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在平时的康复诊疗中,有不少人是由于运动导致大腿后侧肌肉拉伤前来寻求帮助的。
本期,我们谈谈大腿后侧肌肉拉伤的原因及如何预防。
大腿后侧肌群是由四个肌肉所组成,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长短头 。
为了建构一个以复健或是预防受伤的计划,了解步态周期(Gait Cycle)整个过程中大腿后侧肌肉的各种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尽管许多教科书介绍大腿后侧肌主要功能在于向心的膝盖屈曲,然而这对于运动过程中,大腿后侧功能的描述并不精准。事实上,在步态周期的摆荡期(Swing Phase)过程,膝盖屈曲主要是一个被动的动作,这是腓肠肌的动力学(Intersegmental Dynamics)及收缩所造成的动作。
在功能上,对于膝盖及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来说,大腿后侧肌主要是扮演离心稳定肌,而对于髋伸的动作,大腿后侧主要扮演向心协同肌的角色。支撑期(Stance Phase)的起始部份,半膜肌和半腱肌主要扮演膝盖的离心稳定肌,这二个肌肉同时启动来限制前侧胫骨随着腘肌(Popliteus muscle)及ACL进行位移。此外,他们作为协同肌,协助臀肌进行髋伸的动作。在步态的摆荡期,股二头肌重要地扮演膝伸的离心减速角色。此外,因为它附着在坐骨结节,在脚触地时,股二头肌也协助以等长的方式稳定骶髂关节。
大腿后侧拉伤时最常受伤的肌肉是股二头肌,占大腿后侧受伤的53%。大腿后侧拉伤时常发生在短跑冲刺尤其以股二头肌拉伤最为频繁;而弹震的肌肉过度伸展时常会发生在半膜肌与半腱肌。
大腿后肌拉伤的三大因素:
骨盆位置 (PELVIC POSITIONING)
许多的研究都引用"骨盆前倾(Anterior Pelvic)"为股二头肌受伤的"可改变的风险因素(Modifiable Risk Factor)"。
在矢状平面,大腿后侧大重要的功能可能是髋骨(Innominate)的姿势控制。对于骨盆稳定的自然方式来说,大腿后侧与横隔膜、腹斜肌及臀肌共同的合作来有效的维持中立的骨盆"位置。骨盆前倾的情况,坐骨结节向上旋转导致骨盆周围肌肉结构「肌肉张力的关系(Length-Tension Relationships )」的改变。为了维持骨盆的位置,腹斜肌、臀肌及横隔膜的抑制加重了大腿后侧肌群离心的需求。长期离心工作的加重使得人们感觉到"大腿僵紧"的感觉。
主要髋伸肌的抑制
臀大肌的无力及抑制往往将导致改变肌肉募集的模式,导致在髋伸动作中,大腿后侧肌从协同肌的角色变为主动肌的角色。协同肌主导的效果将大大的增加大腿后侧肌向心的需求,使得他们非常容易出现过度使用的受伤。
缺乏大腿后侧离心的肌力
许多训练计划只注在大腿后侧肌向心收缩的训练,而忽略了离心肌力的发展。对于发力来说,向心力量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于缓冲力量、来说,离心肌力的发现是个关键。大多数非接触型软组织受伤的发生来在自收缩的离心部份时,其张力故障、所致。在短跑冲刺中,在大腿后侧肌上有非常大的离心需求去稳定膝盖及骨盆。未有足够的准备来确保大腿后侧可以忍受这高水平的离心张力时,将大大增加大腿后侧拉伤的机会。大腿后侧肌肉需求的增加是上述功能异常的最终结果,导致过受使用的受伤或肌腱断裂。离心及向心需求的"竞争"往往导致步态的著地期,张力过度负荷的发生。
预防大腿后侧肌肉拉伤的训练
修复骨盆的排列
预防及复健大腿后侧受伤的第一步应该是恢复客人的骨盆排列。为了要进行操作,你应该先解决呼吸及骨盆的排列。
3D呼吸训练法
浅谈骨盆歪斜的运动康复
功能性大腿后侧肌肉的强化
单脚硬举(Single Leg Deadlift)它提供了真正身体后侧动力链的功能性训练。此外,单脚硬举的半直腿的姿势跟你步态中的著地初期(Initial Contact Phase)动作很像似(模仿其膝关节及髋关节的关节位置),可以把这个特性转移到短跑冲刺的专项中。提示运动员在进行动作时,离心的阶段慢慢的进行,而向心阶段全速进行。
滑板卷腿(Slideboard Leg Curl Progression)
这动作是用在训练臀肌及大腿后侧的共同收缩。为了要正确的进行这个动作,必须要求运动能够以臀部来维持髋伸,同时亦收缩大腿后缩。如果你无法在整个动作中以臀部来维持髋伸,这个动作的价值将会减少。在训练的初期,教练应该注重在离心的部份,让大腿后侧肌去适应离心的张力;若是针对复健的部份,这离心的部份予给予疤痕组织适当的重塑。此外,对于离心肌力退化的初学者来说,这样的做法可以避免大腿后侧组织的抽筋,并且予许那些不曾经过此训练的运动员能更快的适应动作的渐进强度。