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
线收听
本节目,请点击文章底部左下角
↓↓↓
阅读原文
打开美国地图,人们会发现在美国本土之外,隔着加拿大还有块广阔的美国“飞地”——阿拉斯加。在1867年之前,阿拉斯加属于俄国,当年美国从沙俄手里购买阿拉斯加仅花了720万美元。今天看来,这是俄国人的一笔赔本生意,但让人意外的是,当初俄国人可是想尽了各种招数让美国人买下了阿拉斯加。
那么,沙俄为什么要卖掉阿拉斯加?为了达成这笔生意,沙俄内部有过怎样的激烈争论?本来谈好的500万美元,作为购买方的美国为何主动提价到720万美元?这笔生意中,出现了怎样的猫腻?本期《档案揭秘》李涵为您讲述:沙俄为何以白菜价将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
1741
年,在俄罗斯海军服役的丹麦探险家白令发现阿拉斯加,白令海及白令海峡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随即,俄国宣布拥有阿拉斯加主权。阿拉斯加的土著民族为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以及阿留申人。自18世纪80年代起沙俄在这里建造居民点。1798年成立俄罗斯美洲公司,也就是俄美公司,独家经营渔猎场并开采矿物。
阿拉斯加位于北美大陆西北端,1/3的面积位于北极圈,气候严寒,年平均温度在零度以下,因人烟稀少,纳入版图100多年来,阿拉斯加没有为俄国带来任何金钱贡献,反倒要贴钱派驻军队。
1857年3月,沙俄新上任的外务大臣戈尔恰科夫公爵收到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建议出卖阿拉斯加的信。他写道:“这种出让是完全合乎现代要求的。我们不必欺骗自己,而应有所预见:美利坚合众国想要整个地统治北美,肯定会攫取我们这些领地,而我们又无法把它们藏掖起来。再说,这些领地带给我们的好处微乎其微,出卖它们似不会引起过分的反响……”
外务大臣戈尔恰科夫公爵进退两难:他不赞成出卖阿拉斯加,但也不能对豪门权贵的意见不予理睬。他只好把此事报告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没想到沙皇竟对此极有兴趣,御笔批示:“此议值得考虑。”
沙皇为什么也支持卖掉阿拉斯加呢?
白令
原来,从1853年到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受到英法联军沉重打击,国库几乎被军费掏空了。所以,遭遇财政危机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把赔钱的不毛之地阿拉斯加卖给美国。
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是沙皇的弟弟,这件事可能他们在家庭聚会时就“考虑”过了。这是经过密谋策划的,只有少数人参与此事。密谋者知道,持反对意见的外务大臣是惟一难以逾越的障碍,于是他们设计了一幕戏:首先是远在法国休养的尼古拉耶维奇给戈尔恰科夫写信提出此事。他们分析:事关重大,外务大臣必然会报告沙皇,而沙皇表现出兴趣,要加以“考虑”,这样一来外务大臣就可能改变立场……
事情的发展就像预料的一样,戈尔恰科夫不再公开反对,而是准备采取拖延的办法,并为此寻求支持。他找了曾担任过阿拉斯加执政官的海军上将弗兰格尔。谁知这位海军上将圆滑异常,他采取的是中间路线,两边都不得罪。
外务大臣戈尔恰科夫公爵经过慎重考虑,向沙皇建议暂缓出售阿拉斯加,待驻美公使斯捷克利男爵探明美方意向再作定夺。沙皇于1857年4月29日作了简短批示。大意是:一、此事不算完;二、卖价不必太高。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戈尔恰科夫的拖延功夫确实厉害,居然把出卖阿拉斯加这件事压了十年。当然这期间也刚好碰上美国发生南北战争。可在这十年里密谋集团并没睡大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是密谋集团的主将,除了经常在沙皇哥哥的耳边吹风外,还把财务大臣赖滕拉入圈内。而驻美公使斯捷克利男爵一开始就是这一集团的干将,十年内为出卖领土奔走于俄美之间,不遗余力,甚至准备了使俄国蒙辱的条约文稿。密谋集团开始分头行动:尼古拉耶维奇大公负责打通外务部,重新向外务大臣戈尔恰科夫公爵提出这个问题;财务大臣赖滕以金融危机来逼压沙皇,建议向西方贷款;驻美公使斯捷克利男爵则加紧同美国政府磋商。
1866年9月,财务大臣赖滕给沙皇呈上一份报告,声称近两三年来债台高筑,国库空虚,为偿清外债必须尽快筹集450万卢布,可在国内无法筹到这笔钱,办法只有一个:用新的国际贷款偿清旧债。他让沙皇明白,俄国能否得到贷款,决定于出卖阿拉斯加的态度,换句话说,出卖阿拉斯加,就可以延期还债。
1866年10月,斯捷克利男爵由华盛顿返回圣彼得堡,密谋集团在大公府邸聚会,做出两项决定:一、出卖阿拉斯加要价500万美元金币;二、继续向外务大臣施压,争取尽快突破。
