以后,情况开始有所转变。


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世纪之间,公共浴场以罗马城为中心,向各行省城市快速发展。西班牙、北非等地也一并开始兴建大型浴场。


到了公元2世纪,仅罗马城里就已经有11座大型的公共浴场,800多个小型的浴场。进入到各行省城市,私营浴场更是多如牛毛。


罗马城的大型浴场


卡拉卡拉浴场、戴克里先浴场、尼禄浴场、阿格里帕浴场……都是罗马帝国时代规模较大,容纳人数以千人起算的奢侈型洗浴场所。


这些浴场多数是国家出资+统治者赞助, 统治者们(包括元首和皇帝在内)都认为浴场盖得越大越豪华,自己的职业能力就越强。 而当时的老百姓八成也是这么衡量统治者的。


为了得民心,讨好贪图享乐的老百姓,统治者们发狂似的、沉迷修浴场,规模和装修风格要多壕有多壕。他们恨不得把黄金钻石镶满穹顶,以彰显自己权杖下的强盛国力。


放在今天谁又能想到,国家的面子工程居然是靠澡堂子撑起来的?


—卡拉卡拉浴场,浴场里的战斗机


公元2世纪到3世纪(正是东汉末年分三国),罗马城的浴场建造规模到达巅峰。


卡拉卡拉浴 ,拉丁名为Termae Antoninus,建造于公元212年-公元216年,今遗址位于罗马Vialedelle Terme di Caracall大道西侧,是目前保存现状最完整的浴场。


卡拉卡拉浴场遗址


浴场及浴场周边作为完整的建筑遗址,被保护起来,这里也是后世对古罗马文化生活的重要考古基地。


今天卡拉卡拉浴场仍是罗马城内一道独特的风景,内部的院落和洗浴厅的穹顶、墙体遗存向人们展示一千八百年前古罗马丰富的洗浴生活。


不过单靠这些斑驳淋漓的大理石地砖、破损的墙皮,凭空还原罗马帝国奢侈的基础建设,还得费不少想象力。还好专业人士替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卡拉卡拉浴场复原


后世专家在还原浴场的时候, 发现贪图享乐的罗马帝国,在追求物质人生的道路上攀上了另一个巅峰。


浴场整体来看是一个左右对称的建筑群——称为对称的“双生”空间,浴场坐西南朝东北,外围一圈近似方形的高墙环廊,长宽约为412m*375m,内部的洗浴中心235m*126m,占地总面积近150000平米,规模庞大,相当于1/4个北京故宫。


浴场中心的内部格局更显复杂 :包含了热水室、温水室、冷水室的洗浴三温暖,还有桑拿蒸汽室、按摩室、更衣室。


浴场的三温暖浴室位于中轴线上,在热水浴和温水浴之间是更衣室,温水浴厅后是冷水浴室。


卡拉卡拉浴场平面布局


浴室外圈围绕着大量娱乐设施,在棋牌室玩骰子、下棋,前往艺廊欣赏绘画雕塑,还可以在聊天室和朋友八卦皇室绯闻,末了,来图书馆、音乐厅,读读书看看演出更有助于你陶冶情操、提升文艺素养。


—罗马人的洗浴流水线—


进入浴场第一步,到更衣室换上轻便的运动服,来到宽阔的运动室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在此期间,你可以打球、打拳、摔跤、跳高甚至做体操……总之挥洒汗水是阶段目标。


