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熊眼看世界
社会学、统计学、英语考试、经济学、中国社会问题、禁片赏析等大量科目打酱油教学工作者。以功夫熊猫的眼光,看着这个时而有趣时而无趣的世界。 搜狐新闻客户端个人频道(新浪、搜狐微博):懒熊梦话 。
51好读  ›  专栏  ›  熊眼看世界

高考与公平

熊眼看世界  · 公众号  ·  · 2017-06-06 22:48

正文

作为中国第一大考,高考不仅肩负着选拔人才的使命,还是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恢复高考以来,多少人通过高考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跃,如俞敏洪一般,从一个农村的拖拉机成为鼎鼎大名的“中国合伙人。”某种程度上,高考是一个公平的制度。

不用幻想,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所谓公平。对比一下中美的高校录取机制,也许我们对“公平”这个词会有更深的认识。在美国,有广为人知的精英联盟。各著名高校给校友子女们录取的优待在被称为legacy录取,即校友子女优惠录取。经典案例包括,成绩很差的小布什就读耶鲁,有吸毒和酗酒戈尔之子上哈佛。数据表明,尽管哈佛2011年录取率仅有6.2%,但校友子女的录取率则高达30%,约为普通录取率的五倍。基本上,校友子女优惠是一个为富人家庭、精英家庭量身定做的规则。

根据维基百科,75%的美国人反对这项制度,但该制度没有哪怕是名义上取消的可能性。对于哈佛这样的私立名校,是不用担心民意的。校友的捐款是学校发展的雄厚基础,对校友和捐款人的优待“理所当然”。

回到中国,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吗?在一定区域内,基本如此。北京的考生,高分到低分录取,河南的考生,也是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但区域之间的鸿沟是巨大的。很久(20年)以前,是统一高考试卷的。最终什么情况呢?简单的说,在北京能上武汉大学的分数,在河南只能上职业技术学院。后面,改成不统一试卷了,让你没法比较。遮羞布下,竞争的激烈程度依旧天壤之别。

有人说北京上海孩子素质高,就算高考分低,潜力也比死读书的孩子大。如果说素质是用电脑、玩苹果、说英语,看电影喝星巴克吃哈根达斯,是的,平均而言,北京上海的孩子素质高。不少地方的学生根本没这个条件。因此,难道这些孩子就必须比北京上海的时髦中学生们多考一百分吗,如果让北京孩子参加河南一般残酷的高考,他们还有没有心情专注提高素质呢?所谓文化资本的阶层复制,在高考制度的设计上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另一个问题是中学教学质量的巨大差距,而且这些年愈演愈烈。出名的优秀乡镇中青年教师会被陆续挖到二三线城市的市重点,市重点的优秀教师出名后会被挖到省会城市各重点中学。乡村中学、一般中学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差,那里的孩子离名校越来越远。从幼儿园开始,那些重点学校都能享受大笔的财政补贴,能进到这些学校,不仅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还享受低廉的费用。比如,自从广州预算公开以来,媒体年年报道广东八所幼儿园要花掉纳税人8千万。年年报,年年照花不误。美国,有钱人,花大价钱,享受私立学校,私人医生,似乎可以理解。但如果某个阶层既能赚大钱,又干啥都不用花钱,全部由纳税人补贴,从机关幼儿园、公办名校、高干病房,一路享受过来,那就是双重的不公平。

当然,那些享受着读着人大附中、华师附中等学校的孩子们,也是需要奋斗的。他们也许以为,自己能有更多的机会读985高校,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对此,不妨来看一个实验。

迈克尔·刘易斯在普林斯顿2012年毕业演讲中提到,加州伯克利大学理系的几个研究人员找来了一批学生,然后给学生分组,按性别分开。每组三个男生或者三个女生。然后他们让这样的小组进到房间里,然后随机选取三人中的一个作为组长。然后他们让他们处理各种复杂的道德问题。在他们开始解决问题30分钟时,研究人员们会打断各组。他们会拿着一盘饼干进入房间。总共四块,小组里有三个人,但却有四块饼干。每个组的表现难以置信的一致,那个被随机任命做组长的人拿了第四块饼干,并把它吃了。位组长没有任何丰功伟绩,也没有过人的美德。他只是30分钟前随机被选的。他的身份完全取决于运气。但他仍然觉得饼干理所当然是他的。

这个实验还可以解释很多人类行为。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不一定是完全随机的。但你必须意识到随机的那一面。成功者是少数的幸运儿。也许,幸运在于你有不一样的的家庭,幸运在于你有不一样的户口。也许,你觉得你本来就配得那块多出来的饼干。但我希望,若干年后,那些在这几天获得胜利的孩子,能为没有胜出的同龄人的后辈们创造更多的机会,限制那些显而易见的不平等。这个世界会因此而更美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熊眼看世界。 有趣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