1866年12月16日中午,密谋集团的全体成员来到外务大臣家,沙皇也来了。沙皇明确表示同意出卖阿拉斯加。此事没有官方正式记录,只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日记中有两行文字:“中午1点,戈尔恰科夫公爵就美洲公司之事举行了会议。决定卖给美国。”沙皇的日记表明出卖阿拉斯加已成定局,可此时俄罗斯大臣会议和国务会议对此一无所知。
密谋集团绕过外务部,指定斯捷克利男爵全权负责谈判和签约。可是,作为全权代表的这位公使先生手上竟没有任何政府的书面指示或授权书,只是财务大臣叮嘱了一句:“要500万美元金币。”
这位男爵同美国的谈判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卖国丑剧。条约正文是由美方口授笔录的。七项条款中有五项讲的是美方的权利,即签约后美国政府应该得到什么。其余两项是有关付款问题,但对付款过程中违约的责任和惩罚只字未提。
美国人看好阿拉斯加的经济前景,也深知其政治和军事的价值,但当时美国刚刚结束内战,国库空虚,手里没有钱,于是在美国政府这位买主的身后出现了一位掏腰包的人。在准备签约的过程中,闪现出一个美国人的名字:奥古斯特•别利蒙特。别利蒙特23岁就在美国崭露头角,成为洛希尔银行法兰克福分行的主管,后来在纽约为洛希尔财团收购了一家银行,并担任行长。不久后,他又成为美国总统的经济政策顾问,而且是政府的债权人。显然,洛希尔财团通过自己的代理人把钱给了美国政府,由政府出面购买阿拉斯加。
其实,此时的阿拉斯加已经呈现了聚宝盆似的前景。当时俄罗斯美洲公司已经在这里开采煤矿和金矿,但财力有限,沙俄政府又不给予必要的支持,无法扩大规模。但办法总归是有的,只要对俄国私人资本及企业家开放,共同开发阿拉斯加,肯定是大有前途的。
但一切,为时已晚。
1867年3月,俄美双方“谈判”接近尾声,不久就可以正式签约。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美国国务卿希华德对条约的第六条款作了改动,出现了720万美元金币的数目,而原定价格是500万!斯捷克利男爵欣喜若狂,立即报告沙俄政府。沙俄政府于1867年3月26日发给男爵一份密电:“沙皇准予以720万的价格出售并签约……尽量争取近期收到钱,如果可能,把钱款转入伦敦巴林银行。”为什么要转入巴林银行呢?因为沙皇家族的私人账户就设在巴林银行。
1867
年3月29日深夜至30日凌晨,美国国务卿希华德和俄驻美公使斯捷克利在条约上正式签字。签约后美方不等国会批准拨款,不承担任何义务,就立即得到了阿拉斯加。
地价增值无疑给了俄方代表斯捷克利吹嘘自己的资本。他说因为自己在谈判中成功地讨价还价,加上在自己的促成下“某些有影响的美国人物”帮了大忙,才会溢价220万美元金币,他认为这220万中应有他一份。可沙俄政府并不这样认为,沙皇除了授予他勋章以外,只奖给他2.5万卢布。斯捷克利感到十分委屈,在写给外务部的朋友韦斯特曼的信中说:“给我的奖金,我想应当更慷慨些……如果沙皇不能正确评价其派出使者的贡献的话,那么他就会自己设法拿到其应得的东西。”请记住斯捷克利的这句话,因为后来,俄美交易中果然出现了猫腻。
后来的史料证明,阿拉斯加售价的提高其实与斯捷克利没有一毛钱关系。可美方为什么要提高地价呢?
为破解这个历史之谜,美国侦探拉尔夫•埃佩尔松对此事进行长期调查研究后写了一本书:《一只看不见的手》。他写道:“在美国内战期间,沙俄为救援美国北方政府,曾派出自己的舰队赴美国海域。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同美国总统林肯可能有过秘密协议,美国应为俄国舰队支付费用。林肯被暗杀后接任的总统约翰逊没有宪法授权,不能支付这笔费用。而舰队的费用又相当高。因此,约翰逊通过国务卿希华德谈妥了向俄国购买阿拉斯加的事。那些不明真相的历史学家称‘提高地价’是‘希华德的愚蠢’。至今还有人批评这位国务卿,说为这么一块地不应付出那么高的代价。但购买土地只是一种手段,是动用俄国舰队向沙俄付清军费的一种手段。”
说到俄国海军援美一事,1863年的情况是这样的:游弋在北美两岸的俄国海军力量有两支分舰队:大西洋分舰队由海军少将列索夫斯基指挥,太平洋分舰队由海军上将波波夫指挥。它们曾分别开进纽约港和旧金山港。
对于林肯总统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有秘密协议之说,1939年苏联历史学家马尔金肯定地说:“俄国公布的文件同美国大量的资料都说明当时这种关系,并且证实了关于1861年或1863年派遣分舰队支援北美和俄美之间建立秘密联盟的说法……”
沙俄战舰在美国海域游弋累计时间近一年,为此沙俄国库开支了多少钱呢?据当时海军部的材料,沙俄国库为一艘战舰一年支出的军费为35万卢布。两个分舰队12艘战舰的总费用为420万卢布。此外,巡航舰“新贵”号沉没在旧金山海湾也应计入总开支。还有,分舰队驶入大西洋时牺牲了13名水兵,几十人患坏血病并长期进行治疗,在大洋中航行后不少舰只需要大修……总之,在总开支中应当再加上几百万卢布。所以,美国并不是白白提升购买阿拉斯加的地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