洒过汗, 年纪稍大的人可以去往按摩室,让奴隶给你做做大保健。


如果不喜欢大保健,你也可以进入暖房或浴室放松身体,奴隶会给你的身上涂抹香料,之后进入干蒸房,在高温蒸汽中疏松毛孔,有助于清理皮层污垢。


桑拿结束,回到浴室的你可以再次泡泡温水浴、放松肢体,用冷水最后一次清洗身体。


最后来到干燥室,将水分烘干,转回到更衣室,待再次穿戴整齐,完整而隆重的一次洗浴才宣告结束。


鉴于浴室提供的娱乐项目太过丰富,很少有人洗完澡就匆匆离开,人们一般都会去休闲厅偷得半日闲。


待身体乏了可以再去浴室里蒸桑拿,洗个三温暖……如此周而复始地在浴场里打转,罗马人仿佛被这里封印住了身体一般。


作为一个日常娱乐休闲的场所,罗马帝国的公共浴场已经囊括了今天大型商场所能具备的全部功能,服务还统统不要钱,怪不得罗马人恨不能一天去两遍。


—带你走遍浴场每个角落—


卡拉卡拉浴场全局


浴场的东南角和西南角是两个图书馆,图书馆之间相距260米,其面积近800平米,正面是一排圆柱组成的柱廊,从图书馆能够直接看到浴场。


图书馆后墙中央的凹形槽可放置雕像,雕像凹槽的两边是书柜壁龛,壁龛前有台阶供读者取用书架上的文献。


书室背面有楼梯通往上层藏书长廊。 书柜内部有书架,每个书柜又有各自的编号,书卷上也有各自的标签。


浴场图书馆遗迹


由于浴场图书馆设计多有相似,我们可以从图拉真广场图书馆的书室重建图中窥得当时的情景。


图拉真广场图书馆重建图


图书馆、健身房、商铺分列在院墙 两侧,中间有一个带看台的宽阔运动场。


沐浴大殿则是以一条中轴线为主,线上依次部署着热水厅、温水厅和冷水厅。 浴池、健身厅、更衣室以对称格局分布左右。


浴场地面的马赛克


浴场的热水厅为圆形厅,直径35米,顶部有高高的穹顶,高耸的柱子将浴场包裹一周。


浴场内部则是贴满了华丽的马赛克砖面和大理石,看上去极有风情。 墙面底部是黑色花岗岩,上部有白色的大理石线脚和拼花马赛克。


地上的排水口


浴厅显眼处陈放着庄严的大理石雕像,在黎明到来之前守护一方殿堂的安宁。


一个面积约13公顷的卡拉卡拉浴场,最多可同时容纳下1800人洗澡,加上浴场的按摩师、香料师、理发师等工作人员, 总人数可达2000多人。


而建于公元306年的戴克里先浴场容纳量多达3000人,沐浴中心的占地面积比卡拉卡拉还大上一圈(但外墙环廊尺寸较之略小376m*370m)。


戴克里先浴场复原图


今天的卡拉卡拉几乎所有拱顶无一幸存,余下巨大的高墙和断壁残垣,在罗马城里残喘不止,多亏了当初混凝土质量够硬,浴场废墟才没有被“挫骨扬灰”。


古罗马浴场的设施


浴场的技术活—


拱顶是当初罗马公共浴场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站在浴厅里仰望天花板,就能看见那些和教堂没什么两样的高高拱廊。


戴克里先浴场改为教堂


卡拉卡拉浴场大厅装饰复原


建筑工程师出身的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里提到在浴场里修建拱顶的方法,他表示: 拱顶用砖石结构较为稳定,但用木梁顶棚也不是不可行,只要在木梁下吊挂一个赤陶顶棚就可以。


常见的罗马拱顶


赤陶顶棚是用陶片和铁棍组合而成的 ,铁棍排列成行,两根铁棍之间以陶片固定,陶片上面接缝处抹上掺发丝的黏土,下面抹上石膏。 热水浴室还会做成双层顶棚,避免水汽腐蚀屋顶的木头。


悬吊式拱顶和双层拱顶


古罗马建筑的重要材料是大理 石,他们爱好以希腊式的大理石柱装点富丽堂皇的大殿,但是混凝土才是至关重要的建筑材料。 罗马城市建设的骨架是用混凝土搭建起来的。


混凝土做地基能保证浴室内部的保温,覆盖供热管道。


罗马人用来自维苏威火山的火山灰,按比例将石灰、砾石和水,混合而成,制成的混凝土质地坚硬、耐水性好,是蒸汽室、浴厅里的建筑主打。


之后工人往混凝土地面上铺马赛克,使用金属、陶片、宝石等硬质材料,能够防水防滑,外形美观。


大理石砖雕


墙体外层也会用到大量混凝土 ,用于砌砖和敷墙表,防风挡雨非常实用。


浴场墙面有彩色的大理石绘像,地面铺就的彩色石头(主要是花岗岩和斑岩石)来自帝国各地,比如北非的努米底亚的黄色大理石、希腊的绿纹大理石、埃及的紫色斑岩和红灰色花岗岩……


“如果浴室的墙壁四周没有嵌上巨大而昂贵的玻璃使之生辉添彩……如果没有绘上精美的壁画,浴室的天花板上没有全嵌上玻璃,如果水池没用萨索斯大理石镶边……那么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像贫民一样窘迫。


浴室墙壁或地面的画像


骄奢淫逸的社会败坏了罗马帝国,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路上一去不返,曾经清贫、朴素的民风被浴场里的玫瑰花瓣水洗了个干净。


光是为了从各地运输装饰物料,帝国每年不知道要砸多少钱在里面。


兴修浴场并非只带来了安于享乐的生活方式 ,随着浴场建筑的数量猛长,整个罗马帝国时期消耗了大量的木材,这导致大面积森林资源被毁,还造成了城市的港口淤塞。 但这些在人们的眼里算不得多严重的损失。


后来发生的事情才真正出乎人们意料,因为不设防的罗马浴场对男女开放,它们很快演变成罗马人风花雪月的场所。


浴场渐渐沦为风月场


后来的学者们想到这个淫乱萎靡的时代,都把仇恨的目光对准了罗马浴场,这就和不会滑冰的人在冰场上摔了一跤,还怪冰面太滑一个道理。


帝国末期,整个罗马社会情迷浴场,这影响了军士们的纪律。 国家军事力量低迷,士兵们贪睡、嗜酒,在醉生梦死的浴场和酒池里,和妓女自我放纵。 饱暖思淫欲,损毁战斗力。


古罗马军事将领西庇阿看到此情此景,忍不住对军人几番训斥,然而效果甚微。


罗马帝国气数衰退,在社会氛围愈发堕落的情况下,浴场失却了往日的吸引力,水汽腾腾的浴场不知不觉凉了。


事实上在卡拉卡拉浴场建造之时,罗马帝国的影响力已经日渐衰退。 到了戴克里先当政,帝国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但还是没能止住颓败的脚步。


公元315年,君士坦丁浴场修建结束,规模比从前的浴场小了不少。 皇家浴场时代已经几近终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