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很喜欢丫丫,大概是从她的小肉球照片那一眼就开始了,看着丫丫学画一天天在进步,像看着自己孩子一样欣慰。(
丫丫学画记——我才不是没有故事的小娃娃
)我更喜欢丫丫的妈妈,她不疾不徐的人生态度,绝对是我辈的榜样。
丫丫妈妈追随女儿的脚步,参加了熊老师艺术课中成人花观课的学习,以下是丫丫妈妈的学习日记,是她们母女的光阴的故事。
第一课顾恺之《洛神赋》
这是我平生第一幅完整画面的画,
丫丫说这个可以称之为作品
~
我当然知道她在鼓励我,她乐于看到妈妈和她一样在努力学习。不过她在教我的过程中说了很多自己学到的内容,我还挺受益的。
说说我自己的感受吧,铅笔稿花了大概两小时,这还不算前期那些练习的时间,然后第二天再宣纸复上去描着勾线的。勾线的时候能感觉到可能腕力不够、技巧也欠缺,画到快结束的时候笔控制得不如一开始好,手腕悬着也难受,压下去直接放桌上也难受。起笔是在最高的那一堆树那里,是注意了位置的,没想到画着画着山不够高了,整个画面压扁了,有些树大位置也有些被调整了,不过自己看着还挺和谐的,所以坚持着画完了。
当时丫丫也画了几棵树,相比我来说是既快又好,当然她比较写意,不是那种慢工出细活的风格。但她一点都不得意或者嘲笑我,而是耐心示范了会儿去做自己的事情了,然后每天关心我画到什么程度了。到最后完成了还鼓掌呢!
第二课赵昌《写生蛱蝶图卷》
从第一课的山水+均匀粗细的线条一下子变成了昆虫+树木,感觉真是很大的挑战呢,但是熊老师的讲解真的对下笔很有帮助,这次作业从开始的练习画局部,到画铅笔底稿,再到一次次勾线敷色,我有以下几点感受和疑问:
1. 自己对第一幅作业的勾线更满意些,感觉第二次手抖得厉害,但第二次画的时候更注意细节了,比如叶片最边上的那些叶脉;
2. 第一幅上试着敷色,对花瓣根部的颜色最满意,第二幅则试了各种深深浅浅的墨色;
3. 荆棘底下满地的小碎花,我怎么也画不好。
这里要提到一点,丫丫在看到我的敷色初级作品后表示理解,在自己画画的时候先准备了两支笔给我演示如何画出深浅墨色晕开的感觉。
第三课《大豆图》
这次的作业挺特别——简洁的画面,看着不难,但叶子下笔就并不容易,而蜻蜓看起来很复杂,画完倒成了自己挺满意的部分了。所以完整的那张作业,我交的局部图就是蜻蜓。
感慨时间有限,只能画完一遍。
丫丫非常喜欢我画的蜻蜓,甚至表示“崇拜”妈妈~
第四课《豆荚蜻蜓图》
看熊老师的示范时候感觉那种一笔一笔方方的,对,对,就是这样,甚至可能手下也会不自觉得随着一同比划,可到了真拿起笔开始画,那一条应该长长的带细微转折的线要不就是一笔一笔连成了弧线,要不就是断断续续像虚线一样,真是令人沮丧啊。
这还不算,勾线的时候更难受,因为毛笔软软的,加上每一笔下去和提起时候的力度都会有点先重后轻,那种虚线就甚至带上了水滴的感觉……
当我表达这种画不好的沮丧时,丫丫说,没关系,有时候我也老想画好却怎么也画不好。。。这娃怎么就这么体贴人呢?回想有时候她练琴的时候怎么都弹不好,我会让她停下来深呼吸或者干脆走一圈再回来弹,万一还是不行,就干脆建议她睡一觉第二天再弹,并且安慰她睡得好手指和大脑配合得也更好……第二天一早果然弹得特别顺利,屡试不爽!
