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1、无视“抹黑中国”事件,暴露日媒道德水准
2、台湾当局不自量力才被东南亚国家打脸
3、如何跟中美相处,澳大利亚总算想明白了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近日披露,日本驻英国大使馆每月用1万英镑(约合8.7万人民币)收买英国智库“亨利·杰克逊协会”,让这家智库鼓动记者和官员抨击中国,进行反华宣传。但日本主流媒体对此事集体沉默。
叶海林(时事评论员)
日本主流媒体对日本政府雇用第三国智库抹黑中国的行为三缄其口,这并不令人感到奇怪。首先,
对于今天的日本舆论生态来说,抹黑中国已经成为他们深入骨髓的一种本能,这是由当前日本国内的对华整体气氛决定的
。在这种气氛下,日本的媒体根本不需要政府指引就会自动屏蔽此类消息。其次,日本的一些势力素来都有不承认自己干过肮脏勾当的老传统。对于70多年前父辈干的事情,他们都不会承认,今天他们自己干的事情,就更不会承认了。
▲日本驻英国大使馆(俄罗斯卫星网)
实际上,日本媒体是否直面自己政府的不体面勾当,根本无关紧要。更耐人寻味的是,对于日本驻英使馆这个明显违背新闻道德伦理和外交国际准则的勾当,其他许多西方国家的媒体也没有给予太大关注。试想,如果这件事情的密谋者和被攻击者的身份颠倒过来,又将会怎样?
所谓国际主流话语的道德水准,不过如此
。
▲“亨利·杰克逊协会”鼓动包括英国前外交大臣马尔科姆·里夫金德在内的政界人士和记者,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唱有针对性的反调。
柬埔寨首相洪森近日表示,柬方非常欢迎台湾商人投资,但尊重中国主权意味要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因此禁止在柬埔寨境内升起台方的所谓“国旗”。此外,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日前还发文称,因为新加坡希望与大陆发展更多贸易联系,其与台湾的军事交流将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趋淡。
张文生(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所长)
洪森的表态是柬埔寨一贯政策的延续,并没有新变化。
然而台湾当局推行“新南向”政策不仅有经济目的也有政治目的,反映台当局希望以经济的手段来达成政治上的突破,是不安好心的表现
。
▲2月4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柬埔寨首相洪森(坐排右三)与在柬华人华侨共享团结饭。
东南亚国家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一般会欢迎与台湾建立更加密切的经济关系。但对于蔡英文当局试图绕道达成政治突破,东南亚国家会有所警惕。洪森的表态实际上就表达了对蔡当局寻求政治突破的反对,这种态度也代表了多数东南亚国家的态度。新加坡会适度减少与台湾的相关交流同样属于正常选择。
这些也都说明蔡英文上任后不管是在两岸关系还是对外关系上,其筹码都在不断流失,都处于困境当中
。
“新南向”政策注定不可能成功。对东南亚国家来说,要发展经济、吸引外来投资,恐怕主要还是要跟中国大陆搞好关系,如果依靠台湾发展经济,显然动力有限。而台湾连自己的经济都搞不好,还想带动东南亚发展,根本不现实。
▲资料图片:2016年4月13日,
民进党国际部主人黄志芳说明“新南向”政策。
台湾现在最该关注的问题还是内部经济,如果这件事搞不好,蔡英文很快就会被台湾民众所抛弃。经济、民生、福利才是台湾民众关心的焦点。
当地时间2月7日,中国外长王毅在堪培拉与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澳大利亚是中美“共同朋友圈”中的重要一员,可以继续做美国的盟友,同时做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毕晓普此前表示,澳中关系良好密切,强劲有力,澳方希继续成为中国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希望中美双方深入、良性互动,并愿为此发挥积极作用。此前一年,澳追随美国脚步,在网络黑客攻击、中资收购澳企、南海等问题频频上对中国发难,中澳关系也一度走低。
▲2月7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堪培拉与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共同主持第四轮中澳外交与战略对话后共同会见记者。
阮宗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王毅外长所讲的主要意思是说,澳大利亚可以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扮演桥梁的角色。因为中国跟澳大利亚关系非常紧密,特别是经贸关系,同时澳大利亚又是美国的盟友,
所以澳大利亚没有必要在中美之间做选择,也就是说你不是非得中国美国二选一。对澳大利亚来讲,在中美之间扮演桥梁角色对它好处最大,这对中美关系也是一件好事,可以实现“三赢”——中、美、澳都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