第五课《祥龙石卷图》
这次的作业画得欲哭无泪,似乎只有在淡墨勾线时没有发生开化的情况,之后加深墨色了反而老是化,在毛笔的干湿之间始终找不到平衡,拿着电吹风这神器也于事无补,这是前几次作业过程中没有发生过的情况,很是郁闷。想来还是道行太浅,经验不足,待来日我多画几次再继续摸索吧。
下午三小时,晚上两小时,一幅画敷色用了五小时,不管结果如何,只能说自己尽力了。虽说画的时候心里叫苦连天,但看看最后效果还是觉得自己有进步的希望的,请再给我几点改进良言吧~谢谢!
底稿画好后,为了敷色用了整整一天,时而沮丧,时而抓狂,中间还想办法补救,丫丫都在边上跟着时而安慰,时而帮忙,时而干着急……她第二天起来才看到最后的画面,表示妈妈太厉害了,她都画不到那么好。其实,在我画底稿之前,一度觉得难以下笔,当时她对着老莲的那幅太湖石刷刷几笔就画出了神型,我是多么的羡慕与佩服啊。
第六课钱选《八花图卷》
八花图真美,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原想两幅花各交一张,没想到画完一张底稿已三天过去了,花瓣的交错、枝叶的层叠,让看起来不复杂的画面画起来真费心思和功夫哎。
周六晚上用淡墨勾了一张,想着要敷色的,觉得叶子的脉络敷色出来才美。那天将叶子的背面都敷了底色,深了点,又将正面敷了第一次底色,准备在后面的步骤里再加深的,结果当今晚刚开始敷到脉络的时候就毁了。也可能越是内心期待大,越是容易失望吧,干脆用浓墨重新勾一次,倒也发现了单纯线条的美。不过总觉得毛笔勾线的过程中因为笔下功夫的限制而失去了一些铅笔底稿中的细节之美。
这是最后一次交作业了吧?感觉刚开始喜欢这带点自虐式(开开总是用“虐”来吓唬我们啊,当然她也会用升级打怪来形容这波澜起伏又不断挑战自我并战胜自我的过程)的作业就要进入无人管教的状态了,很是不舍与惶恐啊~感谢熊老师的教程与小乔老师的悉心教导~~
这幅就不用说了,画得挺慢的,每天她都要看一眼进度,叹一句“真美啊”,还说我勾线明显有进步。Hoho~~~
课程正式结束后,丫丫妈妈记录下了自己的感言:
这个春天的收获——花观课。“过去的中和至美,蕴籍了无量的未来。”借美丽多才的小乔老师的话来说:“从第一课匀称绵延的线条,到第二课用丰富的线条变化表达写生和自然,再到第三课圆润饱满,体会线条的力量的和骨感,再到第四课对形体结构的观察和表达,最后第五课的太湖石,厚重的颜色,到回过头来第六课的淡雅、含蓄,继续体会线条的魅力。应该是花
观课美好
的结束,更是你们画画最好的开始。”
对一个从小连简笔画都画不好的人来说,现在被宋徽宗那块石头虐过还愿意继续画下去,不得不赞熊老师的课程设计得妙。特别感谢丫丫,没有她的鼓励我不会考虑画画,也正是她的指点才让我不断想要更好。
(为什么会拥有母女之间如此愉快健康的亲子关系?丫丫妈妈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我觉得吧,可能我是丫丫最资深的粉丝,觉得她画什么都是合理的,就喜欢她本来的样子,加上我一直认为自己不会画画,所以从不指手划脚,从小就没矫正过她画得像不像对不对,因而她在我面前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创作自由,一次又一次用画笔刷新我对她的认识。
这次课程更大的收获在于,无论我画得好不好,她都会很真诚地来评价
,或由衷地叹一声佩服,说我进步比她快,线条比她稳,或诚恳地指出不足,并热情地示范……每当此时,我都觉得这比100分的画还要珍贵。
以下,为丫丫老师新作,丫丫老师,我们向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